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三,距离会试结束已有半月有余。京城的初夏时节,槐花飘香,柳絮纷飞,但对于那些等候放榜的举人们来说,再美的景色也难以平静内心的焦虑。
苏明远这些天来,虽然表面上与杨志行等好友四处游历,观赏京城名胜,但内心深处的紧张却是无法掩饰的。每当夜深人静时,他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考场上的情形,回想自己的答案是否妥当,文章是否出彩。
这日清晨,苏明远正在寓所中温习诗文,忽然听到街上传来阵阵嘈杂声。他推开窗户向外望去,只见大街上人流如潮,都在向贡院方向涌去。
明远兄!明远兄!杨志行的声音从院外传来,带着难以掩饰的兴奋,快出来!贡院门前贴出告示了!今日午时放榜!
苏明远心中一震,手中的书本差点掉落。半个月的等待,终于到了揭晓答案的时刻!他快速整理衣冠,匆匆走出房门。
杨志行早已等在院中,脸上写满了紧张和期待:君实兄和子厚兄都已经去贡院了,我们也快走吧!再晚就挤不进去了!
两人快步向贡院方向走去,一路上遇到无数同样赶往贡院的举人。有的神情镇定,有的面色苍白,有的喃喃自语,有的紧握双拳。整个京城仿佛都被这即将到来的放榜时刻所牵动。
志行兄,苏明远一边走一边说道,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要坦然面对。
话是这么说,杨志行苦笑,但真到了这个时候,怎么可能不紧张?我昨夜几乎没有合眼,一直在想如果落第了该怎么办。
苏明远拍了拍好友的肩膀:以你的才学,必然无虞。再说,即便这次不第,还有下次。我们都还年轻,机会多的是。
话虽如此,但苏明远心中也是忐忑不安。他虽然对自己的答卷有一定信心,但科举之事变数太多,有太多才华横溢之人因为各种原因而名落孙山,他又怎能确保自己一定能够金榜题名?
渐渐接近贡院,人群越来越密集。苏明远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有同住一个客栈的举人,有在茶楼中遇到过的同窗,还有那些在等候期间结识的朋友。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同样的紧张和期待。
苏兄!杨兄!前方传来呼唤声,是陈君实和赵子厚在向他们招手。
四位好友终于聚齐,彼此望着对方,都能看到眼中的紧张情绪。
诸位,赵子厚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既然都到了这一步,我们就以平常心对待吧。
子厚兄说得对,陈君实点头,我们四人能够相识相知,已是人生一大快事。无论今日结果如何,这份友谊都是珍贵的。
苏明远深深点头。确实,这些天来与三位好友的交往,让他收获了真挚的友情。这种友情的价值,或许并不亚于功名本身。
此时,贡院门前已是人山人海。粗略估计,至少有数千人聚集在这里。其中不仅有参加会试的举人,还有他们的亲友、同乡,以及各种闻讯而来的看热闹的人。
人群中,苏明远看到了那位令他印象深刻的白发老者。老人家这次没有人搀扶,独自一人站在人群中,虽然年事已高,但腰杆依然挺直,眼中燃烧着不屈的火焰。
那位老先生真是令人敬佩,杨志行也注意到了老者,听说他今年已经六十有三,这是第七次参加会试了。
七次!陈君实震惊道,从二十几岁到六十多岁,一考就是四十年!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啊!
赵子厚叹息道:科举之路确实艰难。有多少才华横溢之人,终其一生也难以得第。这位老先生的坚持,令人敬佩,但也让人心酸。
苏明远默然无语。看着那位老者孤独而坚毅的身影,他心中涌起复杂的情感。科举制度虽然为寒门子弟提供了上升的通道,但同时也残酷地消耗着无数人的青春和生命。有多少人为了一个功名,耗尽了一生的光阴?
诸位看,那边!有人忽然高声喊道,榜官来了!
人群立即骚动起来,所有人都踮起脚尖向贡院门口望去。只见几位身着官服的榜官在护卫的簇拥下,缓缓走向贡院大门。他们手中捧着黄绫包裹的榜单,神情庄重而严肃。
要开始了!杨志行紧握双拳,声音有些颤抖。
人群中的议论声渐渐平息,所有人都屏息以待。这一刻,仿佛连时间都停止了流动。数千人的命运,即将在这一刻揭晓。
苏明远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保持冷静。他知道,无论结果如何,都要以平常心对待。但是,当这一刻真正来临时,内心的紧张却是难以克制的。
榜官们走到贡院门前,开始准备张贴榜单。围观的人群越来越密集,后面的人不断地向前挤压,现场的气氛愈发紧张。
开榜了!开榜了!有人高声喊道。
一张巨大的黄榜被缓缓展开,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入选者的姓名。阳光照射在榜单上,金光闪闪,仿佛有着神奇的魔力。
人群瞬间沸腾起来,所有人都拼命地向前挤,想要第一时间看到榜单的内容。现场乱成一团,推搡声、呼喊声、哭泣声混成一片。
我看不见!我看不见!
让让!让我看看!
有我的名字吗?有我的名字吗?
苏明远被人群推得东倒西歪,几乎站立不稳。他努力保持平衡,同时拼命地向榜单望去。但人实在太多,他根本看不清上面的字迹。
明远兄!杨志行在人群中大声喊道,我们往右边挤!那里人少一些!
四位好友努力聚在一起,向人群相对稀疏的右侧移动。经过一番艰难的挤压,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相对较好的位置,能够看清榜单的一部分内容。
从这里开始看!赵子厚指着榜单的左上角,按姓氏排列!
苏明远顺着他的手指看去,心跳如鼓。榜单上的每一个名字都仿佛有着千钧重量,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