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寒夜终逝炊烟暖,天道轮回善恶明
离开的人就是永远离开了,留下的人需要继续在这世间拼命,就为了能活得好一点,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多一点的财富,或者是更大的生存空间。
潘高洁家两孩子现在已经习惯了没有爹的境况,赵建礼没有了他爹的管束,更加无法无天,学习成绩更是一落千丈,才小学二年级,就开始逃课了。
今天老刘家过白事,又是放寒假期间,晚上自然是不回家的,就在这里和小伙伴们瞎玩。
潘高洁家也是办完一场白事,完全理解主人家的心情,看孩子不回去,她也留了下来。
一是照看着两个不愿回家的孩子,顺便也算是参与主人家守夜。
钱左岸在经过赵思德的事情之后,老实了一段时间,但是谁家有事,他都要到场的,给别人家做事,他可是很卖力气。
自家的日子过的稀碎,你给别人家在怎么出力气,最终得不到别人家的尊重,能得到的只有利用。
今晚他不知道从哪里知道刘家三爷爷走了,他也赶了过来,他有一个好嗓子,唱丧歌是他的擅长。
他上赶着吃完饭,正坐在歌场嚎着民间故事,享受着大家对他的复杂的目光,对他而言,有人关注就是一种奖赏。
不止是他,还有这些喜欢唱丧歌的人也是有才的,通过《封神演义》、《薛仁贵征东》、《薛刚反唐》、《呼家将》、《杨家将》,还有一些民间的传说,就能编成各种唱段,在这守夜的时候唱出来。
别看赵建礼才8岁,小孩对事情的认知已经有了自子的主见,在他心里,就一直认为是钱左岸杀死了他爹,然后将人扔进了绿茵潭。
他这是就坐在外面的火堆旁,盯着正在唱歌的钱左岸,有种复仇的心思,但是却没有复仇的方法。
钱左岸被尿憋得急了,起身的时候,突然瞥见了赵建礼的眼神,内心也是一突,这小兔崽子是惦记上自己了啊?
他去到厕所,放水的过程中,脑海里全是刚才赵建礼那个仇恨的眼神,这小兔崽子,该咋弄他一下子呢?
但是进过一次局子的他,可是知道坐在被审讯椅子上的滋味,也体验到了那种恐惧。
知道自己身上还有嫌疑,通过钱左秀带他上门去感谢老梅家,知道上次只不过被侄女在中间帮忙,才让这个案件糊弄了过去。
加上潘高洁没有追究,这事才算是完结了。
如果真的细查,当晚只有赵思德和自己在纠缠,自己能这么容易脱身?怕不是想屁吃呢?!
如果自己在弄她儿子?还会有上次那等好事?
潘高洁怕不是倾家荡产的告自己,不把自己送进去绝对不会罢休?!
他抖抖身下那二两肉,一股风吹来,让他打了个冷颤,这鬼日的日子,还能不能让人好好过了?
他回到院子,赵建礼已经不见去了哪里,可看见潘高洁正和一堆妇女坐在一起聊天,他很想去找找潘高洁说说话。
钱左岸走了一段又停下,说什么?
说让她教育好赵建礼?
让他别仇恨自己?
还是说两家放弃恩恩怨怨,不要在纠结过去?
这事和潘高洁有关系嘛?
这全是赵思德自己本身的作为,和潘高洁没有毛关系,又不是潘高洁要害自己,和她也说不上啥。
至于教育她孩子?说什么?因为他在人群中多看了他一眼?
实在是没什么好说的,总不能拿自己的猜测上去说事吧?这不是明摆着去欺负人家孤儿寡母嘛?
钱左岸无聊的回到了歌场,不过再也没有唱歌的兴趣,就这样坐在哪里听别人唱了一整晚。
蒋师傅晚上没有回家,快到准备时间了来到了厨房,没看见潘高源和杨春燕。
他将灶头的火全部弄好,找到汪细卫一问,才知道俩带着孩子在回家睡觉去了,赶紧让汪细卫回家去叫人,六点就要开席呢。
汪细卫接来了潘高园和杨春燕,三个人又是一同忙乎,早上的人没有晚上多,好些人家里都留下一两个帮忙守夜。
有些老人小孩,或者家里需要照顾都回家去了,留下的都是早上要帮忙的人。
杨春燕端着一盆刚凉拌好的海带丝进来,脸上还带着睡意:园嫂子,你说这守夜的人,胃口能好吗?
守夜的人胃寒,蒋师傅接过话头,得做些暖胃的。高园,熬锅姜汤,多放些红糖。
厨房里又忙碌起来。
蒸笼冒着白汽,大铁锅里熬着的黄豆汤咕嘟作响。
潘高园一边搅动着姜汤,一边望着窗外。
送葬的队伍正要出发,男人们抬着棺木,女人们扶着孝子,唢呐声撕破了黎明。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啊。蒋师傅忽然感叹,活着的人,还得继续往前奔。
正如蒋师傅所说,一般熬夜的人胃口都不会太好。
这次蒋师傅潘高园杨春燕在村里可是出了名,这菜实在是好吃的厉害,每盘菜基本都没有什么剩下的,全被帮忙的人消灭的干干净净。
一番忙碌,老刘家三爷爷被男人们抬着送上了山,家里的人则是忙着帮老刘家收拾,摆席吃饭。
一直到中午,汪细卫去山上帮刘三爷爷砌坟的回来了,潘高园在老刘家院子里帮着做完午饭,大家一起吃完午饭,小两口才在老刘家一家人感恩戴德的感激下,背着大狗子回到自家木屋。
都说“人在做,天在看!”
其实那是什么天在看啊,是人在看呢。
事情就是这样,凡事就怕对比。
分出来的汪细卫一家的表现,和老汪家老宅里一家人的表现放在一起比较,优点和缺点就被无限放大。
回家路中的乡邻就在议论:“老汪家的好像没人来啊?”
“来了呢,俩老的来了,吃完饭就回去了。”
“我咋没注意到呢?唉,把汪细卫一家子分出来,那个家可是起不来哦!”
“可不是咋地?做父母的,哪有这样偏心的,不逗人说呢!”
“可不是咋地?汪细卫多好一儿子啊,看那潘高园做的饭菜,十里八乡的就没她做的好吃。”
“咦,这就惦记上了啊?可小心她了哈,说不准哪天拿着菜刀去你家门口骂人!”
……
潘高园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理会村里那些闲言碎语,自己的事情都忙不完呢。
她和汪细卫今年一年没有在家,地里就播了个种,全靠杨叔一家人帮忙。
土豆和玉米是收回来了,可是红薯没赶上季节种,地里只有一点萝卜,别提喂猪了。
这让潘高园犯了难:总不能过年家家户户的都有肉吃,自己一家人在家里看着空锅过年吧?
潘高园和汪细卫商量,“细卫,以前石岩屋里没有地方存放,挂那里的腊肉老鼠都能祸祸一半多,在这里有了木屋,我们还是要去富裕人家里去买点今年的猪肉回来备着哦?”
“明年起房子也要肉呢,过年还得还得买些黄豆回来做豆腐、买些菜油回来炸糕点……”
夫妻俩一边干活,潘高园一边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汪细卫觉得老婆说的对,这些东西是要弄回来了,他本来是想要买头年猪的,可惜大家都舍不得卖,只能去别人家试试看。
这些没问题,家里做豆腐没有问题,炸面点的场地有了,筹备物资也要立即进行了,过年真的没有几天时间了。
晚上汪细卫就开始在村里跑,谁家喂的猪多,能够卖出肉的人家汪细卫早就琢磨好了,去了别人家就好好说话,询问价格,然后请别人帮忙,卖点好点的猪肉给他。
有些人豪爽的,非要给他送些猪肉,尤其是在工地上一起共过事的那些工友,和汪细卫推来推去,不肯收钱。
汪细卫咋可能占这个便宜,主要是这里也没有大市场,可以买到整头年猪,要是能买到,他宁愿自己单独买一头。
他跑了好几个晚上,购买了足够多的腊肉,凑吧起来也快有一头猪的了,顺便也将潘高园说的那些东西都买回来。
他这才放缓自己的步伐,陪着潘高园在家里做过年的吃食。
汪细卫没想到的是,自己不出门去买了,别人倒是送上门了。
老刘家先来,他们是来感谢汪细卫一家的帮忙,主要是感谢潘高园主厨,给老刘家挣了好名声,给她送了一只猪蹄过来。
汪细卫和潘高园考虑到老刘家刚办一场白事,家里估计也紧张,晚上汪细卫给老刘家送了回去。
老刘很生气,“细卫啊,工地上咱听你的,你技术比咱们好呢,这没话说。回到村里了,按辈分咱也是你长辈,你这么打我脸呢?”
汪细卫陪着笑,“刘叔,话咋能这么说呢?您家里这刚过完事,啥都肯定不就手,心意咱领了,不能让您家里为难不是?”
老刘拉着汪细卫上楼,指着楼上挂着的腊肉,密密麻麻好多条,“叔家里多着呢,为难啥啊?你不知道高园给咱老刘家挣了多大脸,好多人都在说,就属咱家的饭菜好吃呢!”
说完,老刘又顺手取了一个猪头,提了一个排骨,推着汪细卫下楼,“咱家有准备呢,就防着老爷子那天走,东西准备的够够的。”
来到楼下,将汪细卫送回来的猪蹄,还有这个猪头和排骨一起放进汪细卫的背篓。
“听说了你在买肉呢,明年又要起房子,咱就不下次去送了,你一起带回去。”
汪细卫弄了个脸红,自己是真心实意的不收礼,来送还,结果没想到还多弄了两块肉。
老刘头看汪细卫还在纠结,就把他向外推,“赶紧回去吧,高园一个人带着孩子在家里,你赶紧回去陪着老婆孩子去!”
三个章节传错了,大家今天从72章向后看吧,今天加更,结果弄了个大乌龙,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