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脉图成,心中自有沟壑。道一却并未急于向外探索,而是再次于静室中盘膝坐下。
目之所及,虽只化神四重,然心之所向,早已是那炼虚、合体之上的浩瀚境界。
他在原界乃炼虚大能,距离合体不过一步之遥,见识眼光远超此界寻常化神。如今《九寰地元功》初成,解决了此界修炼的根本难题,前路已通,是时候为未来筹谋,推演后续功法了。
功法推演,绝非易事。非是简单堆积灵力,更需深刻理解天地法则运转之妙,引为己用。
炼虚者,元神凝练,感悟法则,灵力始向更高层次的“元力”转化;合体者,元神与肉身初步交融,法身初成,举手投足皆蕴含法则之威。
道一闭目内视,丹田之内,五行元力循环不息,沉凝厚重,与此界法则颇为契合。然此力虽纯,却仍是“力”,未达“法”之层次。
“何为虚?”他心神沉入冥冥之境,识海中观想宇宙洪荒,星辰生灭。
虚者,非空无一物,乃包罗万象,无形无相,却蕴生万法。炼虚之境,便是要于这茫茫天道之中,捕捉那一道与自身最为契合的法则轨迹,初步凝练入元神之中。
“何谓合?”合者,交融为一。法身非是虚影,乃是法则与肉身、元神高度结合后,孕育出的更高层次的生命形态,是修行者自身之“道”的具现。
思路渐明,然知易行难。此界法则坚固沉重,感悟起来远比下界艰难。且《九寰地元功》以地脉为基,五行轮转,其后续道路,必然也需与此紧密相关。
他回想起疏导紫木灵脉、引地火炼丹、绘制地脉图的种种经历。大地厚重,承载万物,是为土;地火奔涌,炽烈狂暴,是为火;灵脉润泽,生机盎然,内含木、水之变;矿藏坚韧,锋锐无匹,是为金…地脉之中,本就蕴含五行轮转、生克造化之妙。
“或许…不必好高骛远,向外苦求。”道一心中渐有明悟,“法则并非遥不可及,它便蕴藏于脚下大地,蕴藏于这地脉流转、五行变化之中。”
“我之炼虚,未必是去捕捉那缥缈的天道法则,而是可以更深地融入地脉,理解并掌控这大地之下更为磅礴浩瀚的‘地之法则’?以无尽地脉之力,滋养元神,淬炼元力,使其更具大地之厚重、之承载、之造化?”
“待到合体,或可尝试引地脉法则入体,与五行元力、肉身神魂彻底交融,铸就独一无二的‘地脉法身’?届时,脚踏大地,元力不绝,法身之下,万法难侵?”
一个个念头在他识海中碰撞、衍生、完善。他并指虚空划动,勾勒出一个个玄奥的符文结构,模拟着元力与地脉之力更深层次的结合方式,推演着元神淬炼、法身凝聚的可能路径。
过程远比创制筑基篇艰难百倍。每推进一步,都需耗费巨大心神,且多是基于理论推演,未经实践,充满了未知与变数。时常推演到关键处,便因法则感悟不足或能量结构难以平衡而陷入停滞。
道一却不焦不躁,心沉似水。遇阻便暂且放下,转而回味地脉图中那些古老节点的气息,或体会炼丹时引动地火的韵律,从中汲取灵感。
他深知,此法若成,前途不可限量,绝非一蹴而就之事。当前推演出的,不过是一个粗略框架,指明了大致方向与核心原理。真正的细节填充、关窍突破,需待日后修为渐深,对地脉、对五行、对此界法则有了更深的感悟,方能一步步完善。
不知过了多久,道一缓缓睁开眼,眸中虽有一丝疲惫,却更多是豁然开朗的清明。
前路虽远,然道基已筑,方向已明。
他目光再次落在那卷地脉图上,眼中多了几分深意。
感悟地之法则,这些已知的节点、灵脉,乃至那危险的古老遗迹,或许都是未来不可或缺的“资粮”与“试炼场”。
窗外,旭日初升,金光万道,照亮苍茫山林。
静室内,道一心如平湖,映照乾坤。
大道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