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朱迪钠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唏嘘,继续着他的盘点:
“接下来,是我们大明皇室八十八种死法的第十七种——被吓死的蜀王妃。”
画面中出现了一位身着亲王妃冠服的年轻女子画像,旁边标注着其身份。
“这位蜀王妃,正是蓝玉的女儿。”朱迪钠解释道,“她是在洪武年间被册立为蜀王妃的,据说蓝玉当年还曾参与督造成都的蜀王府,可谓荣宠一时。这里插句题外话,”
他语气稍微轻松了些,“咱们朱皇帝和马皇后那是夫妻恩爱的典范,上行下效,他们的儿子们,除了个别情况特殊的——比如秦王朱樉——大多都与正妃关系和睦,几乎没出过宠妾灭妻的幺蛾子。”
就在朱迪钠话音未落的间隙,远在西安的秦王府中,朱樉紧紧搂着怀里的邓次妃,在她耳边低声却坚定地说道:“听见没?他说‘情况特殊’!爱妃,我们跟其他兄弟不一样,我们才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情分!那王氏……不过是父皇强塞给我的,我何曾喜欢过她半分?”他的话语中,带着对父皇安排的不满,更带着对怀中女子的偏爱与确认。
天幕上,朱迪钠的语气重新变得沉重:
“言归正传。朱元璋陛下在处理蓝玉案时,或许是担心再出现像之前潭王夫妇那样不堪压力而自焚的悲剧,他并没有直接处死蜀王妃,而是……选择了另一种更为残酷的方式。”
画面模拟出阴森的蜀王宫景象。
“在蓝玉被处以极刑——剥皮萱草之后,为了警告天下,更是为了警告他的儿子蜀王朱椿(他是蓝玉的女婿),朱元璋下令,将蓝玉那张被填满草料的人皮,悬挂在蜀王的王宫之中,勒令蜀王妃日夜相对,不得回避。”
朱迪钠的声音带着一丝寒意:“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每天面对着自己亲生父亲被制成‘标本’的人皮,那种精神上的折磨是何等恐怖。结果,仅仅不到半年,这位年轻的蜀王妃就在无尽的恐惧和煎熬中,惊吓而死。”
“不过,”他补充道,“或许是为了维持皇室的稳定,或许是对孙子尚有怜悯,蜀王妃所生的嫡子后来仍然继承了蜀王之位。而那张蓝玉的人皮,据说一直被保存在蜀王宫中,作为一种无声的警示,直到……二百多年后,大明王朝轰然崩塌。”
天幕之下,奉天殿前的勋贵们,此刻的反应却出奇地平静,甚至可以说是冷漠。
若是在几天前,听到“蓝玉案”牵扯出一公十三侯二伯,他们定然会吓得魂飞魄散,人人自危。但此刻,连续的信息轰炸,从太子早逝到沐英殉情,再到蓝玉覆灭的全程直播,已经让他们的神经有些麻木了。就连自认难逃干系的耿炳文,此刻也只是眼神空洞地望着前方,心中再无波澜。
正如前日,马皇后私下召见心神不宁的李善长时,曾温言安抚道:“李先生,如今是洪武十一年,离那洪武二十六年,尚有十五年光阴。纵使天幕所言皆为注定,难道我们就不活这十五年了么?该做的事要做,该尽的心要尽,若最终无力回天,那便好好度过这剩下的岁月,无愧于心便是。”
这番话,悄然在勋贵圈中流传开来,竟意外地起到了一种镇定人心的作用。是啊,既然是十五年后的事情,现在恐慌又有何用?该来的总会来,倒不如把握当下。这种近乎认命,却又带着几分豁达的心态,在此刻的奉天殿前,悄然弥漫开来。未来的血雨腥风似乎还很遥远,而眼前的洪武十一年,还需要他们继续效忠,继续生活。
天幕上,关于蓝玉案的讨论并未止息,一些网友开始提供更为细致的考据,试图还原更复杂的历史图景。
【网友“法律与事实”发言:其实大家被“剥皮萱草”和牵连甚广吓到了,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老朱虽然手段酷烈,号称诛连,但真正被“诛三族”的顶级功臣并不多。很多时候是处置首恶及其核心党羽,并未赶尽杀绝。】
【网友“族谱研究者”现身说法:我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根据我家保存的族谱记载,我的先祖就是蓝玉!当时他的一位小妾恰好怀有身孕,在案发时得到了黔国公沐晟(沐英之子)的暗中庇护,被秘密送往云南(后属贵州管辖),得以保全性命。几十年后,风头过去,我家那位先祖的后人甚至还凭借军功,担任过卫指挥使呢!】
【网友“联姻关系分析”补充:还有耿炳文家!他跟蓝玉关系匪浅,捕鱼儿海并肩作战,儿子还被蓝玉推荐尚公主(虽未成)。但蓝玉案发后,耿炳文不仅没受牵连,他儿子后来还真娶了江都郡主!而且他和武定侯郭英一样,都被朱元璋列为留给皇太孙朱允炆的辅政老臣之一。这说明老朱处置蓝玉,主要还是针对他个人及其直接威胁皇权的势力,并非无差别清洗所有关联者。】
这些评论,似乎为血腥的蓝玉案带来了一丝缓和的气息,表明朱元璋的清算有其特定的目标和界限。
然而,立刻有网友泼来冷水:
【网友“宿命论者”反驳:耿炳文没死在蓝玉案里,不代表他就能善终啊!他就是活得太长了,结果一生善于守城的名将声誉,晚年全倒在真定城下了,成了燕王朱棣“靖难”路上第一块垫脚石,晚节不保啊!】
“晚节不保……真定城……燕王朱棣的垫脚石……”
这几个词组合在一起,如同冰水浇头,让刚刚因“未受蓝玉牵连”而稍感庆幸的耿炳文,瞬间又陷入了更深的恐惧和寒意之中!
天幕已经明确说了,燕王朱棣会造反成功,成为明成祖!而自己的儿子,娶了太子朱标的女儿江都郡主!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们耿家,在未来新皇帝朱棣的眼中,是不折不扣的“太子党”、是建文帝朱允炆的铁杆支持者!
那位通过造反上台的“成祖”皇帝,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消除前朝影响,怎么可能容得下与太子朱标、建文帝朱允炆关系如此密切的家族存在?清算蓝玉是洪武朝的事,而清算他们这些“前朝余孽”,恐怕就是永乐朝的事了!
躲过了洪武朝的刀,难道就能躲过永乐朝的剑吗?耿炳文只觉得嘴里发苦,刚刚放松些许的心情瞬间又被无形的巨石压住,甚至比之前担心蓝玉牵连时更加沉重。原来,最大的危机,并非来自洪武皇帝,而是来自那位未来的、篡位成功的燕王陛下!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真定城下兵败如山倒的场景,看到了新朝皇帝冰冷的目光。这份知晓“未来”带来的,不是解脱,而是更深沉、更无处可逃的绝望。他现在只希望,天幕不要再讲更多关于自己未来兵败和被清算的细节了,每多一句,都像是在为他未来的命运提前敲响丧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