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惠民加纳可可示范中心” 的成果传遍西非 —— 带动阿克拉 1000 户农户增收,户均年收入从 2 万美元提升到 5 万美元,可可深加工率从 5% 提升到 25%,科特迪瓦、多哥等西非国家纷纷邀请惠民落地示范中心。科特迪瓦农户代表卡鲁在参观工坊后,握着思琪的手说:“我们国家的可可产量比加纳还高,却和以前的加纳一样,只能卖原料,求你们来帮我们!”
刘木龙随即启动可可模式西非复制计划:在科特迪瓦阿比让建立 “惠民可可深加工基地”,引入加纳的智能仓储和巧克力生产线;在多哥洛美建立 “可可研发中心”,联合中国农业大学研发 “抗霉变可可品种”,将霉变率从 30% 降到 5% 以下。思琪负责产业链整合,协调西非各国农户、工坊和欧洲经销商形成 “原料 - 加工 - 销售” 闭环;思远则负责技术适配,根据科特迪瓦的土壤特性,优化智能监测仪的参数,确保新种苗适应本地环境。
在家族公益传承方面,惠民学院西非校区在阿克拉正式成立,开设 “可可产业专业”,招收加纳、科特迪瓦的青年学员,阿莫阿等优秀农户被聘为 “实践导师”,手把手教学生种植、加工技术。思琪还带领学员开展 “可可文化节”,展示加纳古法可可制作技艺,邀请欧洲巧克力大师现场交流,让西非可可文化走向世界。
年底,刘木龙一家在加纳可可园举办 “西非可可产业公益峰会”。峰会上,慕沛灵宣布 “加纳母婴公益包” 项目将扩展到科特迪瓦、多哥,惠及 10 万非洲母亲;思安穿着小小的非洲传统服饰,和科菲一起给嘉宾递上惠民巧克力;刘木龙发布《西非可可产业发展白皮书》,提出 “技术共享、文化共护、利益共赢” 的西非可可发展理念,得到西非各国农业部长的一致认可。
【检测到宿主完成可可模式西非复制与家族非洲公益传承,系统触发 “西非农业公益生态闭环” 判定】【奖励:1. 全球可可产业发展基金 30 亿元(用于西非 10 国可可产业升级);2. 联合国粮农组织 “西非农业合作杰出贡献奖”(刘木龙夫妇共同获此荣誉);3. 系统 “永恒公益守护” 形态再升级(新增 “非洲社区共建” 功能,助力可可产业与当地教育、医疗联动)】
峰会结束后,刘木龙一家与阿莫阿、卡鲁等农户代表在可可园里合影 —— 刘木龙抱着思安,慕沛灵摸着孕肚(五胎取名思泽,寓意 “恩泽非洲农户”),思琪、思远站在两侧,身边围着欢笑的非洲农户和学院学员,背景是 “惠民西非可可示范中心” 的牌匾。夕阳洒在金黄的可可豆上,映得每个人的笑容格外温暖。
刘木龙望着眼前的景象,想起最初破产时的困境,如今不仅实现了财富自由,还将 “助人致富” 的理念带到了全球五大洲。他知道,惠民的故事仍在续写 —— 下一个示范中心将落地南美巴西,专注于咖啡产业升级;思泽会在家人的陪伴下,继续传承 “公益家族” 的使命;而 “助人致富,公益永恒” 的家训,终将在非洲的可可园、南美的咖啡田、东南亚的橡胶林里,生根发芽,绽放出跨越国界的温暖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