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年秋天,克里特岛的 “惠民地中海橄榄总部” 成了地中海沿岸最亮眼的农业地标。总部内,智能分拣设备将橄榄按酸度、大小分级,深加工车间里,工人正将优质橄榄压榨成 “特级初榨橄榄油” 发往中国、欧洲的高端商超,低品质橄榄则加工成橄榄皂、橄榄精油与橄榄果脯,而 “惠民克里特有机橄榄油” 品牌上线半年,全球销量就突破 1.5 万吨。
刘木龙的产业链布局,彻底改写了地中海橄榄农的命运。他将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的 5600 户橄榄农整合为 “地中海橄榄联盟”,构建 “种植 - 抗旱 - 分拣 - 压榨 - 加工 - 销售” 的全链条体系:惠民提供免费的智能设备、技术培训与橄榄树复壮物资,农户按有机标准种植,产品由惠民统一收购加工,利润的 43% 返还给联盟农户。尼科斯如今不仅修复了自家的橄榄园,还在总部里当起了 “抗旱技术顾问”,每月能拿到稳定薪资,“以前靠天吃饭,现在靠技术和联盟赚钱,我妻子病好了,还能帮着工坊包装橄榄皂,日子终于有了奔头!”
家庭线的温情,也在克里特岛生根发芽。慕沛灵将 “东欧樱桃女性创业计划” 延伸至地中海,在岛上开设 “橄榄文创工坊”,教当地妇女用橄榄枝编织手工艺品、用橄榄精油研发护肤品,这些带着地中海海岛特色的手工艺品,通过惠民的跨境电商平台,成了中国消费者追捧的 “地中海有机好物”。有位叫伊莲娜的单亲妈妈,靠卖橄榄精油护肤品,不仅养活了三个孩子,还雇了 15 个邻居一起工作,成了当地的 “女性创业标杆”,她总说:“是中国朋友让我知道,橄榄浑身都是宝,我们女人也能靠自己撑起一个家。”
孩子们的参与,让公益有了 “跨文化传承” 的温度:19 岁的思琪利用大学假期,在总部里开设 “中希农业交流课”,教橄榄农孩子用中文介绍橄榄种植过程,还把克里特岛的橄榄故事翻译成中文,发布在 “惠民公益” App 上,吸引了上万名中国志愿者关注;17 岁的思远则升级了 “智能抗旱灌溉系统”,加入希腊语操作界面,还设计了 “儿童版橄榄种植手册”,用漫画教小农户识别橄榄树病虫害与抗旱技巧;就连 13 岁的思泽和 11 岁的思安,也跟着妈妈在文创工坊里帮忙包装橄榄皂,思泽会用流利的希腊语说 “这个橄榄皂很天然,能保护皮肤”,逗得伊莲娜直笑,思安则把自己画的 “橄榄园与海岛” 贴在包装上,成了最受欢迎的 “童趣设计”。
最动人的是 “橄榄丰收节” 的举办 —— 思琪结合希腊 “橄榄节” 传统,组织 “橄榄园祈福仪式”,邀请当地老人为橄榄园祈福;慕沛灵则策划 “跨文化美食市集”,让中国员工家属和橄榄农一起做橄榄菜、希腊橄榄沙拉,思安跟着尼科斯的妻子学做 “地中海橄榄面包”,虽然把面团揉得太硬,却引得全场欢笑;思泽还和当地小朋友一起,用橄榄枝编织 “友谊花环”,送给前来参会的希腊农业部长。丰收节最后,刘木龙一家和橄榄农代表一起种下 “友谊橄榄树”,树苗上挂着的木牌用中希双语写着:“橄榄连情谊,互助跨地中海”。
【检测到宿主完成地中海橄榄产业链闭环与家庭公益的海岛传递,系统触发 “地中海橄榄公益生态” 判定】【奖励:1. 地中海联盟农业委员会颁发的 “地中海农业互助杰出贡献奖”;2. “全球地中海农牧基金” 240 亿元(用于橄榄油、葡萄、柑橘等地中海作物产业升级);3. 系统 “全球橄榄资源互通” 功能升级(实现地中海橄榄油与北欧三文鱼、波兰蜂蜜的跨产业产品开发,如 “橄榄油三文鱼排”“蜂蜜橄榄酱”);4. 个人财富突破 2.3 万亿,“木龙慈善基金会” 新增 “地中海儿童医疗专项基金”,每年投入 38 亿元支持橄榄农子女医疗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