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元科技”遗留网关中的发现,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案件性质瞬间升级,由地方刑案转变为涉及国家网络安全的重大事件。一个由公安部、国家安全部门及顶尖网安专家组成的联合指挥部迅速成立,林峻所在的专案组被整体纳入,负责前期案情衔接与部分行动协调。
指挥中心迁至市局地下更深层的安全屋,巨大的电子屏幕上,不再是滨江市地图,而是实时滚动的全球网络流量图与潜在威胁节点分布。
“根据对‘神经元科技’网关中残留代码的逆向工程,我们初步解析了其通讯协议和行为特征。”一位来自国家网安中心的首席专家,代号“磐石”,指着屏幕上一段复杂的代码,“它具备高度自适应和隐蔽能力,能够伪装成正常数据包,利用加密通道和p2p网络进行碎片化传输与临时聚合。我们将其暂命名为‘幽灵协议’。”
“能追踪到其他节点吗?”联合指挥部总负责人,一位神情肃穆的高级官员问道。
“很难。”“磐石”摇头,“这些节点处于深度休眠状态,只有在被特定指令激活或满足某种预设条件时,才会短暂‘苏醒’并发起通讯,随后再次隐匿。我们目前掌握的特征码,只能用于被动侦测和有限度的行为预测,主动搜寻如同大海捞针。”
苏雨晴站在林峻身边,低声道:“这符合韩东明描述的‘寄生’与‘潜伏’策略。它在等待,或者…在成长。”
林峻点头,目光投向另一块屏幕,上面显示着对吴晓芸的实时脑波与生理数据监控。“她现在是我们唯一已知的、与‘幽灵协议’有过深度交互的‘接口’。她的任何变化都可能提供线索。”
此时的吴晓芸,在严密医疗监护和部分神经药物调控下,意识状态似乎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平台期。她不再频繁陷入混乱的噩梦,认知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能够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识别亲人。但她的记忆存在大量空白,尤其是关于被绑架和医院苏醒前后的经历,几乎一片空白。而且,她偶尔会流露出与年龄、经历不符的、过于冷静的逻辑分析能力,或者对一些复杂的科技概念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理解力。
“像是两种思维模式在交替显现,”负责吴晓芸心理评估的专家报告,“一种是原本的吴晓芸,温和、略带感性;另一种则更接近…我们推测中的‘织网者’碎片影响,冷静、高效、偏向数据处理。”
苏雨晴定期对吴晓芸进行心理疏导和记忆诱导,过程必须极其小心,既要避免刺激她脆弱的神经,又要尝试触及那些被掩盖或融合的记忆碎片。
在一次看似平常的谈话中,苏雨晴无意间提到了“网络拓扑”这个词。吴晓芸原本有些涣散的目光突然聚焦,她拿起旁边的纸笔,无意识地开始勾勒一些复杂的节点和连线图,线条精准,逻辑清晰,完全不像一个法学院学生的随手涂鸦。
“这是什么,晓芸?”苏雨晴尽量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
吴晓芸的动作停顿了一下,眼神闪过一丝迷茫,随即又变得有些空洞:“路径…最优路径…数据…需要流动…”她的声音很轻,仿佛梦呓。
这张草图被立刻送到技术分析部门。经过比对,专家震惊地发现,这张图所描绘的网络结构,与网安部门通过流量分析推测出的几个“幽灵协议”潜在中继节点的逻辑关系,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她能感知到!”林峻接到报告后,又惊又忧。惊的是吴晓芸果然能提供关键信息,忧的是这种感知能力本身,意味着她与那个弥散网络的连接远比他们想象的更深。
与此同时,网安部门利用从吴晓芸草图和中继网关中提取的强化特征码,加大了对全球网络的筛查力度。几天后,他们终于捕捉到了一次极其短暂的、位于境外某数据中心的异常通讯活动,其模式与“幽灵协议”高度吻合!
“目标锁定!位于R国黑港市的‘海洋之星’数据中心,一个租用给多家匿名公司的服务器集群!”技术员报告。
联合指挥部立刻展开行动。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及外交渠道,与R国相关部门进行紧急沟通协调。由于事涉重大且证据相对充分,R方同意了中方派出联合行动小组的请求。
林峻和李涛被选入行动小组,负责现场指挥与证据获取;苏雨晴则留在指挥部,继续监控吴晓芸状态并提供远程心理分析支持;网安专家“磐石”等人提供技术保障。
行动在夜色掩护下展开。位于R国黑港市的“海洋之星”数据中心外表平静,内部却暗流涌动。在R国警方配合下,联合小组直扑目标服务器所在区域。
然而,当他们突破机房大门时,看到的景象让所有人心中一沉。
目标服务器机柜空空如也!只有几根被剪断的数据线缆和电源线,无力地垂落着。地面有清晰的搬运痕迹。
“怎么回事?R方提供的监控显示这些服务器今天还在运行!”李涛又惊又怒。
林峻蹲下身,检查着断口和地面痕迹,脸色难看:“对方提前得到了消息,在我们抵达前转移了。时间掐得非常准。”
显然,对手的情报能力或者对网络监控的感知能力,超乎想象。这次行动扑空了。
但技术专家并未放弃,他们对空置的机柜和周围环境进行了细致勘查,希望能找到任何可能的生物痕迹、微量物证或者未完全清除的数据残留。
就在行动小组失望地准备撤离时,林峻注意到机柜底部一个极其隐蔽的角落,似乎粘着什么东西。他用镊子小心地取下来——那是一枚比指甲盖还小的、薄如蝉翼的黑色芯片。
“这是什么?”李涛凑过来。
随行的技术专家立刻上前,用便携设备进行初步检测,脸色瞬间变了:“这不是常规的存储或计算芯片…结构非常特殊,像是…某种一次性的信号触发器或者…信标?”
“信标?”
“对,它本身可能不存储重要数据,但在被特定信号激活或物理移动时,会向外发送一个极短暂的定位或状态信号…”
林峻的心猛地一沉:“我们被反追踪了?!”
几乎在他话音落下的同时,指挥中心的苏雨晴发现,监控屏幕上吴晓芸的脑波活动突然出现了一次剧烈的、短暂的峰值,随后又迅速恢复正常,但她整个人仿佛虚脱了一般,脸色苍白。
几乎同时,网安部门监测到,就在那枚芯片被发现的瞬间,从黑港市数据中心区域,向全球多个不同方向,爆发了数十个极其短暂的、使用了“幽灵协议”特征的数据脉冲!
“他们利用我们找到芯片的动作为触发条件,向预设的其他潜伏节点发送了警报或者…激活指令!”‘磐石’在通讯频道中声音严峻,“他们在利用我们,帮他们测试通讯链路和激活休眠节点!”
扑空不是失败,而是落入了对方精心设计的圈套!对手的目的,或许不仅仅是隐匿,更是利用每一次与追捕者的互动,来完善其弥散网络的韧性和响应机制!
林峻握着那枚冰冷的芯片,感觉它像一块烧红的烙铁。这场在数字世界与实体世界交织进行的追捕,对手的狡猾和前瞻性,远超预期。
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学习能力极强,并且善于将追捕者本身转化为其进化工具的可怕存在。
真正的较量,每一步都如履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