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五月十五日星期天。
昨晚父亲从市驾校回家过周末,一家七口都在家我决定去河边钓鱼,改善一下生活。五月正值春夏之交,清晨的阳光暖暖地洒在我身上,像妈妈温柔的抚摸。我怀揣着满心的期待,骑着那辆永久牌自行车载着渔具,轻快地朝着支水河边骑去,路边的野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也在为我即将到来的钓鱼之旅欢呼。
这次来到县酒厂后的支水河边钓鱼,是一个月以后了。
来到支水河边,河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像一块巨大的银色绸缎。我找了上次钓鱼地方坐下,开始熟练地组装渔具,挂鱼饵,那小小的鱼饵散发着一股淡淡的腥味,我知道,这可是吸引鱼儿上钩的关键。
我把鱼钩轻轻甩进水里,眼睛紧紧地盯着浮漂,一秒都不敢移开,仿佛一不留神鱼儿就会溜走。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浮漂却一动不动,我的心也渐渐变得焦急起来,我只想早一些上鱼,好回家做午餐菜,不象三月刚穿越到这平型世界,第一次钓鱼是为了赚那欠交六块钱的学费。海竿,手竿一起下真想把河里的鱼钓干净,这是梦话,谁有本事钓完河里的鱼。那次卖鱼赚了二十三元七角三分钱,当天而有那无线电厂,供应科戴科长的助力帮我抄鱼。
突然,浮漂轻微地动了一下,我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双手紧紧地握住鱼竿,生怕错过这稍纵即逝的机会。
哇!我感觉到鱼竿猛地一沉,原来是一条活蹦乱跳的鱼上钩了。我兴奋得差点跳起来,双手用力地往上拉鱼竿,鱼儿在水面上挣扎着,溅起一朵朵晶莹的水花。那一刻,所有的等待和焦急都烟消云散,只剩下满满的喜悦和成就感。不一会又上了一条鱼,就收竿了,这次鱼获非常满意,两条鱼有十三斤左右,一条大草鱼在八斤以上,一条鲤鱼也有四斤多。
要是在穿越前,空军的机会太多了,只是那时的钓鱼大军有太多的先进钓具。虽然空军没有钓到鱼,但我一点也不沮丧。在等待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看着河水缓缓流淌,听着鸟儿的歌声,我的心也变得格外平静。每次钓鱼就像一场奇妙的旅行,让我收获了不一样的体会。
我满心欢喜地收拾好渔具,把鱼小心地放进鱼篓里,然后骑上自行车往家赶。一路上,我哼着小曲,脑海里已经开始盘算着中午这鱼要怎么烹饪。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我的眼帘,是戴科长。他身姿挺拔,宛如一棵在岁月中扎根的青松,手中的渔具在余晖下闪烁着淡淡的光泽,像是承载着他对钓鱼的热爱与执着。戴科长的这套渔具而是我上次送给他的。我停下了自行车,轻声唤了他一声。他转过身,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那笑容仿佛能驱散世间所有的疲惫。短暂的交谈后,我继续踏上回家的路,而他则朝着波光粼粼的支水河前行,仿佛是去赴一场与自然的浪漫之约。
回到家,家里已经热闹起来,父亲在院子里和邻居们,聊在市驾校学习的趣事,母亲在厨房忙碌着,奶奶还是织那没织完的发网。几个兄弟姐妹在一旁嬉笑玩耍。我兴奋地喊着:“妈,看我钓了两条大鱼!”母亲从厨房探出头来,脸上满是惊喜:“哟,真厉害,中午有鲜鱼吃咯。”父亲也走过来,看着鱼篓里的鱼,满意地点点头:“不错,这鱼够一家人吃了。”不一会儿,厨房里就飘出了鱼的香味,那诱人的香气弥漫在整个院子里。中午,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吃着我钓的鱼,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一顿鱼,不仅是一顿美味的午餐,更是我穿越到这个平行世界后,与家人一起度过的温馨又难忘的时光。
傍晚,星园里的路灯亮了,昏黄的灯光像一个个小太阳,暖暖地洒在地面上,给整个星园铺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
老人们围坐在一起,慢悠悠地聊着家长里短,脸上的皱纹都像盛开的菊花,满是岁月的故事。五保户杨奶奶,一年四季习惯拿着一把蒲扇,嘴里时常说些老典故。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许仙,西厢记之类的故事。但讲不全院子里的老人和小孩,都喜欢围着杨奶奶讲故事。而那些从小听杨奶奶讲故事,上大的少男少女就不爱听,因为同一个故事听过s遍了。
年轻人们聚在一旁,活力满满,时而激烈地讨论着最近流行的电影、游戏,时而发出爽朗的笑声,那笑声仿佛能冲破夜的寂静。
小孩们在一旁你追我赶,像一群欢快的小麻雀,嘴里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一会儿说看到了漂亮的蝴蝶,一会儿又争论着谁跑得更快,这个时候的电视才刚刚进入这个县城,个人家里其本上没有,只有县气家站点有两台之后,才在各主要机关出现了电视机。
这个时候的文娱活动,就是去剧院看戏或去电影院看电影。
在县城中,各个庭院的情况大致相同,人们常在自家院子里亲切交谈。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星园相较于其他庭院,额外配备了五盏路灯,为大家的夜晚增添了一份明亮与安心。
嘿嘿,我可没跟他们一起凑热闹,坐在一边琢磨着怎么给那些打零工的婶婶和回城待业的青年们找点事做呢!
我想了很久也没有想一个合理的办法来。钱我有空间里有几百亿漂亮国币,在四十八年后华国银行卡里有六百九十亿元华国币。要怎么把这上千亿的资产合理的用在家乡的建设上。
这些资金由我这个在读高中生,支付出去是不合理的。不想了还是看一步走一步吧。首先找个合理的理由解决县一中学的改建问题。
就在我苦思冥想时,突然听到杨奶奶讲起了一个关于古代学子在破旧学府中刻苦求学,最终有人出资修缮,造就无数人才的故事。我心中一动,或许可以借鉴这个思路。我想到可以先成立一个匿名的慈善基金,以基金的名义去解决县一中学的改建问题。
这样既能避免自己身份带来的不合理性,又能达成帮助家乡建设的目的。我决定先从身边了解金融和慈善事务的人入手,打听成立基金的流程和注意事项。也许可以找戴科长,他在社会上人脉广,说不定能给我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等把基金的事情安排妥当,我就可以正式推动县一中学的改建项目,让更多的学子能在更好的环境中学习,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