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舆图指引,子荔率领众人马不停蹄地前行,不久,一座气势恢宏的古城堡映入眼帘。
子荔放眼望去,但见城堡的山门上,“黑羌城”三个大字苍劲有力。整座建筑古朴凝重,高低错落的屋舍相互映衬,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偌大的城堡里,竟不见一个人影。
子荔勒住缰绳,眉头微皱,满脸疑惑地问道:“老酋长,这是哪里?这座城堡又是何人所为,如今这里的人都到哪里去了?”
若盖微微眯起眼睛,缓缓回答说:“据说以前这附近的森林里生活着一支古羌族,与我们同宗同族。他们以牧羊为生,对羊神怀着无比虔诚的敬意,每日都会供奉祭祀。族里的男女老少,头上都戴着饰有两角的羊皮帽,被称为‘日麦’,又称为‘宕昌羌’,是西羌中极为重要的一支。其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桓水中上游一带,这个地方可不简单,可追溯至夏商时期,那可是古羌人繁衍生息的中心地域之一,二百多年前,他们突然消失不见,只留下这座空荡荡的城堡。”
子荔饶有兴趣地追问道:“他们的先祖来自哪里?”
若盖清了清嗓子,郑重地说道:“据说他们本是炎帝后裔,出自三苗,姓姜,曾经也是一方繁荣之地。后来舜帝流放四凶,将他们迁到三危之地,也就是河关之西南的羌地。从那里开始,他们沿着黄河源头上行,一路绵延千里,逐渐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繁衍。”
子荔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道:“这么说来,与我也是一族,那他们是怎么消失的?”
若盖神色凝重,缓缓讲述道:“据说夏商周时期,羌人开始大规模进入中原,其中大规模内迁有三次。第一次在虞夏之际,一部分羌民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留在黄河以南,并被封为许多方国,从此在中原落地生根。第二次是周幽王三年,周幽王废申后,申侯发动包括羌民在内的西戎人攻入镐京,杀死了周幽王,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羌民东迁到中原。第三次是秦襄王五十五年,秦国与晋国达成协议,将陇山一带的羌民内迁。除此之外,在成汤建国、武王伐纣的时候,也有那些喜武好斗、善于骑射的羌民内迁。眼前这座废弃的城堡,估计与羌民第三次内迁有关。他们或许是迫于无奈,为了生存,不得不离开这片生活了许久的土地,去寻找新的家园。”
子荔坚定地说道:“走,我们进去看看。”说完,他便策马前行,后面的人紧紧跟上。
走不多远,突然一群猴子从四面八方涌来,将他们团团围住。
这些猴子体型不一,毛色各异,黑的如墨,白的似雪,灰的像雾,个个龇牙咧嘴,面目狰狞,嘴里发出“吱吱”的叫声,完全不似森林里那些温顺的猿猴。
子荔大声问道:“这都是些什么猴子,为何要挡住去路?”
姬过仔细观察了一下,分析道:“这些是生长于北方森林中的猕猴,还有一些猿猴、酋猴、金丝猴,估计是我们侵犯了它们的地盘,所以才会如此愤怒地阻拦我们。”
子荔不屑地说道:“量这些毛猴子也翻不什么大浪,我们走。”说完就想策马上前。
这一下彻底惹怒了猴群,它们如炸锅一般,上蹿下跳,发出愤怒的吼声,开始向他们展开猛烈的攻击。
几只猴子如闪电般扑向士卒,锋利的爪子在士卒身上留下一道道血痕,几名士卒因此受伤。
子荔无奈,只好下令士卒防卫,于是众人手持兵器,与猴子们厮杀起来。
这些猴子动作极其灵敏,在人群中辗转腾挪,疾如闪电,让人防不胜防,又有几名士卒被抓伤,鲜血染红了衣衫。
子荔勃然大怒,双眼喷火,手持长剑,如猛虎下山般冲入猴群,接连砍翻几个猴子。
彧庚、郅垚、姬过、吕郢也纷纷奋起还击,他们挥舞着手中的兵器,与猴子们展开殊死搏斗。
丹更是不甘落后,只见他双手紧握大锤,高高举起,手起锤落,“砰”的一声,将一个猿猴击飞出去,那猿猴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重重地摔在地上,发出凄惨的叫声。
紧接着他又是一锤,将另一个猴子打得脑浆迸裂,鲜血直流,其它猴子见到这惨烈的场景,吓得吱哇大叫,瞬间逃得无影无踪。
子荔率领众人继续前进,很快就走进黑羌城堡,来到了大殿,只见一只金毛猩猩威风凛凛地坐于王座之上,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威严的气息,四周遍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猴子,它们或蹲或站,目光警惕地注视着众人。
一个受伤的猴子连滚带爬地跑到猴王面前,对着众人指手画脚,吱哇乱叫,仿佛在诉说着刚刚的遭遇,其它猴子战战兢兢,显得十分害怕的样子。
过了片刻,猴王怒不可遏,双手用力捶胸,发出低沉的吼声,龇牙咧嘴哇哇大叫道:“你们这些卑微的人类,该当何罪?”
众人一时不解,无人回答,猴王一见更加恼怒异常,怒目圆睁,大声吼道:“你们不知天高地厚,杀害我的手下,今天定叫你血债血偿。”
说着双脚一跺,一拳砸在地上,整座城堡都为之一抖,尘土飞扬,许多猴子吓得闭上了眼睛。
就在猴王即将发作的当口,小小心中灵光一闪,头脑天门中仿佛有一道光芒闪过,突然就领会了猴言猴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