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城并没有因为庄老的徒孙离开而有任何变化。
第二日的翰林城街头巷尾全都是陈北《水调歌头》和另外一首从军行的诗词。
两首诗词在翰林城激起的波澜自不用多说。
快中午的时候,知府张大人派人送了两张请帖。
“刘兄弟,你和张知府很熟吗?为何他给你送请帖,还要给我一张?”
陈北翻看请帖上的内容,是知府千金的生辰宴,这不免让陈北更是诧异。
“怎么给人一种选招婿的感觉?”
刘文清嘿嘿一笑:“王兄弟,你想多了,张知府应该是欣赏你的才华,你是不知道,你那两首诗在翰林城有多火,相信要不了多久就会传遍整个大梁!”
陈北也想过是因为自己两首诗的原因,但这是知府千金的生辰宴,难道没有避讳的吗?比如男女大房,在大乾肯定是不会这样的。
至少他在京城那么久没见到过。
陈北思索间,刘文清继续道:“张大人快要调任回京都,出任吏部尚书一职,这次恐怕也是借千金生辰宴,与翰林城众人告别吧!”
看向陈北:“王兄虽然昨日才来翰林城,但以你昨晚两首诗的名气,若张大人不邀请,在别人看来会不会觉得有上面呢?”
顿了顿继续道:“张思澜小姐,很小的时候就与二皇子定亲,这次张大人回京,两人恐怕就要完婚了。”
陈北明白了;‘敢情张大人这是为二皇子拉拢人心!’
“这么说张大人是二皇子的人,那太子呢?”
刘文清也听出了陈北的话外音:“你说张大人是二皇子的人是没错,但二皇子没有机会坐上那个位置!”
“为什么?”陈北好奇。
“因为二皇子是宫女所生,并不梁帝待见,虽是皇子身后也没有任何依仗,在外界人看来是张大人沾了二皇子的光,殊不知,张大人是二皇子最大的依仗。”
“啊?”陈北来之前并没有了解过大梁的国情,要是了解过就会知道大梁皇室比大乾皇室更乱。
“这.....那.....张大人图什么啊?张小姐嫁入皇家不是进了火坑吗?”
他虽没了解过大梁皇家情况,但从上一世所知道的历史记载中,似乎每个朝代的二皇子不是反派,
都是第一个被太子弄死,这个无依无靠大梁二皇子,注定会成别人的炮灰,而张大人的千金就是跳进了火坑。
刘文清想了想说:“嗯....!这个不太清楚,当年张大人刚中状元,机缘巧合下又救了太后,太后见到思澜小姐就喜欢上了仅有2岁思澜小姐,然后就指婚了二皇子。
也因这层关系,张大人才能在官场平步青云!”想了想又觉得不对。
“其实张大人应该早就进内阁的,因为太后薨逝,有人打压排挤才一直拖到现在!”
“张大人背后是什么势力?”陈北问道。
“没势力,就是一寒门。”
陈北沉默了,就这样的组合,张大人还不如不回京城,待在翰林城或许会更自在些。
似乎看出了陈北在想什么,刘文清继续说。
“这次梁帝下旨让他回去的!张大人为官清廉,这些年也培养了不少门生,还有与儒家的关系,回京未必会吃亏!”
“你的意思是说?张大人到翰林城任职也是梁帝安排的?是想让他跟儒家搞好关系?为什么啊!还有太后喜欢思澜小姐,为什么要指婚二皇子?”
“你说的没错,张大人被人打压去的南荒,梁帝力排众议安排他来了翰林城,圣心难测谁知道他打的什么主意。
至于思澜小姐指婚二皇子,因为那个宫女是太后的贴身丫鬟,也就是现在的娴妃,深受太后喜欢,
即使生下皇子,册封为妃,她也如一个丫鬟一样每日伺候太后,一直到太后薨逝,她才搬回自己寝宫!”
陈北此刻觉得好复杂,好狗血,又觉得娴妃恐怕是朵白莲花。
“娴妃故意的?”
“不是!她从不参与后宫争斗,太后薨逝后她先是去为太后守陵了5年,回宫后每日基本都在小佛堂抄写经书,念佛!祈福!”
陈北......哑然,‘这....这...这....这还真是个无欲无求的女子?’
“走吧!既然邀请了,我带你去置办一身衣服!”
刘文清见陈北衣着素然,觉得陈北应该和其他游学的学子一样,家境一般。
至于他的跟班!陈北早就说过是路上结识的兄弟。
的确,陈北的衣服确实很朴素,这和他的习惯有关,不喜欢过于招摇。
所以兰锦给他准备的衣服都是一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布衣。
陈北抬起胳膊看了看自己的衣服,似乎也觉得这样去参加宴会有些不妥,毕竟对方可是即将上任的吏部尚书,在大梁基本上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官位,穿的太寒酸是有些不礼貌。
所以陈北就没拒绝,跟着刘文清离开了院子。
兰锦看着离开的陈北,一想到不破楼兰终不还,她脸上就多了几分疑虑与担忧。
‘他是准备对楼兰动手吗?为何会跑来大梁?’
昨晚她想了一夜,这首诗若是传到楼兰去,怕他立刻就会被人盯上,到时岂不就暴露了?
兰锦回到房间,再出来时,把自己打扮的更像个男子。
出了城的孙炎明和李师兄,两人坐在马车里对视一眼,都觉得心中一阵轻松。
“师兄,现在怎么办啊?你说他怎么就那么大胆?”
孙炎明去给刘文清告别,回来后就变得战战兢兢,还像个跟屁虫一样紧贴着自己,就知道他也认出了陈北。
“什么怎么办?那么大胆,你看到什么了吗?没看到吧?我也没看到,我们就是回去给师公祝寿,还有要过年了,回家过年,有问题吗?”
“对对对!师兄说的对,我们什么都没看到,那师兄我们要回去告诉师公吗?”
李师兄注视着孙炎明,他现在觉得自己的决定是那么正确,更想用拿根针把孙炎明的嘴巴封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