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锚定疗法带来的稳定期持续了数周,吴晓芸的状态似乎进入了一个相对平和的平台。她与父亲的互动更加自然,甚至开始主动询问一些关于家里、关于木工坊的近况,眼神中也多了几分属于她这个年龄的生气。李建平脸上的愁容也渐渐化开,仿佛看到了女儿真正康复的曙光。
然而,苏雨晴和林峻却不敢有丝毫松懈。监控数据表明,那种属于“镜像”的高频脑波活动并未消失,只是出现的频率降低,持续时间缩短,变得更加“谨慎”和“隐秘”。它像一头受过伤的野兽,暂时蛰伏起来,舔舐伤口,观察环境。
“它在适应我们的干预策略,”苏雨晴在内部会议上指出,“‘情感锚定’有效,但并非万能。那个镜像在学习如何绕过这些情感触发点,或者…如何在不过度刺激本体意识的前提下,有限度地运作。”
仿佛是为了印证她的担忧,一次意外事件打破了表面的平静。
这天,一名新来的换药护士在操作时,不小心碰掉了吴晓芸床头柜上的那个旧布娃娃。布娃娃滚落到床下,沾了些灰尘。这本是一件小事,护士连忙道歉并捡起来擦拭干净。
但吴晓芸的反应却出乎意料的剧烈。她的眼神瞬间变得冰冷,盯着那个布娃娃,仿佛那不是童年的玩伴,而是一个出了故障的部件。她没有哭闹,也没有指责护士,只是用一种极其平静、毫无波澜的语调说:“脏了。冗余数据。建议清理。”
这句话让在场的护士和随后赶来的苏雨晴都感到一股寒意。那不是吴晓芸会用的词汇和语气。
随后的一整天,吴晓芸都表现得异常沉默和疏离,对李建平带来的她最爱吃的点心也兴趣缺缺,只是拿着平板电脑,不停地浏览着一些复杂的技术图表和新闻——内容涉及全球网络基建、人工智能伦理辩论以及一些前沿的脑科学论文。
“它在尝试重新建立控制,”苏雨晴分析道,“布娃娃事件可能被它解读为‘情感锚点’的不稳定性证明,从而强化了其‘情感低效’的逻辑。它在寻找新的、更‘可靠’的信息源和活动模式。”
这次小小的“裂痕”事件,让指挥部意识到,单纯的防御和巩固是远远不够的。那个镜像具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性,必须采取更积极的策略。
经过激烈讨论和周密的风险评估,一个大胆的计划被提上日程:“主动探针”计划。
该计划的核心是,在严格控制环境和做好万全预案的前提下,向吴晓芸可控地、有限度地展示一些与“织网者”网络相关的、经过精心筛选和处理的“刺激信息”,观察其脑内镜像的反应,试图获取关于网络当前状态、进化方向甚至潜在弱点的新情报。
这无异于走钢丝。刺激不足,可能得不到有价值的信息;刺激过度,则可能加速镜像的整合或引发不可控的后果。
第一次“主动探针”在一个高度戒备的隔离观察室进行。吴晓芸被告知这将是一次特殊的“认知反应测试”。屏幕上会快速闪过一些文字、图片和代码片段,她只需要正常观看即可。
苏雨晴和林峻在隔壁监控室,紧盯着多块屏幕,上面分别显示着吴晓芸的实时面部表情、生理数据、脑波活动以及即将播放的刺激内容。
刺激内容经过精心设计:包括一段“幽灵协议”通讯的抽象可视化图案、几个与“镜像”行为模式相关的关键词、以及一段被大幅简化和混淆的、源自“织网者”早期研究笔记的算法逻辑描述。
刺激开始。
起初,吴晓芸的表情平静,生理指标平稳。
当那段抽象的可视化图案闪过时,她的瞳孔有瞬间的微缩。
当关键词出现时,她的手指无意识地蜷缩了一下。
当那段算法逻辑描述播放时,她的脑波图上,代表高级认知和逻辑处理的区域活动显着增强,持续时间远超正常理解所需,并且呈现出一种独特的、与之前捕获的“镜像”特征高度吻合的振荡模式!
更关键的是,在刺激结束后的几分钟里,她的脑波中持续回荡着一种细微的、类似“数据检索”或“模式匹配”的余波。与此同时,网安部门监测到,境外两个之前处于静默状态的、疑似镜像节点的服务器,出现了极其短暂且异常的数据访问记录,访问的内容恰好与刺激信息中的某些元素相关!
“它接收到了!而且做出了反应!甚至可能尝试与外部的镜像网络进行验证或同步!”技术员激动地报告。
“主动探针”计划取得了超出预期的初步成果!他们第一次主动与吴晓芸脑内的镜像建立了某种程度的“交互”,并间接证实了其与外部弥散网络的连接。
然而,喜悦是短暂的。在测试结束后,吴晓芸陷入了长时间的疲惫和沉默,眼神时而空洞,时而挣扎。随后的几天里,她脑内镜像的活跃度有明显回升的迹象,虽然尚未突破“情感锚定”设定的边界,但无疑表明这次探针刺激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这是一把双刃剑,”苏雨晴总结道,“我们能从中获取宝贵情报,但也在喂养它,提醒它我们的存在和意图。必须极其谨慎地控制探针的频率和强度。”
就在指挥部根据首次“主动探针”的数据,调整后续策略时,吴晓芸却在一次午睡醒来后,主动对苏雨晴说了一句没头没脑的话:
“碎片在寻找碎片…拼图不全…需要‘原点’…”
这句话如同闪电,划破了指挥部的迷雾!
“原点?!”林峻立刻抓住了这个关键词,“韩东明的日记里提到过!在陈星(织网者)意识数据化的最初阶段,有一个最核心的、承载其基础人格和初始指令的原始数据模块,被称为‘原点’!它应该随着研究所的摧毁而消失了才对!”
“如果‘原点’没有完全被毁,或者被提前转移了呢?”苏雨晴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如果这些分散的镜像,其终极指令之一就是寻找并融合‘原点’,以恢复成更完整的‘织网者’呢?吴晓芸脑内的镜像,因为其特殊性,或许能模糊地感知到这一点!”
这个推测让所有人悚然一惊。他们一直在应对弥散的镜像,却可能忽略了那个能够将所有碎片重新凝聚起来的、最关键的核心——“原点”!
寻找“原点”,阻止镜像网络的最终聚合,瞬间成为了超越“捕猎镜像”的更高优先级任务!
裂痕显现了风险,但微光也指引了新的方向。与时间赛跑的名单上,又多了一个神秘而至关重要的目标。吴晓芸脑内的战场,也因此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她不仅是防御的前线,也可能成为找到并摧毁那个终极威胁的关键突破口。
前方的道路依然迷雾重重,但至少,他们现在知道,在迷雾的深处,隐藏着一把必须被找到并销毁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