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厅您放心!”
甘长保立刻表态,声音坚定,
“市局一定认真贯彻落实省厅领导的要求,抓紧研究,尽快拿出一个妥当的方案,
把像李南这样有功绩、有能力的干部安排好、使用好,绝不会让英雄既流血汗又寒心。
等方案成熟了,我再向您和省厅领导正式汇报。”
“好,长保同志办事,我还是放心的。”
方家正的语气显得很愉悦,
“那就不多打扰你了,有什么情况随时沟通。”
“好的,谢谢方厅指导!”
挂断电话,甘长保缓缓放下听筒,脸上露出了深思的表情。这场通话,
双方都没有挑明苏建民,但每一句都在围绕着这个核心;双方都没有强制命令,
但意图和期望都已清晰传达;双方都保持了足够的体面和分寸,但交易的实质已然完成。
他拿起笔,在笔记本上“李南”的名字后面,重重地画了一个圈。这个年轻的副科级干部,
其仕途的下一步,显然已经按下了加速键。方家正与甘长保通完电话后,心中已然有数。
他稍作斟酌,便拨通了苏建民的私人电话。
“领导。”
方家正的语气比之前对甘长保时更为亲近几分,
“刚和德市的甘长保同志沟通了一下。”
“嗯,家正,你说。”
苏建民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平稳无波。
“关于李南同志的安排,长保同志那边态度很积极,市局层面确实已经在通盘考虑了。
他们目前初步有两个方向:一是留在分局,进入班子,担任副局长;
二是到市局某个支队,比如刑侦或者治安,担任副职。看来他们对这个年轻干部还是很重视的。”
方家正言简意赅地转述了甘长保的意思,没有添加任何个人评价。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
传来苏建民淡淡的声音:
“嗯,我知道了。德市市局局有他们的全盘考量,我们原则上不干预具体的人事安排,
相信基层党委能够根据工作需要和干部特点,做出最合适的决定。”
苏建民的回应非常符合他的身份和位置。既表明了他知晓此事,表达了关注,
否则方家正也不会专门汇报,又巧妙地划清了界限,
避免给人留下插手下级具体人事安排的印象,显得非常超脱和讲原则。
但“我知道了”这四个字,对方家正而言,已经足够了。
这表示苏建民对德市市局提出的这两个方向没有异议,默许了他们在这个框架内进行操作。
“好的,建民书记,我明白了。”
方家正心领神会。又简单聊了两句工作后,两人结束了通话。另一边,
德市公安局局长办公室里,甘长保并没有立刻着手处理其他文件,而是靠在椅背上,
手指无意识地轻敲着桌面,脑海中还在飞速运转着全局的人事棋局。李南的使用问题,
只是其中一步,但却是很关键的一步,需要放在整个市局干部队伍调整的大盘子里来考量。
他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这次新区分局立下如此大功,作为局长,唐国栋领导有力,
功不可没。资历也够,担任新区分局局长以来各项工作在评比中一直名列前茅,
提拔其到市局担任副局长,进入市局党委班子,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这件事,作为市局一把手,在市委常委会上推动通过,他有相当的把握。
唐国栋提拔后,新区局长的位置就空了出来。现任常务副局长柳涛资历够,能力也扎实,
由他接任局长,可以保持新区局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柳涛升任局长,
那么空出的常务副局长人选就由唐国栋从排名靠前的副局长推荐了。
在此案中同样付出巨大心血、指挥得力的刑侦大队长魏杰提拔为副局长。
这也符合干部提拔的一般规律。对于李南的安排这才是最需要精巧布局的一步。
李南提正科毫无悬念,但具体放在哪里?留在新区?新区局刚刚经历高层变动唐、柳、魏的升迁,
班子需要稳定,李南虽然能力突出,但毕竟太年轻,资历尚浅,直接进入新区班子,
可能不利于磨合,也显得有些“扎眼”。去市局支队?虽然是个选择,但甘长保总觉得有些可惜。
支队副职更多是业务指导,而李南展现出的综合素质包括临场决断、宏观思维,
从他审讯和应对领导都能看出,似乎更需要一个能够全面锻炼人的平台。
甘长保的目光投向了地图上的另一个区——定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