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中军大帐内,君臣定计,气氛热烈。
而在数十里外的金陵城中,气氛却是压抑、恐慌,且充满了火药味。
皇宫,议政殿。
自从炎帝被吓得吐血昏迷,不省人事之后,这里就成了文武百官们争吵不休的菜市场。
“怎么办?现在到底该怎么办?”
“城外的大夏叛军虽然退了,但他们给出的三天期限,明天就是最后一天了!”
“战?拿什么战?李勇和张承将军的人头,你们没看见吗?南方的五十万大军,早就完蛋了!”
“那也不能降啊!我等都是大炎的臣子,食君之禄,理当忠君之事!岂能向一群叛逆低头?”
“说得好听!到时候城破了,人家的大刀片子砍到你脖子上,我看你还忠不忠君!”
主战派和主和派,吵得面红耳赤,唾沫横飞,就差直接动手打起来了。
兵部尚书,也就是之前张承的靠山,此刻成了主战派的领袖。
他不是真的想战,而是他知道,自己与张承关系匪-浅,一旦投降,苏毅那个煞星,绝对不会放过自己。
所以,他只能把所有人都绑在自己的战车上,一条道走到黑。
“都给本官闭嘴!”兵部尚书一拍桌子,厉声喝道,“陛下虽然龙体欠安,但大炎还没亡!我金陵城,尚有守军十万,城高池深,粮草充足,足以坚守数月!”
“只要我们撑下去,等到各地的勤王之师赶到,城外的叛军,必然不攻自破!”
“勤王之师?呵呵,尚书大人,您是在说笑吗?”
一名主和派的文官,冷笑着反驳道。
他正是之前被打入天牢,后来因为炎帝昏迷,朝中无人主事,又被放出来的三朝元老,王安。
虽然王安在牢里受了些苦,但精神头还在。他看着兵部尚书,眼神中充满了鄙夷。
“南方诸郡,已经望风而降。关羽更是将数十万降兵,改编成了什么‘讨逆军’,正浩浩荡荡地向金陵开来。他们不来打我们,就谢天谢地了,你还指望他们来勤王?”
“至于东部三州,吕布的铁骑正在那里肆虐,那些世家豪族自保尚且不暇,谁还有空来管金陵的死活?”
“现在,我们就是一座孤城!一座随时都可能被城外那‘神威大将军炮’轰成平地的孤城!”
王安的话,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所有人的头上。
是啊,他们现在,就是瓮中之鳖。
“那……那王丞相的意思是,我们只能开城投降了?”兵部尚书色厉内荏地问道。
“不然呢?”王安反问,“难道要等着城破之后,被人家屠城吗?”
他环视四周,看着那些动摇的官员,声音压得更低了。
“各位,别忘了,城外那位苏皇帝,开出的条件是什么?”
“开城投降,既往不咎,保全大家的荣华富贵!”
“而且,你们没看那些布告吗?‘均田令’,‘轻赋令’!这摆明了是要收买底层的人心,彻底断了我们这些人的根啊!”
“如果我们现在不降,等城里的那些贱民和丘八,被他煽动起来,里应外合,到时候,我们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王安的话,说到了所有人的心坎里。
他们这些王公贵族,最怕的是什么?
不是死,而是失去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如果投降,能保住自己的家产和地位,那也不是不能接受。
毕竟,给谁当官不是当?
“可是……陛下还在昏迷,我等若是擅自做主,岂不是成了乱臣贼子?”一名官员担忧地说道。
“哼,陛下?”王安冷笑一声,“他现在跟个活死人有什么区别?大炎的江山,都要断送在他手里了!我们这是在为大炎的江山社稷,寻找一条活路!”
“王丞相说得对!不能再等了!”
“我同意投降!”
“我也同意!”
一时间,朝堂之上,主和的声音,彻底压倒了主战的声音。
兵部尚书看着这墙头草一边倒的景象,气得浑身发抖,却又无可奈何。
他知道,大势已去。
“好!既然你们都想当亡国奴,那本官也无话可说!”他指着王安,咬牙切齿地说道,“但是,谁去开城门?谁去跟那苏毅谈判?”
“这……”众人又犹豫了。
这可是个掉脑袋的活。
万一苏毅不讲信用,把出城投降的人给一刀砍了,那可就亏大了。
王安看着这群瞻前顾后,贪生怕死的同僚,眼中闪过一丝鄙夷。
但他知道,现在必须有人站出来。
他正要开口,一个阴恻恻的声音,却从大殿的角落里响了起来。
“此事,或许,有一个人,最适合去做。”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说话的,是东宫的一个老太监。
“谁?”王安问道。
那老太监缓缓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闪烁着诡异的光芒。
“太子殿下。”
“什么?”众人大吃一惊。
太子楚明宇,因为之前被炎帝猜忌,一直被禁足在东宫,形同废人。怎么会把他给扯进来?
老太监阴森森地笑道:“各位大人想想,如今陛下昏迷不醒,国不可一日无君。若是由太子殿下,继承大统,然后再以新皇的名义,向那大夏皇帝投降。这,岂不是名正言顺?”
“一来,保全了我大炎最后的体面。”
“二来,也算是给那苏皇帝,送上了一份天大的投名状啊!”
“以一个新皇的身份投降,这分量,可比我们这些臣子,重得多了!”
轰!
老太监的话,如同一道闪电,劈开了所有人心中的迷雾!
对啊!
他们怎么没想到!
让太子登基!
然后再由新皇帝,去主持投降!
这样一来,他们就不用背负“叛国”的罪名了,所有的责任,都由这位新皇帝来承担。
而他们,则可以安安心心地,在新朝廷里,继续当自己的官,享自己的福!
“妙!实在是妙!”
“就这么办!”
“快!快去请太子殿下!”
一群刚刚还在为国事吵得不可开交的大臣们,此刻,为了自己的私利,瞬间达成了一致。
他们像一群闻到了血腥味的鬣狗,眼中闪烁着兴奋而又贪婪的光芒,向着东宫的方向,蜂拥而去。
他们要去“拥立”一位新君。
一位注定要成为亡国之君的,可怜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