1997年1月4日,星期六清晨,深圳深南大道上的远航集团总部大楼在朝阳下熠熠生辉。这是新年第一个工作日,大楼里早已灯火通明。
萧远站在28层办公室的落地窗前,俯瞰着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七年时间,他从一个身无分文的穿越者,成长为掌控数亿资产的企业掌舵人。窗外,深圳的建设热潮依旧,但萧远心中清楚,这片繁荣背后,一场风暴正在东南亚酝酿。
“萧总,会议五分钟后开始。”秘书的声音从内线电话传来。
萧远整理了一下深蓝色西装,目光掠过办公桌上摆放的全家福——照片上,马婷婷抱着双胞胎儿子萧文、萧武,笑容温婉。那是去年孩子们满周岁时拍的。想到家人,他眼中闪过一丝柔和,但转身走向会议室时,脸上已恢复平日的沉稳。
可容纳二十人的椭圆形会议室里,远航集团的核心管理层已悉数到场。长桌右侧是集团总裁周伟华、财务总监赵明、bp机业务负责人张工;左侧是国际贸易业务负责人苏芷晴、地产事业部经理王建国、上海分公司负责人陈明。马婷婷作为集团副总裁,坐在萧远左手边的位置。
“新年好。”萧远步入会议室,声音洪亮而自信,“1997年的第一天,希望大家都已经从假期状态调整回来了。”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轻松的笑声和问候声。
“先看看我们去年的成绩单。”萧远示意周伟华开始汇报。
周伟华打开投影仪,1996年度财务数据呈现在幕布上:“去年集团总营收达到8.7亿元,净利润1.2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8%和25%。其中bp机业务仍是主要利润来源,但占比已从85%下降到72%,贸易和地产板块增长迅速...”
萧远认真听着,不时点头。经过第三卷中的“战略再平衡”和“管理深化”,集团业务结构确实健康了许多,不再过度依赖单一业务。
“现金流状况良好,资产负债率控制在40%以下。”财务总监赵明补充道。
汇报持续了一个小时,各业务负责人分别阐述了1997年的发展计划,基调稳健务实——bp机业务计划向三四线城市渗透,贸易板块准备开拓东欧市场,地产业务则聚焦于深圳和上海的中高端住宅开发。
所有人都汇报完毕后,目光集中到萧远身上。
萧远轻轻敲了敲桌面,身体微微前倾:“大家的计划都很务实,但我今天想宣布一项新的战略举措。”
会议室顿时安静下来,众人神色专注。
“我决定成立‘未来趋势研究小组’,由战略部部长李瀚兼任组长,直接向我汇报。”萧远的声音清晰而坚定,“这个小组的任务是专注研究全球信息产业前沿动态,特别是互联网相关技术、企业和商业模式的发展。”
一阵轻微的骚动掠过会议室。几位高管交换着疑惑的眼神。
“互联网?”地产事业部王建国皱起眉头,“萧总,我听说美国那边确实有些互联网公司很火,但基本都是亏钱的,泡沫严重。我们现在业务发展良好,有必要分散精力研究这个吗?”
bp机业务负责人张工也表示担忧:“是啊,萧总。我们的bp机用户还在增长,研发中心也在加紧手机项目的预研,资源本来就很紧张。”
萧远早有预料,平静地回答:“我理解大家的疑虑。但作为企业领导者,我们不仅要关注当下,更要预见未来。这个小组不会占用太多资源,初期编制只有三人,年度预算控制在200万以内。”
马婷婷适时接话:“我认为萧总的考量有道理。远航不能等到潮流来临才匆忙应对,应该提前布局。况且200万的投入,相对于我们集团的体量,风险完全可控。”
周伟华沉思片刻,问道:“这个小组的具体职责是什么?我们需要明确它的产出预期。”
“很好的问题。”萧远点头道,“小组初期有三个任务:第一,建立信息库,订阅分析海外科技期刊和产业报告;第二,跟踪硅谷及国内中关村的互联网企业发展动态;第三,定期提交研究报告,帮助我们理解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
他停顿一下,环视众人:“我不期望这个小组立即带来直接收益,但它将是远航集团面向未来的‘眼睛’,帮助我们在一片迷雾中看清方向。”
苏芷晴若有所悟:“萧总的意思是,这个小组更像我们的情报分析部门?”
“可以这么理解,但更专注于未来趋势而非当下竞争。”萧远肯定道,“我知道,对很多人来说,互联网还像是科幻小说里的概念。但时代在变,而且变化的速度会超乎我们想象。”
会议结束后,高管们陆续离开会议室,三三两两低声讨论着这个突如其来的决定。
周伟华留到最后,等其他人走后,关切地问萧远:“你真的认为互联网这么重要?我看过一些资料,感觉更像是概念炒作。”
萧远走到窗前,望着远处正在建设的赛格大厦:“伟华,还记得七年前我们刚认识时吗?那时谁能想到一个小小的bp机会成就今天的远航?”
“当然记得,那时你还是个满脑子奇思妙想的年轻人。”周伟华笑道。
“变化永远比我们想象得快。”萧远转身,表情严肃,“我有一种强烈的预感,未来十年,互联网将重塑整个商业世界。我们不一定要立即全力投入,但绝不能做瞎子、聋子。”
周伟华沉思片刻,最终点头:“明白了,我会支持这个决定。不过,李瀚虽然是战略高手,但对互联网了解不多,需要配备专业人才。”
“已经在物色了。”萧远微笑道,“深大和华南理工的计算机专业,有几个好苗子。”
中午,萧远和马婷婷在办公室附设的小餐厅共进午餐。阳光透过百叶窗,在餐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早上宣布成立研究小组,大家似乎不太理解。”马婷婷切着盘中的蒸鱼,轻声说道。
萧远喝了口汤,笑道:“预料之中。如果所有人都能轻易理解,那就不叫前瞻了。”
“你似乎对互联网特别看重?”马婷婷探究地看着丈夫,“比当初对bp机还有信心。”
萧远放下汤勺,认真地看着妻子:“婷婷,你想象一下,如果未来每个人都能通过一个小设备,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与他人交流、购买商品,那会是什么景象?”
马婷婷思考片刻,摇摇头:“听起来像是科幻电影。”
“但这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萧远语气坚定,“而且我预感,这个未来会比所有人预期的都来得快。”
马婷婷温柔地笑了:“我相信你的判断。记得你当初说要搞bp机时,也没几个人看好,结果呢?”她顿了顿,略显担忧,“只是感觉你最近压力很大,经常深夜还在书房看资料。是因为东南亚那边的情况吗?”
萧远神色微凝,压低声音:“泰国那边的经济数据很不好,外债高企,房地产泡沫严重。我担心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
“会影响我们吗?”马婷婷放下筷子,关切地问。
“直接风险可控,我们的东南亚业务不多。但全球经济一体化,如果真出问题,谁也不能独善其身。”萧远握住妻子的手,“不过别担心,我已经让财务部做了一些准备。”
午餐后,萧远回到办公室,闭目凝神。只有他自己知道,那份对互联网的信念和对金融危机的预警,不仅来自穿越者的先知,更来自脑海中那个只有他能看到的系统面板。
【系统等级:LV30】
【当前功能:行业趋势预测(升级版)、资源整合分析、人际扫描、技能体验卡...】
【升级进度:3.7%】
随着系统升至LV30,【行业趋势预测】功能已经能够对新兴行业未来3-5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概率性分析。今早开会前,他再次使用该功能分析了互联网产业,结果依然显示——爆发式增长概率:92%。
同时,对东南亚经济的分析结果令人不安——金融危机爆发概率:88%,蔓延至香港概率:75%。
“萧总,李部长来了。”秘书的通告打断了他的沉思。
战略部部长李瀚是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戴着金丝眼镜,一副学者气质。他原是深圳大学的经济学副教授,两年前被萧远挖来负责集团战略研究。
“萧总,您早上的宣布让我很意外。”李瀚坐下后直言不讳,“我对互联网了解有限,担心不能胜任这个研究小组组长一职。”
萧远给他倒了杯茶:“不了解可以学。重要的是分析能力和开放思维,这点你很强。”
李瀚推了推眼镜:“我能问问为什么如此重视互联网吗?从现有资料看,除了电子邮件和简单网页,似乎没有太多实用价值。”
萧远思考如何解释,最终决定用类比方式:“还记得电话刚发明时吗?最初只有少数人使用,大多数人认为电报就够了。但谁能想到后来电话网络会如此深刻地改变世界?”
“您的意思是,互联网可能像电话网络一样重要?”
“可能更重要。”萧远身体前倾,“它不仅是通讯工具,更可能成为信息获取、商业交易、甚至社会交往的新平台。”
李瀚陷入沉思,片刻后抬头:“我明白了。我会尽快组建团队,开展研究工作。不过需要您的指导,关注哪些具体方向。”
萧远拿出一份提前准备的清单:“重点关注这几个方向:网络门户、搜索引擎、电子商务、即时通讯。企业方面,美国的网景、雅虎、亚马逊,国内的瀛海威、网易,都值得关注。”
李瀚接过清单,略显惊讶:“您对这方面确实有深入研究。”
“只是平时多关注而已。”萧远轻描淡写地带过,“每周五我要看到你们的周报,重点是发现新趋势和潜在投资机会。”
李瀚离开后,萧远独自在办公室待了一会儿。他打开保险柜,取出一本厚厚的笔记——这是他穿越以来记录的重要事件和商业想法。在“1997年”那一栏,他轻轻画了两个圈:一个是“亚洲金融危机”,另一个是“互联网萌芽”。
下午三点,萧远召集财务总监赵明和投资部负责人开会,详细了解集团资金情况和投资组合。
“我们的流动资产中,约有35%是现金及等价物,主要存放在国内四大行和汇丰银行。”赵明汇报着,“外币资产主要是美元和港元,占比约20%。”
萧远指示:“逐步提高美元资产比例,到六月底前达到30%。但要平稳操作,不要引起市场注意。”
投资部负责人刘健表示不解:“萧总,人民币汇率很稳定,为什么突然增加美元配置?”
“分散风险而已。”萧远没有多解释,“另外,通知香港子公司,适当减持东南亚地区的债券投资,回笼资金。”
会议结束后,萧远站在地图前,目光掠过东南亚各国,最后停留在香港区域。他知道,再过半年,这片繁荣的土地将面临严峻考验。
下班后,萧远直接回家。位于香蜜湖的别墅区安静宜人,与市中心繁华形成鲜明对比。一进门,就听到儿子们咿呀学语的声音。
“爸爸回来了!”保姆笑着招呼。
马婷婷正坐在地毯上,陪着八个月大的萧文、萧武玩耍。双胞胎见到父亲,兴奋地爬过来,小手伸向萧远。
“今天怎么这么早?”马婷婷起身,帮萧远脱下西装外套。
“新年第一天,不想太忙。”萧远弯腰一手一个抱起儿子们,在他们胖嘟嘟的脸颊上各亲一口,引来一阵咯咯笑声。
看着孩子们酷似马婷婷的大眼睛,萧远心中涌起一阵暖流。无论外界有多少风雨,家永远是他的避风港。
晚餐时,萧远问起父母的情况。
“爸妈说在广西过完元宵节再来深圳。”马婷婷说,“爸最近迷上养兰花,妈参加了社区的老年舞蹈队,日子充实着呢。”
萧远微笑点头。七年前,他还是广西一个小镇青年,父母是地道的农民。如今,二老已适应城市生活,享受晚年,这种变化常让他感慨万分。
“今天宣布成立研究小组,后续有什么具体计划吗?”马婷婷问。
“先让李瀚组建团队,收集基础信息。”萧远给妻子夹了块她爱吃的清蒸鱼,“我打算春节后去杭州一趟,见见马云,看看他的中国黄页进展如何。”
“你好像特别关注那个马云?”马婷婷敏锐地问,“他的项目听起来并不出众。”
萧远神秘一笑:“有些人,你看他现在平平无奇,但未来可能惊艳世界。”
饭后,夫妻二人在花园散步。一月的深圳夜晚微凉,星空璀璨。
“有时候我觉得,你好像能预见未来。”马婷婷突然说,挽着萧远的手臂紧了些。
萧远心中一震,表面不动声色:“怎么这么说?”
“从bp机到国际贸易,再到地产投资,你的每个决策在当时看来都太大胆,事后却证明正确无比。”马婷婷抬头看着星空,“就像你早已知道结果一样。”
萧远搂住妻子的肩:“我只是比较善于观察趋势,加上一点直觉和勇气而已。”他停顿一下,“更重要的是有你在身边支持我。”
马婷婷靠在他肩上:“无论你做什么决定,我都会支持你。只是希望你别给自己太大压力,有时候你也需要休息。”
当晚,萧远在书房整理资料时,再次调出系统面板。LV30的系统界面比初期复杂许多,功能图标排列有序。他点开【行业趋势预测】,输入“中国互联网普及率”:
【1997年底预测:0.15%】
【1998年底预测:0.45%】
【1999年底预测:2.1%】
【2000年底预测:5.2%】
尽管绝对值不高,但增长曲线极为陡峭。萧远知道,这组数据背后蕴藏着巨大商机。
他又查询了“腾讯公司发展轨迹”,系统显示数据不足——毕竟现在马化腾的团队才刚刚起步,连公司都尚未正式注册。
关闭系统前,萧远最后查看了一次东南亚经济风险指数,结果依然亮着红灯。他深吸一口气,知道1997年将是充满挑战的一年。
深夜,萧远站在卧室窗前,望着远处深圳湾的点点灯火。这座城市正处在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很少有人意识到风暴即将来临。
马婷婷悄然走来,为他披上外衣:“睡不着?”
“想些事情。”萧远握住妻子的手,“婷婷,如果我说,我预感今年会有很大经济波动,甚至危机,你相信吗?”
马婷婷认真地看着丈夫的眼睛:“你过去的预感基本都是对的。需要我做什么吗?”
“继续管理好集团的日常运营,确保现金流健康。”萧远说,“风暴来临时,现金为王。”
“那你呢?”
“我要确保远航不仅能在风暴中生存,还能在风暴后抓住机会。”萧远目光坚定,“每一次危机都蕴藏着机遇,关键在于准备是否充分。”
第二天是周日,萧远却一早来到办公室。他让秘书通知李瀚,周一就开始未来趋势研究小组的组建工作。
“这么急?”秘书有些意外。
“时间不等人。”萧远看着日历上1月5日的标记,轻声说道。
他知道,历史车轮正滚滚向前,而1997年,将是远航集团迈向新阶段的关键一年。互联网的萌芽和金融危机的阴影,都将接踵而至。他必须做好准备。
窗外,深圳的朝阳正冉冉升起,照亮这座年轻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新的一天,新的一年,新的挑战,已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