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那位重量级领导的非正式会谈,安排在一处不显山露水的内部接待场所。环境静谧,安保森严。林晚晚只带了周薇一人,带着精心准备的、经过严格筛选的材料赴约。
领导是一位看起来温和却目光如炬的长者,没有过多寒暄,直接进入主题。
“林总,你们‘启明’最近在不少领域都搞得风生水起啊。”领导语气平和,带着一丝欣赏,“特别是生物医药方面,听说有些很有意思的苗头?今天就是想听听你这位掌舵人,聊聊真实的想法和困难。”
(林晚晚内心:机会来了。必须展现出价值,也要守住底线。)
她没有急于展示“萤火素”的核心数据,而是先从“启明”整体的生物医药战略布局谈起,阐述了基于AI和大数据的新型药物研发平台,以及在抗肿瘤、罕见病等领域已经取得的、可以公开的扎实进展。她刻意将“萤火素”相关的突破,包装成这个强大研发平台上“一个极具潜力的、作用于神经系统的新靶点发现和先导化合物优化项目”。
“领导,我们认为,未来的医药创新,不再是单点突破,而是体系化作战。”林晚晚侃侃而谈,“我们搭建的平台,能够极大提升药物发现的效率和成功率。您提到的这个神经领域项目,正是在这个平台上孕育出的、目前看来最有希望的一个。我们已经完成了初步的体外和动物模型验证,效果……令人非常振奋。”
她展示了部分不涉及核心机理的、证明其有效性的动物实验数据图表,以及严谨的作用机制假说(隐去了“萤火素”的真实结构和具体合成路径)。数据的陡峭曲线和惊人的改善效果,足以让任何懂行的人为之动容。
(领导看着屏幕上显着优于对照组的数据,眼神锐利起来,内心:这个效果…如果属实,确实是重大突破。难怪奥丁资本会如此忌惮,甚至不惜动用非常手段。)
“国际上,特别是像奥丁资本这样的势力,似乎对你们的技术很‘关注’?”领导适时地点了一句。
林晚晚坦然承认:“是的。我们的一些前沿探索,触动了一些既得利益者的神经。他们试图通过非商业手段进行干扰和打压,甚至可能危及我们的研发安全和供应链稳定。”她简要汇报了奥丁资本近期的动作,以及“启明”已采取的应对措施。
“科技创新是国家强盛之基,民族进步之魂。”领导听完,神色严肃地表明态度,“像‘启明’这样拥有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企业,是国家宝贵的战略资源。国家会为你们的健康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提供必要的支持。”
他顿了顿,给出了实质性的承诺:“你们担心的安全问题,相关部门会介入评估,并在合法合规前提下,提供必要的指导和保障。在符合国家导向的科研项目上,可以考虑将你们纳入重点支持清单,在政策、资金(通过国家科研基金渠道)、以及临床审批资源上给予倾斜。但是——”
领导话锋一转,目光深邃地看着林晚晚:“相应的,成果必须优先服务于国民健康,核心技术必须确保自主可控。这是责任,也是底线。”
(林晚晚内心:这正是我想要的!有了国家层面的背书和安全保障,奥丁的威胁将大大降低。至于责任和底线,与我的目标完全一致。)
“请领导放心!”林晚晚语气坚定,“‘启明’的初心,就是用科技造福社会。所有的核心技术,都将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所有的成果,都愿意在国家需要时,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
会谈在友好而充满信任的氛围中结束。林晚晚知道,她成功地迈出了关键一步。“启明”和“萤火素”项目,被纳入了一个更宏大、更安全的体系之内。
“长城计划”与“萤火”加速
随后,一个代号“长城”的、由国家相关部门主导的、针对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的综合保障与支持机制,开始悄然运作。“启明”作为首批入选企业,获得了来自顶层设计的无形护盾。之前若隐若现的某些针对“启明”供应链和海外业务的刁难,很快销声匿迹。奥丁资本的政治游说,在国内坚固的“长城”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迈克尔·索伦森在给总部的报告中无奈写道:…对方已获得更高层面的明确支持,我们的施压手段基本失效。建议调整策略…)
获得了安全环境和资源支持的“萤火”项目,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加速通道。更多的顶尖科研人员(经过严格政审)被秘密补充进来,最先进的实验设备迅速到位,与国际接轨的GLp(良好实验室规范)标准的临床前研究中心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建。
林晚晚肩上的压力并未减轻,反而更重了。她不仅要掌控全局,还要继续作为“萤火”项目的“灵感核心”,不断引导和挖掘那些来自“林晚”记忆深处的知识宝藏。她与“林晚”记忆的融合似乎也因此加深,有时在实验室里,她会下意识地做出一些连自己都惊讶的、极其专业和精准的操作判断。
(项目组一位新来的老教授私下感叹:林总在生物化学领域的直觉和洞察力,简直不像个企业家,倒像个沉浸此道几十年的顶尖学者…)
新的涟漪:沈怀安的抉择
就在一切看似步入快车道时,海外传来了苏晴的消息。沈怀安即将年满三岁,到了需要接受系统早期教育的年龄。苏晴再次委婉地提出,希望孩子能有机会回国,在中文环境和中华文化氛围中成长一段时间,哪怕只是短期的。
(苏晴在信息中写道:晚晚姐,我知道这很麻烦您。但怀安越来越懂事,我希望能让他对自己的根有更多的认同…一切都听您安排。)
这一次,林晚晚没有立刻拒绝。她仔细权衡了利弊。沈怀安的身份敏感,但毕竟只是个孩子。让他完全隔绝于国内环境,长期来看未必是好事,也可能在未来引发更多问题。在目前“启明”地位稳固,且与国家力量关系密切的背景下,适当可控地让他接触国内环境,或许利大于弊。
(林晚晚内心:或许…可以尝试。但必须在绝对可控的前提下。)
她回复苏晴:“可以开始筹备。但需要制定周密的计划。孩子回国后,居住地、就读的幼儿园(必须是最高安保级别的国际学校或特定内部幼儿园)、日常活动范围,都必须由我指定和安排。你和孩子的安保级别将提到最高,且需要接受我们的保护性‘陪伴’。可以做到吗?”
苏晴几乎是秒回,语气充满了感激和保证:“可以!一切听您安排!谢谢晚晚姐!”
一条关于未来继承人的新的支线,就此埋下。
暗处的目光与融合的代价
然而,林晚晚很清楚,她的一举一动,依然被无数双眼睛盯着。奥丁资本虽然暂时退却,但绝不会甘心。那些隐藏在魏昌明倒台后的残余势力,以及被“启明”挤压了生存空间的竞争对手(如奄奄一息的“数海科技”),都可能在暗中窥伺,等待时机。
更让她忧心的是自身的变化。随着与“林晚”记忆融合的加深,她发现自己独处时,偶尔会无意识地哼唱一首旋律古怪、似乎是很多年前的中学校园歌曲;会在看到某个数学公式或化学结构式时,产生一种超越当前认知的、近乎本能的亲切与理解;甚至有一次深夜梦回,她清晰地“听到”自己用“林晚”那带着少女稚气却异常执拗的声音,在脑海中反驳一个模糊的权威声音:“…我的研究没有错!它是有价值的!”
(林晚晚从梦中惊醒,冷汗涔涔,内心充满惊惧:这不是记忆回放…这像是…她在我脑子里‘活’过来了?!)
这种深层次的融合,带来的不仅是能力的提升,更是精神层面的侵蚀。她享受着她带来的知识红利,却也时刻警惕着被她同化的风险。这仿佛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她必须在自我意识被彻底模糊之前,完成“萤火素”的研发,并找到平衡两个灵魂共存的方法。
长城之内,暂得安宁;“萤火”之光,已呈燎原之势。但王座之上的林晚晚,深知脚下的基石并非坚不可摧,而内心的战场,远比外部的商战更加凶险。她站在新的起点,手握巨大的机遇和国家的期待,同时也面临着来自过去与未来的双重考验。接下来的路,需要她以更强大的意志和更智慧的策略,去披荆斩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