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小院丰收的喜悦,自然不能独享。依照老族长林守业的吩咐,两个磨盘大南瓜的瓜肉被精心分割开来,一场充满智慧的“金瓜推广活动”悄然展开。
二姑奶奶林守英和李货郎老两口,提着一篮切得方方正正、金红诱人的南瓜肉,率先出门。他们专往村里那些德高望重的老族人家去。
“他叔公,尝尝鲜!家里不小心种出个稀罕物,胡商那儿弄来的种子,没成想长这么大!甜糯得很,煮粥蒸饭放一块,顶饱又香!”二姑奶奶笑得一脸“无奈”,“家里实在吃不完,您老帮着尝尝味儿!”
李货郎在一旁配合地摇头晃脑,一副“走了狗屎运”的模样:“哎,就是手痒买了点,谁曾想……嘿嘿,运气,都是运气!”
老族人们接过那沉甸甸、品相极佳的南瓜,又听说是“胡商”的神奇种子,个个惊奇不已,连连道谢,心里对这南瓜和林家的好运道留下了深刻印象。
里正林文柏则带着李文石,将另一部分南瓜肉送往村里那些勤劳肯干、家庭和睦的“先进户”和“五好家庭”。
“老哥,今年春耕你家出力最多,这是村里一点心意,新品种南瓜,尝尝看。要是觉得好,明年想法子多种点,让咱村家家粮囤都能更满当些!”林文柏话说得漂亮,既肯定了别人的付出,又暗戳戳点明了这南瓜的高产特性。
收到南瓜的人家无不感到脸上有光,对这从未见过的硕大南瓜更是好奇满满。
而郑秀娘、孙氏、江氏等妯娌,则提着南瓜走进了村里那些手脚勤快、人缘好的媳妇婆子圈。
“嫂子,快尝尝!这南瓜蒸了直接吃就香掉牙!做馒头、熬粥更是绝了!”孙氏嗓门亮,说话自带感染力,“瞧瞧这颜色,多喜庆!”
“关键是顶饱啊!一个瓜够一家子吃好几天!”郑秀娘补充着实际好处。
江氏则温温柔柔地分享着做法:“和面的时候掺一点南瓜泥,蒸出来的馒头甜丝丝的,颜色还讨喜,娃娃们可爱吃了。”
主妇们围着那金红的瓜肉,啧啧称奇,纷纷打听这南瓜的来历,心里已经开始盘算着要是自家也能种该多好。
就连孩子们也成了小小的“推广员”。林家娃、李家娃、刘家娃出去玩时,怀里都揣着家里做的南瓜饼或小块南瓜馒头,分给要好的小伙伴。
“哇!这是什么饼?好甜好软!”
“你家馒头怎么是金色的?还这么好吃!”
孩子们吃得满嘴留香,眼睛发亮。
林家的小子姑娘们便会挺起小胸脯,略带得意地解释:“这是用我家种的大南瓜做的!南瓜可大了,我们几个合起来都抬不动!种子是我姑爷爷从胡商那儿买来的神奇种子!”
“胡商?”孩子们的好奇心被彻底点燃,“是那种会变戏法的胡商吗?”
“差不多吧!反正种出来的东西都特别好!”
于是,“林家种出了几个孩子都抱不动的大南瓜!”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由孩子们天真烂漫的嘴传出,经由老族人、先进户、巧媳妇们的“认证”,迅速传遍了平华村的每一个角落。
没尝到的村民心痒难耐,尝到了的更是念念不忘。这年头,谁家不盼着粮食多点,日子宽裕点?当下,就有不少性急的村民,或是拎着几个鸡蛋,或是揣着一把新摘的野菜,溜达溜达地就往林文松家小院去了,美其名曰“串门”,实则都想亲眼瞧瞧那神乎其神的大南瓜,再探听点种子的事。
林文松家的小院顿时比集市还热闹。当村民们亲眼看到墙角那仅剩的、宛如黄金磨盘般的大南瓜(最后一个留种的)时,无不发出惊叹:
“娘诶!真这么大!这得吃多少天啊!”
“文松,你家伙食以后可不愁了!”
更有眼尖的,看到了棚架上那些还没摘完的、黄绿诱人的“贝贝南瓜”。
“咦?那架上挂的是啥?也是南瓜?咋这么小?”
不等林文松回答,闻讯赶来的二姑奶奶和李货郎立刻接过了话头,戏精附体。
二姑奶奶一脸“别提了”的表情:“还不是那胡商种子闹的!一袋种子里混了几颗不一样的,种出来就这么小个儿,挂树上去了!本以为废了,没想到蒸熟了尝尝,哎呦喂——”她夸张地一拍手,“比镇上金玉斋的点心还香还甜!入口即化!真是没处说理去!”
李货郎在一旁使劲点头,毫无表演痕迹地打配合,一副“烦恼得很”的样子:“失策啊失策!早知道那胡商的种子这么神,当初就是砸锅卖铁也该多买点!现在倒好,想找人都找不着喽!”
这番表演,把前来打探的村民们唬得一愣一愣,心里那叫一个羡慕嫉妒,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尤其是跟着来的孩子们,眼巴巴地看着架子上的小南瓜,拽着爹娘的衣角:“爹,娘,咱家也种!种那个甜甜的!”
眼看气氛烘托得差不多了,里正林文柏觉得是时候出场了。他站到院子中间的石磨上,清了清嗓子。
“乡亲们!静一静!听我说两句!”
喧闹的院子渐渐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这南瓜呢,大家也看到了,是好东西!大的顶饱,小的味美!咱家也商量了,不能光咱林家吃独食!”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这大南瓜,产量高,是填饱肚子的好东西!种子呢,咱们会优先奖励给咱村干活最出力、对村子贡献大、家里和睦孝顺的人家试种!争取让咱全村以后都能种上这高产南瓜!”
这话一出,不少勤劳本分的农户脸上都露出了期待和干劲十足的表情。
“至于这小金瓜嘛,”林文柏指了指棚架,“稀罕,好吃,但也金贵。种子不多,会和辣椒、胡瓜那些新菜一样,纳入村里的章程。愿意种、且符合条件的人家,可以来申购。种出来了,村里想办法统一找销路,卖个好价钱!”
他最后强调:“还是那句话,好东西来之不易,规矩得守,心要齐!大伙儿说,是不是?”
“是!”院里院外的村民异口同声,响应得格外响亮。尤其是那些条件好、又一直紧跟村里步伐的“先进户”,已经开始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了。
一场由美食引发的、由戏精夫妇推波助澜、由里正一锤定音的“南瓜推广大会”,就在这热闹非凡、笑语欢声的气氛中圆满落幕。平华村的种植版图上,又多了两样注定要改变人们生活的金色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