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惠民新西兰乳制品示范中心” 的成果传遍大洋洲 —— 带动新西兰南岛 300 家牧场增收,户均年收入从 6 万新西兰元提升到 18 万新西兰元,乳制品深加工率从 20% 提升到 45%,新西兰北岛、澳大利亚昆士兰等乳业产区纷纷向惠民发出合作邀请。北岛奶农艾米在参观皇后镇工坊后,握着思琪的手说:“我们北岛的奶源同样优质,却只能卖原料,求你们来帮我们建工坊,让全世界看到北岛的好奶!”
刘木龙随即启动乳业模式新西兰复制计划:在新西兰北岛奥克兰建立 “惠民高端配方奶粉工坊”,引入南岛的智能养殖系统和冷链专线;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建立 “乳业研发中心”,联合新西兰农业大学研发 “高钙高蛋白奶牛品种”,提升鲜奶品质。思琪负责产业链整合,协调大洋洲各产区奶农、工坊和全球经销商形成 “养殖 - 冷链 - 加工 - 品牌 - 销售” 闭环;思远则负责技术适配,根据北岛的温带气候,优化智能耳标的健康监测参数,确保奶牛适应本地环境。
在家族公益传承方面,惠民学院新西兰校区在皇后镇正式成立,开设 “乳业产业专业”,招收新西兰、澳大利亚的青年学员,汤姆、艾米等优秀奶农被聘为 “实践导师”,手把手教学生奶牛养殖、乳制品加工技术。思琪还带领学员举办 “新西兰乳业文化节”,展示毛利族的 “土地馈赠” 仪式,邀请全球乳业专家现场交流,让大洋洲乳业文化走向世界。
年底,刘木龙一家在皇后镇汤姆牧场举办 “大洋洲乳业产业公益峰会”。峰会上,慕沛灵宣布 “奶农家庭关爱计划” 将扩展到新西兰北岛、澳大利亚昆士兰,惠及 8 万名奶农及家属;2 岁半的思泽穿着小小的牧场工装,被刘木龙抱着为 “最佳助农奶农” 颁奖,虽然递奖杯时差点摔倒,却引得全场欢笑;刘木龙发布《大洋洲乳业产业发展白皮书》,提出 “技术共享、牧场共护、利益共赢” 的乳业发展理念,得到新西兰农业部长的高度认可。
【检测到宿主完成乳业模式新西兰复制与家族大洋洲公益传承,系统触发 “大洋洲乳业公益生态闭环” 判定】【奖励:1. 全球乳业产业发展基金 60 亿元(用于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大洋洲国家乳业升级);2. 联合国粮农组织 “大洋洲乳业合作杰出贡献奖”(刘木龙夫妇共同获此荣誉);3. 系统 “永恒公益守护” 终极形态再升级(新增 “全球乳业资源互通” 功能,助力大洋洲与非洲、亚洲乳制品跨境联动)】
峰会结束后,刘木龙一家与汤姆、艾米等奶农代表在牧场上合影 —— 刘木龙抱着思泽,慕沛灵牵着思安,思琪、思远分别站在两侧,身边围着欢笑的奶农和学院学员,背景是 “惠民大洋洲乳业示范中心” 的牌匾。夕阳洒在碧绿的牧场上,成群的奶牛悠闲地吃草,金色的光芒映着每个人的笑脸,定格成 “助人致富,公益永恒” 的温暖画面。
刘木龙望着眼前的景象,想起最初破产时连房租都交不起的窘迫,如今却能带着家人将助农的火种播撒到全球五大洲。他知道,惠民的故事从未落幕:下一个示范中心将落地北欧,专注于三文鱼养殖产业升级;思泽会在家人的陪伴下,慢慢接过 “公益家族” 的接力棒;而 “助人致富,公益永恒” 的家训,终将在大洋洲的牧场上、南美的咖啡田里、非洲的可可树上,长成跨越国界的希望森林,为更多人带去生活的光亮与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