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知府衙门后堂,烛火通明。李嵩像抚摸绝世美人肌肤一样,手指微微颤抖地抚摸着桌上摊开的几张图纸。那上面画着的,正是他梦寐以求的曲辕犁和水车的详细结构图!虽然有些线条和标注在他看来如同天书,旁边还附带着一些看不懂的笔记(比如“注意杠杆比例”、“水流冲击角度优化”之类的鬼画符),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内心的狂喜!
“哈哈哈!天助我也!真是天助我也!”李嵩忍不住放声大笑,脸上的褶子都笑成了菊花状,之前的愤怒和憋屈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志得意满,仿佛已经看到了锦绣前程在向他招手。
“恭喜大人!贺喜大人!”师爷赵四在一旁陪着笑,心里却暗暗松了口气,总算把事情办成了,虽然代价不小(请“黑煞”的钱让他肉疼了好久),但看大人这高兴劲儿,值了!
“有了此物,何愁政绩不显?何愁前程不锦?”李嵩意气风发,拿起一张水车图纸,指着上面那个大轮子,对赵师爷说道:“你看看!如此巧思,如此精妙!合该由本官这等‘心系黎民’的干吏,将其发扬光大,造福万民!”
赵师爷连忙点头哈腰:“是极是极!此等利国利民之神器,唯有在大人您手中,才能物尽其用!那林澈小儿,不过是侥幸偶得,明珠暗投,暴殄天物罢了!”
这话简直说到了李嵩的心坎里。他越看那图纸越觉得亲切,越觉得这玩意儿跟自己有缘。一个疯狂的念头在他脑海里迅速成型并且坚定起来——他要将这泼天的功劳,彻底据为己有!
“来人!研墨!”李嵩大手一挥,声音都带着激动的颤音。
他要在第一时间,将这“天大的好消息”上报朝廷!他要让满朝文武,让皇帝陛下都知道,他李嵩,是如何呕心沥血,为解决农事难题,做出了何等划时代的贡献!
李嵩坐在书案后,深吸一口气,开始奋笔疾书。他文笔本就老辣,此刻更是将毕生所学的阿谀奉承、夸大其词的本事发挥得淋漓尽致。
奏章的开头,先是大谈特谈自己如何“夙夜忧叹”、“深感农事之艰”,如何“体察民情”、“访求民间智慧”(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忧国忧民的好官形象)。然后,笔锋一转,进入“正题”:
“……臣殚精竭虑,苦思冥想,于青州任上,遍访老农,观摩天地之理,偶得灵感,历经数百次试验改良,终有所成!创制出新式犁具与引水灌溉之器……”
写到这里,他脸不红心不跳,仿佛那几百次失败的经历真的存在一样。他甚至给自己脑补了一段“三过家门而不入”,沉迷于“科研”的感人剧情。
接着,他开始详细(照搬图纸上的描述,虽然他自己也半懂不懂)地“介绍”他的“伟大发明”:
“……此新犁,臣命名为‘嵩犁’!其辕弯曲,暗合天地至理,较之旧犁,省力过半,转向灵活,尤擅深耕,实乃农事之一大革新!”
“……此引水之器,臣命名为‘嵩车’!借水力之便,自动提水灌溉,日夜不息,可解高地缺水之苦,省却民夫万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好家伙,“嵩犁”、“嵩车”!直接把他自己的名字给冠上去了!这脸皮厚度,堪称当世一绝!他甚至还即兴发挥,给这“嵩车”编了一段祥瑞:“……‘嵩车’立成之日,天降甘霖,百姓欢呼,皆言此乃陛下仁德感天,赐下神器助我农耕……”
他将林澈那边庄户欢呼的场景,直接挪用到自己头上,还强行跟皇帝扯上了关系。
在奏章的末尾,他更是大言不惭地写道:“……此二物,乃臣一点愚忠,些许心血,若能于国于民稍有裨益,则臣虽肝脑涂地,亦在所不惜!臣恳请陛下,准臣于青州先行试制推广,若果有成效,再行普惠天下,则我朝农事必将大兴,仓廪充实,国泰民安……”
整篇奏章,写得是情真意切,功劳全是自己的,辛苦全是自己受的,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简直就是一代能臣干吏的典范自述!
写完之后,李嵩又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任何提及林澈或者“永嘉侯世子”的字眼,完美地将所有功劳揽在了自己身上。他满意地点点头,吹干墨迹,小心翼翼地将奏章封好。
“六百里加急!立刻送往京城!直通通政司!”李嵩将奏章递给赵师爷,郑重吩咐道。他要抢时间,要在林澈那边可能做出反应之前,先把生米煮成熟饭!只要朝廷的认可下来,就算那林澈事后闹起来,也晚了!谁会相信一个疯癫世子的话,而不信他这四品知府的奏报?
“是!大人!”赵师爷接过奏章,感觉手里沉甸甸的,仿佛捧着的是自家大人的锦绣前程。
看着赵师爷匆匆离去的背影,李嵩重新坐回椅子上,端起已经冷掉的茶,美滋滋地呷了一口,仿佛喝的是琼浆玉液。
“林澈啊林澈,任你奸猾似鬼,也要喝老子的洗脚水!你的心血,你的功劳,现在都归我了!你就乖乖在京城当你的疯癫世子吧!哈哈哈!”他得意地自言自语,仿佛已经看到了朝廷的嘉奖令和同僚们羡慕嫉妒的眼神。
他完全沉浸在冒功成功的喜悦中,丝毫没有意识到,他抢走的不仅仅是一些图纸,更是一个“疯起来”连自己都怕的世子的逆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