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节:断尾求生
镜像迷宫的风波,随着弗罗斯特博士被顾云深的人带走(尽管他狂笑着宣称“这仅仅是开始”)而暂时告一段落。但林晓月知道,风暴并未平息,只是转入了更深的暗流。弗罗斯特口中的“门”与“意识武器化”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而星耀,因其与“启明”计划的隐秘联系,已然成为众矢之的。
逃避和隐瞒已经毫无意义,只会让对手有更多可乘之机,也让潜在的盟友心存疑虑。在经历了内心巨大的挣扎和与顾云深一番彻夜长谈(夹杂着她无数次的“好想摆烂”的哀嚎)后,林晓月做出了一个在外界看来近乎疯狂的决定——主动公开。
她召开了全球直播的新闻发布会。没有选择逃避闪烁的镁光灯,她站在台前,身后的大屏幕不再是绚丽的宣传片,而是一份经过严格审核、脱敏处理的 《“启明”计划部分历史资料及技术伦理白皮书》。
她没有回避星耀技术与二十年前那项争议实验的渊源,坦承了其超越时代的潜力,也毫不讳言其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尤其是被滥用可能导致“意识边界模糊”、“人格数据化”乃至“意识武器化”的可怕前景。她的语气平静,条理清晰,既不过度渲染恐惧,也不刻意淡化危机,只是将事实与可能性,冷静地摊开在公众面前。
“……科技本身并无善恶,但执剑之人必须有。”她看着镜头,目光清澈而坚定,这份坚定,源于对父母牺牲的领悟,也源于体内两个灵魂融合后共同的责任感,“星耀文娱,作为这项技术的间接继承者,有责任为其划定边界,设立护栏。”
她当场宣布,星耀将成立一个独立的、由全球顶尖科学家、伦理学家、法学家和社会公众代表组成的 “前沿科技应用伦理监管委员会” ,对所有涉及深度意识交互的技术和产品进行前置伦理审查和持续监督。同时,将已破译的部分基础性技术原理开源,供全球学术界共同研究其安全框架。
此举一出,全场哗然,资本市场更是反应剧烈。星耀股价应声暴跌,盘中一度跌幅超过20%。恐慌的抛盘如同雪崩,看空者欢呼雀跃,认为林晓月这是自毁长城,将公司的核心机密和潜在风险暴露无遗,等于亲手扼杀了星耀的未来。
林晓月坐在后台,看着屏幕上那根断崖式的阴线,内心出乎意料地平静,甚至还有闲心掰着手指算:“跌了这么多,我的身家缩水了多少?够我买多少包薯片和奶茶?唉,早知道之前就该多囤点……”
然而,短暂的恐慌过后,市场开始理性消化这一重磅信息。投资者们意识到,这种“断尾求生”式的坦诚,虽然带来了阵痛,却也极大地降低了未来的政策不确定性和“黑天鹅”风险。一个敢于直面问题、主动承担伦理责任的企业,其长期价值反而更加清晰。更重要的是,林晓月展现出的魄力与远见,赢得了更多长期价值投资者的青睐。
第二天,股价止跌企稳,随后开始强势反弹,不仅收复失地,更是伴随着巨大的成交量,一路向上,最终以一根饱含争议却充满力量的长阳线收盘。
破而后立,向死而生。
中节:新的征程
经历了“断尾求生”的阵痛与重塑,星耀文浴火重生,正式更名为 “星耀科技文娱集团” 。不再仅仅是一家内容制作公司,而是定位为以技术和内容双轮驱动、探索虚拟与现实交融边界的创新平台。
在新的战略指引下,第一条产品线重磅推出: “灵境”现实增强(AR)传统文化体验系统。该系统并非简单地将文物或古建筑进行3d建模,而是利用从“启明”实验室资料中衍生出的情感映射算法,让用户通过特制的AR眼镜,能“感受”到古琴曲中的山水意境,“触摸”到青铜器上岁月流淌的痕迹,甚至能与古代诗人进行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式互动。这是科技与人文的一次深度握手。
新品发布暨战略升级技术发布会,选在了寰宇集团旗下最具未来感的会展中心。林晓月作为星耀的掌舵人,需要向全球展示这一颠覆性的产品。
台上,灯光聚焦。林晓月穿着干练的白色西装,正在阐述“灵境”系统的设计理念。或许是因为连续的高强度工作,或许是因为面对全球直播稍许的紧张,她面前的话筒支架似乎没有调整到最佳高度。
就在她准备稍微俯身时,一旁作为联合发布方代表的顾云深,极其自然地、仿佛不经意地上前半步,伸手为她调整了一下话筒的高度。
他的动作流畅而迅速,几乎没有引起台下观众的注意,甚至他的目光依旧平静地注视着前方,仿佛只是顺手整理了一下桌上的资料。但那瞬间的靠近,他指尖不经意擦过话筒金属杆的细微声响,以及随之传来的、他身上那股清冽的雪松气息,却像一颗投入静湖的石子,在林晓月的心湖里漾开了一圈微不可察的涟漪。
没有言语,没有眼神交流,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却像是在无声地告诉她:专注你的舞台,其他交给我。
林晓月的演讲微微顿了一下,随即恢复流畅,甚至比之前更多了几分从容。她这条被迫营业的咸鱼,在某些时刻,似乎也开始习惯身边有这样一个心思难测、却又在细节处莫名可靠的“盟友”(或者说,监工?)。
发布会取得了空前的成功。“灵境”系统惊艳了世界,星耀的转型之路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台上,林晓月与顾云深并肩而立,接受着掌声与赞誉,仿佛代表着未来世界两种不可或缺的力量——创新的激情与秩序的守护。
下节:种子萌芽
喧嚣过后,生活逐渐步入新的轨道。星耀在新战略下稳步发展,“灵境”系统获得了市场与口碑的双重认可。林晓月依然忙碌,但不再是救火队员般的焦头烂额,而是有了更多战略层面的思考与规划。
这天,她收到了一封来自瑞士的邮件,落款是“国际跨学科科技伦理论坛”。论坛主席在信中高度评价了她主动公开“启明”资料、设立伦理委员会的前瞻性举措,并正式邀请她作为亚洲区代表,在下届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共同探讨前沿科技的伦理边界问题。
这无疑是对她和她所坚持道路的极大肯定。
林晓月看着邀请函,内心五味杂陈。从一个只想摸鱼躺平的社畜,到被迫接手烂摊子的豪门千金,再到如今站在科技与伦理交锋前沿的发言人……这人生轨迹,简直比她看过的任何一部剧都离谱。
她点开回复邮件,在电子回执的签名处,手指在键盘上停顿了片刻。
然后,她认真地、一笔一画地,打上了两个名字:
沈明薇 & 林晓月
中间用一个特殊的符号“&”连接,象征着融合,而非取代。她接受了沈明薇的责任与血脉,也保留了林晓月的记忆与内核。她就是她,一个独一无二的、承载着过去与现在、挣扎与成长的复合体。
处理完邮件,她起身走到办公室内嵌的私人保险柜前,输入密码,打开。里面没有机密文件,没有巨额财富,只放着两样东西。
左边,是那张父母年轻时的合影,笑容灿烂,眼神充满希望。
右边,是她刚刚放进去的、一张有些磨损的、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社畜林晓月的工牌。照片上的她,青涩,带着黑眼圈,嘴角却有着一丝不服输的倔强。
父母的理想,与那个平凡灵魂的努力,在这一刻,以一种超越时空的方式,并存在了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如同两颗不同的种子,早已在她心中生根发芽,交织生长,共同孕育出了现在的她。
她关上保险柜,走到落地窗前。窗外,是这个她逐渐熟悉、也开始真正融入的世界的万家灯火。
过去的迷雾并未完全散尽,“门”的谜题、第三意识的真相、基金会的阴影依然存在。但此刻,她心中却少了许多彷徨,多了一份前所未有的平静与力量。
她这个一度只想摆烂的咸鱼,在经历了狂风暴雨之后,似乎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既非完全躺平、也非盲目内卷的……第三条路。
而这条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