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风带着栀子花香,吹进“星光教育基金”的办公室。林晚星正低头整理乡村女孩的资助档案,办公桌上的电话突然响起,来电显示是同事苏敏。“晚星,忙吗?有个事想跟你说!”苏敏的声音里带着雀跃,“我儿子陈屿最近接了个教育公益的法律咨询案,刚好跟你们基金的业务有点关联,他说想找个懂行的人聊聊,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你了!你看这周末约个时间,你们见面聊聊?”
林晚星愣了愣,随即笑着答应:“当然可以!刚好我们基金最近在完善资助合同,有些法律细节正想请教专业人士呢。”挂了电话,她拿起手机给女儿江念初发消息:“周末陪妈妈见个朋友,他是律师,刚好能帮你解答‘乡村教育公益项目合规’的问题,你之前不是一直在做这方面的调研吗?”
彼时的江念初正在“江哲性别教育工作室”整理乡村女孩的读书反馈,看到妈妈的消息,立刻回复:“好呀!我刚好有几个关于‘公益组织与学校合作协议’的疑问,正愁没人请教呢!”放下手机,她把手里的反馈表仔细叠好,心里多了几分期待——从事公益法律的律师,会是怎样的人呢?
周末的午后,林晚星带着江念初来到市中心的“云起咖啡馆”。推开玻璃门,就看到靠窗的位置坐着一个穿浅灰色西装的年轻男人,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法律文书,正低头认真标注。苏敏坐在他身边,看到林晚星母女,立刻挥手:“晚星,念初,这里!”
男人听到声音,抬起头来——眉眼清俊,鼻梁上架着一副细框眼镜,眼神里带着专业人士特有的沉稳,却又不失温和。他站起身,主动伸出手:“林老师,您好!我是陈屿,苏敏是我母亲。”随后又转向江念初,笑容里多了几分礼貌的亲和力,“这位就是念初妹妹吧?常听我妈提起,说你在做乡村教育公益,很有想法。”
江念初握住他的手,指尖传来微凉的触感,她定了定神,笑着回应:“陈屿哥您好!我是江念初,目前在我爸的教育工作室帮忙,主要负责乡村女孩的读书支持项目,以后还请您多指教。”
四人坐下后,苏敏笑着打圆场:“你们俩别这么客气!陈屿,你不是有教育公益的案子要请教晚星吗?念初也懂这方面,你们正好一起聊聊。”陈屿点点头,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递给林晚星和江念初:“这是我最近接的案子——一家公益组织想在乡村学校设立奖学金,但在‘资金监管’和‘受益对象筛选’上遇到了法律问题,我看了‘星光教育基金’的公开资料,你们在这方面做得很成熟,想问问你们的实操经验。”
林晚星接过文件,刚想开口,江念初却先指着文件里的“受益对象筛选条款”说:“陈屿哥,您看这里——‘优先资助成绩优异的学生’,其实在乡村地区,很多家庭困难的女孩成绩可能不算顶尖,但她们更需要资助。我们基金在筛选时,会综合考虑家庭情况、学习态度和成长潜力,而不只是看成绩。”
陈屿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认真地在文件上做了标注:“你说得很有道理!我之前只考虑了‘公平性’的法律层面,却忽略了乡村教育的实际情况。那你们在制定筛选标准时,有没有遇到‘家长质疑不公平’的情况?怎么通过法律文书规避这种风险?”
这个问题正好问到了江念初的专业领域,她打开手机里的“星光基金操作手册”,指着其中的“异议处理条款”解释:“我们会在资助方案里明确‘异议申请流程’,如果家长有疑问,可以提交书面申请,我们会联合学校、村委员会一起复核,并且出具书面复核报告,所有流程都有记录,既保证透明,也能规避法律风险。”
陈屿听得格外认真,时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那如果复核后发现筛选结果确实有问题,你们会怎么调整?有没有对应的法律依据?”江念初从容应答:“我们会依据《慈善法》里‘慈善项目实施调整’的相关条款,重新启动筛选流程,并且将调整原因公示。之前有一次,我们误将一个家庭条件较好的女孩纳入资助名单,发现后立刻调整,还公开了整改说明,反而获得了更多家长的信任。”
一旁的林晚星和苏敏看着两人热烈讨论的样子,相视一笑。苏敏小声对林晚星说:“你看这俩孩子,聊得多投缘!陈屿平时在律所里话不多,今天跟念初聊公益,倒是打开了话匣子。”林晚星点点头,目光落在江念初身上——女儿说起乡村公益时,眼里闪烁着光芒,语气里满是笃定,完全不像个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反而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与专业。
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陈屿合上文件,看着江念初的眼神里多了几分欣赏:“念初妹妹,你对乡村教育公益的理解比我想象中深刻得多!很多法律问题,只有结合实际场景才能找到最优解,今天跟你聊完,我这个案子的思路清晰多了。”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我这里有一份《公益组织法律风险防控指南》,里面整理了常见的合同纠纷、资金监管问题,等下发给你,或许对你的项目有帮助。”
江念初眼睛一亮:“太感谢您了!我最近正在整理工作室的‘公益项目合规手册’,正好需要这方面的资料。对了,陈屿哥,您有没有接触过‘性别平等教育相关的法律案例’?我们想在乡村学校推广性别教育课程,但担心有些家长不理解,甚至提出反对,这种情况该怎么通过法律途径保障课程的顺利开展?”
提到“性别平等”,陈屿的眼神更亮了:“我去年接过一个类似的案子——某学校想开设性别平等课程,有家长以‘课程内容不符合传统观念’为由投诉,最后我们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里‘保障未成年人发展权’的条款,结合教育部门的相关政策,帮学校出具了法律意见书,证明课程的合法性和必要性。我可以把这个案子的判决书和法律意见书发给你,作为参考。”
两人越聊越投机,从公益项目的法律合规,聊到乡村教育的现状,再到性别平等的推广难点,甚至还分享了各自在工作中遇到的暖心故事。陈屿说起自己帮乡村老人追回被拖欠的养老金时,语气里满是成就感;江念初则提到自己去云南乡村送图书时,看到女孩们拿到《女性科学家的故事》时的开心模样,眼神里满是温柔。
苏敏看了看时间,笑着说:“你们俩聊了这么久,都快到晚饭时间了!不如一起吃个饭?我知道附近有家不错的家常菜馆,咱们边吃边聊。”林晚星点点头,江念初和陈屿也没有反对,收拾好东西,一起朝餐馆走去。
路上,陈屿看到江念初手里拿着一本《乡村教育公益实践指南》,忍不住问:“这本书我之前在书店看到过,里面提到的‘公益组织与当地社区协作’的方法,你在实际操作中用过吗?效果怎么样?”江念初点点头:“我们在河南的乡村学校就试过——联合当地的村委会和妇联,一起组织‘性别教育家长课堂’,比我们自己单独做,效果好太多了。很多家长一开始不理解,但经过妇联的阿姨们解释,慢慢就接受了。”
陈屿若有所思地说:“这就是‘本土化协作’的重要性!法律也是如此,不能只看条文,还要结合当地的文化和习俗。以后你们基金如果在乡村遇到法律问题,随时可以找我,我很乐意提供帮助。”他拿出手机,“我们加个微信吧,以后有资料可以直接发给你。”
江念初笑着拿出手机,扫码添加了陈屿的微信。看着微信列表里新增的联系人,她心里莫名多了几分期待——这个专业又温和的律师,不仅能帮她解决公益项目的法律难题,或许还能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
晚饭时,陈屿主动说起自己选择做公益律师的原因:“我大学时去乡村支教过,看到很多孩子因为家庭贫困、性别歧视失去读书的机会,心里特别难受。后来读法律专业,就下定决心要做公益律师,用法律武器帮更多人争取权益。”
江念初听得动容,也分享了自己放弃当老师、选择做乡村教育公益的初衷:“我高中时看到很多乡村女孩因为‘重男轻女’的观念辍学,就想帮她们。大学毕业后,我本来可以去重点中学当老师,但我觉得,去乡村做教育公益,能帮到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现在看到那些女孩因为我们的支持,能继续读书、追逐梦想,我就觉得一切都值得。”
陈屿看着她眼里的光芒,心里泛起一阵莫名的悸动——这个女孩不仅有理想,还有行动力,她对公益的热爱和坚持,像一束光,照亮了他心里最柔软的地方。他轻声说:“其实我们做的事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公平、更温暖。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们可以一起做个‘乡村教育法律支持项目’,你负责公益落地,我负责法律保障,说不定能帮到更多乡村女孩。”
江念初眼睛一亮:“真的吗?那太好了!我最近正想推动‘乡村女孩法律援助计划’,帮那些因为性别歧视无法上学的女孩维权,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法律合作方,如果你愿意加入,简直是雪中送炭!”
林晚星和苏敏看着两个年轻人越聊越投机,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苏敏小声对林晚星说:“我家陈屿很少对谁这么热情,看来他是真的欣赏念初。念初这孩子,又优秀又善良,跟陈屿很配。”林晚星笑着摇摇头:“孩子们有自己的想法,咱们别瞎操心,只要他们能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做有意义的事,就很好了。”
晚饭结束后,陈屿主动提出送林晚星和江念初回家。车上,他从后备箱拿出一个包装精美的礼盒,递给江念初:“这是我之前去国外考察时买的一套《国际教育公益法律案例集》,里面有很多国外的先进经验,或许能给你的项目提供一些新思路。”
江念初接过礼盒,心里满是感动:“谢谢您,陈屿哥!您太用心了。我也有个礼物想送给您——这是我们工作室整理的《乡村教育公益实践报告》,里面有很多真实的案例和数据,或许对您的案子有帮助。”她说着,从包里拿出一本厚厚的报告,递给陈屿。
车子停在江家门口,江念初下车前,陈屿突然说:“念初,下周末我要去郊区的乡村学校做法律宣讲,主题是‘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你要不要一起去?正好可以跟孩子们聊聊读书的重要性,也能收集一些项目反馈。”
江念初毫不犹豫地答应:“好呀!我正好想跟乡村孩子多接触,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到时候我提前准备一些性别教育的小册子,跟您的法律宣讲配合,效果应该会更好。”
看着江念初走进楼道的背影,陈屿心里泛起一阵暖意。他拿出手机,翻看江念初朋友圈里的内容——有乡村女孩读书的照片,有公益活动的记录,还有她写的关于“性别平等”的思考。每一条都透着真诚与热爱,让他越发觉得,这个意气风发的女孩,就像一颗闪耀的星,不仅照亮了乡村女孩的成长路,也照亮了他的内心。
回家的路上,陈屿给江念初发了一条微信:“明天我把《公益组织法律风险防控指南》和性别平等的案例资料发给你,咱们提前沟通一下下周末宣讲的细节。”很快收到回复:“好的,陈屿哥!辛苦您了,明天我随时在线。”
陈屿看着手机屏幕,嘴角忍不住上扬。他知道,这场始于专业的相逢,或许会成为他人生中最珍贵的缘分。而江念初坐在书桌前,打开陈屿送的《国际教育公益法律案例集》,指尖轻轻拂过书页,心里也充满了期待——她能感觉到,这个懂法律、有温度的年轻律师,会成为她公益路上的重要伙伴,甚至可能,会成为她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人。
初夏的月光透过窗户,落在两人的书桌前,照亮了满桌的公益资料和法律文书。两个心怀理想的年轻人,因为一场教育公益的法律咨询相遇,在专业的碰撞与理念的共鸣中,悄然种下了一颗名为“心动”的种子。而这颗种子,终将在未来的公益路上,生根发芽,开出最温暖的花——不仅见证他们各自的成长,更会陪伴他们一起,为乡村女孩的读书梦、为性别平等的理想,付出更多的努力,创造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