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战信号:
一次针对性的“幽影”轰炸机攻击,摧毁了中国一颗至关重要的海洋监视卫星,该卫星正跟踪美国一支秘密补给舰队。这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中国最高统帅部下达命令:“实施‘后羿’计划,剥夺敌军所有太空感知与引导能力!”
几乎同时,美国也因中国加强了反卫星能力部署而发出了类似的命令。双方几乎同步行动。
杀戮手段:
这是一场多层次、多手段的全面猎杀。
直接上升式反卫星导弹(dA-ASAt):从地面、舰船、甚至空天战机发射,拦截低轨道(LEo)卫星。巨大的动能撞击将目标卫星瞬间粉碎。
共轨式反卫星武器(co-orbital ASAt):伪装成“维修卫星”或“科学实验卫星”的“杀手卫星”被激活,它们悄然接近目标(尤其是高价值的GEo卫星),然后使用机械臂、爆炸物、甚至喷射化学物质使其失效。
定向能武器:地基、舰载或空基的高能激光系统被用于照射卫星的光学传感器和太阳能板,致盲或耗尽其能源。
电子战攻击:强大的微波武器和网络入侵被用于瘫痪卫星的电子系统,使其“脑死亡”但保持结构完整,以减少碎片(有时)。
“自杀式”无人机\/卫星:小型、廉价的攻击平台被大量发射,以“蜂群”战术撞击目标。
死亡序列:
战斗并非一刀切,而是有优先级的系统清除:
第一优先级:预警与侦察卫星:首先打掉对方的“眼睛”,如中国的“尖兵”系列、美国的“锁眼”系列。轨道上不时亮起短暂的火光,那是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精密仪器化为乌有。
第二优先级:通信与中继卫星:切断对方的“耳朵”和“神经”,如美国的“军事星”、中国的“天链”。舰队与基地、前线与后方的联系变得时断时续。
第三优先级:导航与定位卫星:破坏对方的“方向感”,攻击GpS、“北斗”系统卫星。虽然无法短时间内完全摧毁整个星座,但精度开始下降,某些区域服务中断。
第四优先级:气象与海洋卫星:剥夺对方的“环境感知”能力,让天气预测和海洋监视回到“盲人”时代。
特殊目标: “宙斯之怒”平台(中国首要目标)、“玄女”级突击舰(美国首要目标)等特殊资产遭到重点“关照”。
连锁反应与“凯斯勒综合征”风险:
每一次成功的击杀都产生大量高速太空碎片。这些碎片本身又成为新的、无差别攻击的“炮弹”,撞击其他卫星或航天器,形成可怕的链式反应。
国际空间站、各国民用卫星、甚至商业航天公司的设施都遭到波及,损失惨重。全球通信、金融、气象服务开始出现大规模中断。
科学家们最恐惧的“凯斯勒综合征”(轨道碎片密度达到临界点,导致太空无法使用)正在从理论走向现实。重要的轨道开始被碎片云笼罩,变得极度危险。
战场的“迷雾”:
随着卫星一颗颗熄灭,双方指挥官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急剧下降。
他们仿佛回到了海战时代,只能依靠有限的前线侦察(有人\/无人战机、舰载传感器)和延迟的地面情报,战争的“迷雾”变得前所未有的浓重。误判、意外遭遇战的概率急剧上升。
绝望的挣扎与最后的“眼睛”:
双方都努力保护自己最后的几颗关键卫星,让它们进行不规则机动,或者将其隐藏在其他卫星的阴影中。
一些低成本的应急补星被紧急发射,但往往是刚入轨就被击毁。
高度机密的隐身侦察卫星成为双方最后的、宝贵的战略情报来源。
本章结尾:
在各自的指挥中心,屏幕上一个接一个的联络信号变成永久的红色“丢失”状态。军官们沉默地看着代表己方和敌方卫星的图标迅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无法控制的代表碎片的闪烁红点。窗外,偶尔甚至能用望远镜看到夜空中一闪而过的爆炸光芒。一种冰冷的绝望感弥漫开来——他们正在亲手摧毁人类通往星辰大海的道路,将太空变成文明的坟场。战争,已经变得毫无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