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刘木龙的私人飞机降落在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区时,车窗外成片的葡萄园正笼罩在愁云里。前来迎接的葡萄农马可,手里攥着一串干瘪的葡萄,眼眶通红:“欧洲绿源集团今年把收购价压到了成本线以下,还说‘不签独家协议就不收葡萄’,我家三代种葡萄,现在连给孙女买小提琴的钱都凑不出来了!”
托斯卡纳,这个在欧洲享有盛誉的葡萄酒产区,如今正面临着一场严峻的挑战——本土果业巨头的垄断绞杀。
欧洲绿源集团,这个在行业内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企业,已经掌控了当地 80% 的葡萄收购渠道。每到采收季节,他们便以“品质不达标”为借口,肆意压低葡萄的收购价格。这对于那些辛勤劳作的果农们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不仅如此,绿源集团还通过与农户签订“独家供货协议”,将他们束缚在自己的体系之中,使得农户们无法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这种垄断行为,严重限制了市场的公平竞争,让农户们失去了更多的选择和发展机会。
更为恶劣的是,绿源集团在私下里将收购来的优质葡萄贴牌成“顶级庄园酒”,然后以高价出售。这种欺诈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让真正的优质葡萄酒生产者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
像马可这样的小农户,在这场垄断风暴中更是苦不堪言。他们不仅难以从葡萄种植中获得应有的利润,还要独自承担天气、病虫害等各种风险。今年初夏的一场冰雹灾害,给马可的葡萄园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减产幅度高达 30%。然而,绿源集团却借机进一步压低收购价格,降幅高达 20%。这让马可的生活陷入了困境,他辛辛苦苦一年的努力,最终可能换来的只是微薄的收入甚至亏损。
刘木龙立刻启动 “全球助人联盟” 的欧洲果业救援计划,延续 “技术赋能 + 资源整合 + 反垄断” 的成熟逻辑,同时结合欧洲农业特点做定制化调整:
· 思远带着芬兰研发中心的团队,72 小时内赶制出 “葡萄园智能监测系统”—— 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土壤湿度、光照强度、葡萄糖分数据,同步到手机 App,农户可精准调控种植环节,还能生成 “品质认证报告”,直接对接高端酒庄,绕开绿源集团的 “品质打压”;
· 林晓协调惠民欧洲分公司,从法国、西班牙调运葡萄分拣设备和冷藏车,在托斯卡纳建立 “葡萄集散中心”,统一收购农户的葡萄,再通过惠民的全球渠道销往中国、中东的高端餐饮市场,收购价比绿源集团高 40%;
· 苏晴联合意大利当地公益组织,帮助农户成立 “托斯卡纳葡萄合作社”,邀请欧盟农业专家开展种植培训,还协助合作社申请 “欧盟有机农业认证”,提升葡萄附加值;
· 周雨桐的媒体团队深入绿源集团的贴牌工厂,拍到 “低价收购农户葡萄、高价贴牌销售” 的证据,纪录片《托斯卡纳的葡萄谎言》在欧盟电视台播出后,引发消费者抵制,绿源集团股价暴跌 32%,欧盟反垄断机构也启动调查。
当马可拿着惠民的收购款,给孙女买了第一把小提琴时,他拉着刘木龙的手走进葡萄园:“您看,这串葡萄的糖分达到了 22 度,以前绿源说‘不够甜’压价,现在有了您的监测系统,我们的葡萄能卖上真正的好价钱了!” 刘木龙笑着指向远处的集散中心:“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我们一起把‘垄断的锁’打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