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逸晨抱着厚厚的画夹冲进家门时,玄关的风铃还在晃悠,他额角沾着的铅笔灰蹭在浅灰色卫衣上,像落了颗小小的星星。不等换鞋,他就直奔书房,把画夹往江哲面前的书桌一放,带着喘声翻开:“爸,你看这个!”
画纸上,“可拆袖中性校服”的设计图铺得满满当当——主体是利落的h型剪裁,袖口处标着隐形拉链的虚线,领口旁备注着“魔术贴调节扣,适配不同脖颈围度”,右下角还贴了张彩色便签,写着“冬季内衬可选摇粒绒\/薄羽绒,按身高体重分码,不分男女款”。江逸晨的指尖在画纸上划过,指甲盖还带着画图时蹭的炭黑色:“春秋把袖子拆了就是短袖,冬天加内衬就够暖,男生女生穿都不别扭。之前班里女生说穿传统校服跑操束手束脚,男生觉得夏天长袖闷得慌,这个设计应该能解决。”
江哲放下手里的文件,俯身仔细看着设计图。线条画得不算特别专业,却处处透着心思——口袋位置避开了运动时的摩擦点,下摆做了微收的弧度,既不拖沓又能遮住腰线,连拉链的颜色都标注了“深灰\/藏蓝\/墨绿,适配不同校园色系”。他想起上个月江逸晨抱着校服回来时皱着的眉头,说“女生校服的收腰太勒,跑八百米时总往下掉”,还说“男生校服的肩线太宽,瘦小的同学穿起来像套了个麻袋”。当时江哲只当儿子是随口抱怨,没成想他竟偷偷画了设计图。
“领口的魔术贴,会不会容易勾到头发?”江哲指着设计图上的细节,语气里带着赞许。江逸晨立刻从画夹里掏出一张草稿纸,上面画着改良后的魔术贴样式:“我问过做服装的表姐,把勾面的尖齿磨圆了,还加了一层薄布包边,女生扎马尾也不会勾到。还有这个拆袖的拉链,我选了隐形款,拉上后几乎看不出来,不会像普通拉链那样硌得慌。”他越说越兴奋,又翻出几张调查笔记,“这是我问了年级里二十多个同学的意见,有个子高的,有体型偏胖的,还有喜欢运动的,他们都说要是校服能这样改就好了。”
江哲看着儿子眼里的光,突然想起他小时候的样子。那时候江逸晨才上小学,因为个子比同龄人高,校服总是短一截,每次穿校服都躲躲闪闪,直到江哲带着他去裁缝店改了裤脚,他才愿意穿着去学校。现在儿子长大了,不仅想着自己,还想着班里的同学,想着怎么让大家都穿得舒服、穿得自在。他伸手揉了揉江逸晨的头,指尖蹭到了那点铅笔灰:“想法很好,不过量产的话,成本会不会太高?”
“我算过!”江逸晨立刻拿出手机,点开一个Excel表格,“拆袖设计不用额外加布料,只是多了拉链和魔术贴的成本,而且内衬是可选的,学校可以根据预算定,不会比现在的校服贵多少。我还查了,现在很多厂商都能做这种可拆卸设计,批量生产的话,成本还能再降。”他顿了顿,声音稍微低了些,“爸,我知道之前学校选校服,都是定好的款式,没人问我们的意见。但校服是我们每天都要穿的,要是能舒服点、好看点,大家也会更爱穿,更有归属感啊。”
江哲还没来得及回话,手机突然响了,来电显示是之前联系过的校服厂商。他接起电话,刚说了句“喂”,就被对方激动的声音打断:“江先生!您之前提的那个‘可拆袖校服’的想法,我们设计师看了,都说这个设计太妙了!不仅解决了季节适配的问题,还打破了性别刻板印象,现在很多学校都在找这种中性化、多功能的校服,我们想立刻量产!要是能拿到设计图,我们还能给你们学校优惠价!”
江哲看了眼旁边紧张得攥着衣角的江逸晨,笑着说:“设计图是我儿子画的,具体细节我们可以再对接。”挂了电话,他把手机放在桌上,重新看向江逸晨,眼里满是骄傲:“你看,你的设计得到认可了。你不仅解决了同学们的麻烦,还把‘打破限制’穿在了校服上——不管是性别上的限制,还是体型上的限制,都让大家能自在地穿校服。”
江逸晨的耳朵瞬间红了,却还是忍不住追问:“那厂商真的愿意量产吗?学校会不会同意换这种校服?”江哲站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明天我带你去见厂商,咱们一起跟他们聊细节。至于学校,我会把你的设计图和调查笔记交给校长,相信校长也会愿意听学生的意见。毕竟,校服是给学生穿的,学生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
那天晚上,江逸晨几乎没怎么睡。他又把设计图改了好几遍,把同学们提到的小问题都加进去——比如在口袋内侧加个小拉链,方便放钥匙和校园卡;比如把裤脚设计成可调节的,不用再去裁缝店改;比如增加几种浅色系,除了传统的蓝白,还能有浅灰、淡蓝,让大家有更多选择。江哲坐在旁边陪着他,偶尔帮他递支笔,或者提醒他喝口水,看着儿子认真的样子,心里满是欣慰。
第二天一早,江哲带着江逸晨去了厂商的工作室。厂商的设计师看到设计图,忍不住赞不绝口:“这设计太懂学生了!你看这个拆袖功能,春秋季节温差大,学生早上穿长袖,中午拆了就是短袖,多方便。还有这个中性剪裁,不用再分男女款,不仅减少了库存压力,还能避免女生觉得校服太男性化、男生觉得太女性化的问题。”设计师拿出面料样本,让江逸晨选:“这个棉混纺的面料,透气又耐磨,适合学生运动;这个摇粒绒内衬,轻便又保暖,冬天穿不臃肿。”
江逸晨拿着面料样本,贴在脸上试了试,又伸手扯了扯:“这个棉混纺的,会不会容易起球?”设计师立刻拿出一块洗过十次的面料样本:“你看,我们做过测试,洗十次都不会起球,也不会变形。而且这个面料是环保的,对皮肤没有刺激,适合学生长期穿。”江逸晨点点头,又指着内衬样本:“这个摇粒绒的,能不能做薄一点?太厚的话,套在校服里会显得很胖。”设计师笑着说:“我们有薄款和厚款两种,薄款适合南方的冬天,厚款适合北方的冬天,学校可以根据地区选。”
聊了一上午,江逸晨和厂商敲定了所有细节,厂商还承诺会先做几套样品,让江逸晨带去学校给同学们试穿。离开工作室时,厂商的负责人握着江逸晨的手:“小伙子,你很有想法,以后要是还想改校服,随时来找我们!”江逸晨笑得合不拢嘴,跟在江哲身后,脚步都轻快了不少。
回到学校,江逸晨把设计图和面料样本拿给班主任看。班主任惊讶地看着他:“这是你画的?太厉害了!我之前还收到过不少同学的反馈,说校服不舒服,现在有了这个设计,正好可以跟学校提一提。”班主任立刻带着江逸晨去见校长,校长看着设计图和调查笔记,又听江逸晨讲了设计理念,连连点头:“这个设计很有新意,也很贴合学生的需求。我们之前选校服,确实忽略了学生的意见,这次就按你的设计来,先做样品让同学们试穿,没问题的话,下个学期就换这种校服。”
消息传开后,班里的同学都围过来问江逸晨:“逸晨,真的要换校服了吗?就是你画的那种?”“能不能加个口袋放手机啊?现在的校服口袋太小了!”江逸晨一一记下大家的意见,又去跟厂商沟通,在设计图上加了个能放手机的侧袋,还加了反光条,方便同学们晚上放学回家。
半个月后,厂商送来的样品到了。江逸晨抱着样品校服,在班里举行了一场“试穿会”。女生们穿上后,笑着说“终于不用穿收腰的校服了,跑操也不勒了”;男生们拆了袖子,说“夏天穿这个太爽了,不闷汗”;个子高的同学说“裤脚能调节,不用再改了”;体型偏胖的同学说“这个剪裁很显瘦,穿着不别扭”。大家穿着新校服,在教室里拍照,脸上满是开心的笑容。
江哲来学校接江逸晨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画面——一群穿着新校服的孩子,在操场上跑跳,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校服的浅蓝色在阳光下格外好看。江逸晨跑过来,手里拿着一件样品校服:“爸,你看,大家都很喜欢!校长说,下个学期全校都换这种校服,还要把我的设计图挂在学校的展示墙上呢!”
江哲接过校服,摸了摸面料,又看了看拆袖的拉链,心里满是感慨。他想起儿子当初画设计图时的认真,想起他跑遍年级问同学意见的执着,想起他跟厂商沟通时的坚持。这不仅仅是一件校服的设计,更是儿子的成长——从只关注自己,到关注他人;从随口抱怨,到动手解决问题;从害怕困难,到勇敢尝试。
“爸,以后我还要改更多东西!”江逸晨拉着江哲的手,眼里满是憧憬,“比如书包,现在的书包太沉了,我想设计一个能减负的;还有笔袋,能放更多文具,还不容易脏。”江哲笑着点头:“好啊,爸都支持你。不管你想做什么,只要是为了让大家的生活变得更好,就大胆去做。”
夕阳下,父子俩的影子被拉得很长。江逸晨手里拿着新校服,脚步轻快地走着,嘴里还在念叨着下一个设计想法。江哲跟在他身边,听着儿子的话,心里暖暖的。他知道,儿子的成长,就藏在这件小小的校服里——藏在那些为同学着想的细节里,藏在那些解决问题的努力里,藏在那些对未来的憧憬里。而这件校服,也会陪着更多的孩子成长,让他们在舒服、自在的穿着里,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的温暖,感受到属于青春的自由与快乐。
后来,当江逸晨穿着自己设计的校服,站在学校的领奖台上,接过“校园创新之星”的奖状时,他看着台下的同学和父亲,突然明白了成长的意义——成长不是变得有多厉害,而是学会为别人着想,学会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身边的问题,去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点点。就像这件校服,看似只是一件衣服,却藏着他对同学的关心,对平等的追求,对美好的向往。而这些,都是他成长路上最珍贵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