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家书报喜,父业新阶
一个周五的傍晚,汉城下起了淅淅沥沥的秋雨。银珠刚结束一周繁重的课程和实验,回到位于汉城大学医学院旁边的公寓。窗外雨丝绵密,敲打着玻璃,发出细碎的声响,给屋内带来一种宁静的氛围。她换下被雨水微微打湿的外套,给自己泡了一杯热茶,准备利用这个周末晚上,整理一周的学习笔记,并规划下周的学习计划。
就在她刚在书桌前坐定,摊开笔记本时,客厅里的电话铃声响了起来。清脆的铃声在雨声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清晰。
银珠起身走到客厅,拿起听筒:“喂,您好?”
“银珠啊!是阿爸!”听筒里传来郑汉采的声音,不同于往常的温和沉稳,此刻他的语气里充满了难以抑制的激动和喜悦,甚至带着一丝微微的颤抖。
“阿爸?”银珠有些意外,这个时间点接到阿爸的电话,而且语气如此兴奋,“您怎么这个时间打电话来了?家里一切都好吗?”她下意识地先关心家里是否安好。
“好!好!一切都好!是好事!天大的好事!”郑汉采的声音提高了几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银珠啊,阿爸……阿爸今天收到出版社的汇款单和正式合同了!”
银珠的心跳微微加速,她似乎预感到了什么,但仍保持着平静:“汇款单?合同?是之前连载的那部小说吗?”
“对!就是那部《市井人家》!”郑汉采激动地说,“出版社不仅结清了全部连载稿费,更重要的是,单行本的出版合同正式签订了!首笔版税预付金……这个数!”他报出了一个让银珠也略感惊讶的数字,这远超一般新人作家首部作品的版税标准,甚至比许多知名作家的常规版税还要可观。
“这么多?”银珠也忍不住惊讶地确认道,心中为阿爸感到由衷的高兴。她知道,这笔钱对于阿爸、对于整个家庭意味着什么。这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改善,更是对父亲多年坚持写作、默默耕耘的巨大肯定和回报。
“是啊!阿爸刚开始也不敢相信,反复核对了汇款单和合同条款!”郑汉采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哽咽,“银珠啊,你知道吗?出版社的编辑说,这部小说因为连载期间读者反响热烈,预计市场销量会很好,所以给了比较优厚的条件。他们还……还邀请阿爸参加下周的新书发布会,会有记者采访!”
这意味着,阿爸郑汉采,这位在家庭中曾经因“不务正业”而饱受妻子朴贞子抱怨和邻里闲话的“失败者”,即将正式以“作家”的身份走入公众视野,获得社会的认可。这对于父亲的自尊心和家庭地位,将是一次质的飞跃。
“阿爸!恭喜您!这真是太棒了!”银珠的声音充满了真诚的喜悦和自豪,“这是您应得的!您坚持了这么多年,付出了那么多心血,终于得到了认可!”
“呵呵呵……”电话那头的郑汉采开心地笑着,像个孩子一样,“阿爸也是……也是没想到。说起来,银珠啊,这里面也有你的一份功劳。”
“我的功劳?”银珠有些不解。
“是啊,”郑汉采的语气变得认真而感慨,“要不是你一直鼓励阿爸,说写作不是不务正业,说阿爸有才华,让阿爸坚持自己的路;要不是你之前提醒阿爸要注意合同的细节,要保留好底稿和通信记录;还有,你考上医学院,那么争气,也让阿爸觉得,自己这个做阿爸的,更不能落后,要给你和明元做个好榜样……阿爸可能……可能早就被你欧妈念叨得放弃了吧。”
阿爸的话,让银珠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暖流。她没想到,自己无意间的鼓励和支持,竟然对阿爸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这种父女之间相互支撑、共同成长的感觉,比她独自获得任何成就都更让她感到满足和幸福。
“阿爸,您别这么说。是您自己有才华,有毅力。我只不过是在旁边说了几句加油的话而已。”银珠谦逊地说,但心里暖暖的。
“不,阿爸心里清楚。”郑汉采坚定地说,“银珠啊,这笔版税下来,阿爸第一个就想告诉你。阿爸打算,先把家里之前欠的一些旧账还清,然后留出一部分作为你后两年和明元大学期间的学费、生活费,确保你们能安心完成学业,不用再为钱发愁。剩下的,阿爸想好好存起来,或者……或者像你之前说的,看看有没有稳妥的投资方式,让钱能保值增值。”
听到阿爸已经有了清晰理性的规划,而不是被突如其来的财富冲昏头脑,银珠倍感欣慰。这说明阿爸不仅事业上取得了成功,心智上也更加成熟和稳健了。
“阿爸,您能这么想,这么做,我真的太高兴了!”银珠鼓励道,“还清债务是第一步,无债一身轻。保证我和明元的学业是重中之重。至于剩下的钱,稳健为主,可以咨询一下专业的理财人士,或者先存定期,不用急于投资。”
“对,对,阿爸也是这么想的,稳扎稳打。”郑汉采连连赞同,随即语气又变得有些微妙,“不过……银珠啊,这事阿爸还没跟你欧妈细说,只告诉她稿费结算了,比平时多些。你欧妈那个脾气你也知道,要是知道具体数目,怕是又要生出许多事端,闹着要买这买那,或者到处炫耀。阿爸想先稳住,把该办的正事办了再说。”
银珠立刻明白了阿爸的顾虑。朴贞子性格浮躁,爱慕虚荣,若知道家里突然有了一笔“巨款”,很可能又会提出不切实际的消费要求,或者四处宣扬,引来不必要的麻烦。阿爸此举,是吸取了过去的教训,学会了“财不露白”和掌握家庭财政主动权。
“阿爸,您考虑得很周到。暂时不告诉欧妈具体情况是对的,等事情都安排稳妥了再说也不迟。家里的大事,还是需要您来掌舵。”银珠明确表示支持阿爸的决策。
得到女儿的理解和支持,郑汉采似乎松了口气,语气也更加坚定:“嗯,有你这句话,阿爸心里就更有底了。这个家,以后阿爸会好好经营,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了。”
父女俩又聊了一会儿家常,郑汉采关心了一下银珠的学业和身体,银珠也询问了家里的近况和明元的学习。通话结束时,郑汉采再次叮嘱:“银珠啊,你在外面照顾好自己,钱的事不用再操心,有阿爸在。专心你的学业,将来做个好医生,就是给阿爸最大的安慰了。”
“嗯,我知道,阿爸。您也别太累着,注意身体。恭喜您,真的为您感到骄傲!”
放下电话,银珠站在窗前,望着窗外连绵的秋雨,心中百感交集。喜悦、自豪、欣慰、感慨……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阿爸的成功,像一剂强心针,不仅彻底改变了家庭的经济状况,更重要的是,重塑了阿爸的自信心和在家庭中的权威。这意味着,阿爸朴贞子那种基于经济控制的抱怨和索取,将失去其根基;意味着东森明元可以有一个更稳定、更积极的成长环境;也意味着,她自己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可以更加没有后顾之忧。
她回到书桌前,却没有立刻开始学习,而是拿出了日记本。她需要记录下这个对家庭而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
“十月二十日,雨夜。心境:云开月明,家基新奠。
今晚,接阿爸电话,获知惊天喜讯。其连载小说《市井人家》获出版社青睐,签订单行本出版合同,首笔版税数额可观,远超预期。出版社更邀其参加新书发布会,接受采访。此乃阿爸写作生涯之重大突破,亦为家庭命运之转折点。
闻此消息,欣喜若狂,然更多是为阿爸深感自豪。多年伏案疾书,忍受清贫与误解,终得回报。此非侥幸,乃才华与坚持之必然结果。阿爸在电话中语气激动,几近哽咽,言此成就亦有我鼓励之功。闻之,心潮澎湃。我之些许支持,竟成其坚持之力,此乃父女连心,互为支撑之明证。
阿爸于喜悦中不失冷静,已有清晰规划:偿清旧债、保障子女学业、稳健理财。此般理性,与往日迥异,显见其心态之成熟与担当之增强。更欣慰者,其主动言及暂不向欧妈透露详请,以防其浮躁生事。此乃吸取教训,掌握家计主动之明智之举,我深表支持。
此笔版税,意义远超金钱本身。它宣告郑汉采非‘无能者’,乃‘成功作家’;它奠定我家经济自主之基,使欧妈之索取失去凭依;它树立阿爸一家之主权威,利于引导明元健康成长;它亦让我可更无牵挂,专注于医道。
观窗外秋雨,洗尽尘埃。我家之困顿,亦似被此喜雨冲刷,焕发新生。哈莫尼在天之灵,若得见今日,亦当含笑。
阿爸,恭喜您!女儿为您骄傲!未来之路,吾辈当更努力,不负此佳境。”
笔尖落下,银珠长舒一口气,脸上露出释然而坚定的笑容。阿爸的成功,是她逆袭之路上收获的最好的礼物之一。它印证了一个道理:只要方向正确,坚持不懈,命运终会眷顾努力的人。此刻,她对未来充满了更大的信心和期待。
(第九十七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