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体验区里,那架纺车刚刚开始转动,周大爷便迅速地将一段新的茅草缠绕到纺锭上。这些草叶还带着清晨露水的湿气,仿佛刚刚从田野中采摘而来。
然而,当缠到第三圈时,茅草突然断了半截,但周大爷并没有更换,而是毫不犹豫地将断草压在了纺线之中。
他微笑着说道:“让城里的孩子们看看,真正的纺线哪有不断过的呢?断了就接上,这样才更有意思嘛。”周大爷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真实理解和对传统工艺的尊重。
与此同时,在周大爷身旁,一个扎着冲天辫的小男孩小宇正专注地摆弄着自己捡到的槐叶。他将每一片槐叶都仔细地摆在一个粗瓷盘里,并且用铅笔在每片叶子上做了独特的“记号”。
那些被虫子咬得痕迹较深的槐叶,小宇在上面写着“大虫咬的”;而那些沾有较多沙子的槐叶,则被他标记为“田埂捡的”。
虽然这些槐叶摆放得有些歪歪斜斜,但它们所传达的信息却比任何分类标签都要清晰明了。
在城市体验区的细沙区前,一个戴着眼镜的女孩萌萌正蹲在地上,她的周围散落着一些地铁票根。萌萌小心翼翼地将这些票根按照日期整理成一小堆一小堆的,仿佛在整理着她生活中的点滴回忆。
突然,萌萌发现有一张票根上的闸机痕特别深,就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地划过一样。她仔细地端详着这张票根,然后轻轻地用透明胶将它粘在一片梧桐叶上。
“我要让乡村的朋友们知道,这是我坐了十次的那趟车,闸机痕最深的一张票根。”萌萌自言自语道,她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对生活细节的珍视和对乡村朋友的期待。
站在一旁的林野,手里拿着相机,正对着萌萌手中的票根和梧桐叶拍摄特写。他调整着相机的焦距,想要捕捉到票根上每一个细微的痕迹。
萌萌的指尖沾着一些细沙,这些细沙是她在整理票根时不小心沾上的。然而,她并没有去擦掉这些细沙,反而笑着说:“这样看起来,我的指尖就像是沾了田埂的泥一样,和小宇的槐叶更配了呢。”
上午十点,双城体验会的同步连线正式开启。在乡村的那头,小宇兴奋地举着一根用断草纺成的线,对着镜头喊道:“萌萌,你看!断草也能纺成线哦,就像你说的地铁票根一样,虽然有痕,但也很好看!”
城市这边的萌萌立刻回应,她迅速举起手中粘有票根的梧桐叶,将它展现在镜头前。镜头拉近,可以清晰地看到票根上的日期和那道深深的闸机痕。
“这是我攒了一个月的票根哦,最上面那张,和你槐叶上的虫咬痕一样特别呢!”萌萌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她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小宇的回应和对这份特别的友谊的珍视。
在乡村体验区的一个角落,摆放着一张特别的桌子——“草编互助桌”。这张桌子周围,孩子们正围坐在一起,兴致勃勃地编织着蚂蚱。
其中,有一个来自城市的小男孩,他的小手紧紧握着茅草,认真地编织着蚂蚱的身体。然而,当他编到触须时,茅草突然断了,小男孩顿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停地挠着头。
就在这时,坐在旁边的小宇迅速递过来一根自己的断草,说道:“用这个!我上次也断了,就是这么接的,你看——”说着,小宇熟练地将断草折成一个小勾,然后小心翼翼地粘在蚂蚱的头上。
“哇,好神奇啊!”小男孩惊叹道,“这样看起来,就像蚂蚱戴着一顶小帽子,比原来还好看呢!”他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原本因为断草而焦虑的心情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小男孩迫不及待地跟着小宇学起了这个新方法,尽管他的指尖沾满了米糊,但他毫不在意,依然开心地笑着。
凌薇静静地站在一旁,用手机记录下了这温馨的一幕。她将照片发到社交平台上,并配上一段文字:“断草不是错,而是新创意的开始。”
没过多久,这条动态就收到了许多家长的留言。其中一条留言写道:“我家孩子在家编草编时,如果不小心编坏了,就会直接扔掉。现在看到这个,他知道断了也可以有新的创意,真是太有意义了!”
陆哲的“声音互动墙”前挤满了人——触摸乡村区的槐叶标本,会传来小宇的声音:“这叶上的沙,是我在田埂跑的时候沾的,能摸到吗?”
触摸城市区的梧桐叶标本,萌萌的声音会响起来:“这票根的痕,是闸机‘咬’出来的,跟槐叶的虫咬痕像不像?”有个老奶奶反复触摸槐叶,眼泪掉在标本上:“我家老头子以前也纺过线,断了就接上,跟这声音里说的一样。”
可体验会刚过半,周曼就收到消息:星娱在城市体验区隔壁的商场,搞了“城野手作快闪体验会”——用塑料茅草搭了纺车模型(纺锭转不动,是固定的),摆着预制好的草编蚂蚱(每个都一模一样,连触须都没断过),还雇了“手作老师”,教孩子用胶水粘塑料树叶,美其名曰“零失败手作”。
“连纺车都转不了,还敢叫体验会?”李姐刷到星娱的直播,指着屏幕里的塑料纺车,“咱们的纺车能纺出真线,断了还能接,他们的就是个摆设,连草都缠不上。”
果然,直播间里的吐槽此起彼伏:“刚去了隔壁,草编蚂蚱是粘好的,我家娃想自己编,老师说‘别拆,拆了粘不回去’”“塑料树叶一摸就假,跟川晴那边的真树叶差远了,浪费时间”。
乡村体验区的“树叶交换墙”前,孩子越聚越多——乡村孩子把槐叶贴在左边,写上自己的名字和“叶痕故事”;城市孩子把梧桐叶贴在右边,附上地铁票根的小秘密。
小宇的槐叶旁写着“断草纺线的叶,跟萌萌的票根是朋友”;萌萌的梧桐叶旁贴着票根,写着“十次地铁的痕,配虫咬的叶”。
凌薇找村民借了根旧麻绳,把两边的树叶串起来,风一吹,树叶轻轻晃,像双城孩子在互相挥手。
城市体验区的“礼盒组装角”,孩子自己动手粘礼盒——有个女孩涂米糊时涂多了,流到糙纸上,她没擦,反而用手指画了个小蚂蚱:“这样礼盒就有我的标记啦!”
旁边的男孩把自己折的纸地铁粘歪了,笑着说:“歪点才像小宇的草编蚂蚱,都是自己做的,不用齐。”
林野把这些“不完美”拍下来,做成小视频,配着夏晚晴的宣传曲,发出去后,半小时就涨了十万播放。
傍晚体验会结束时,乡村体验区的纺车上,缠着孩子们接了又接的茅草线;城市体验区的细沙里,埋着孩子们藏的梧桐叶和地铁票根;两边的“树叶交换墙”上,贴满了带痕的树叶和稚嫩的字迹。
李姐拿着当天的订单数据,笑得合不拢嘴:“比预期多了三倍!好多家长说,下次还要来,想让孩子自己编草编、选树叶,不是买现成的。”
小宇和萌萌通过连线,约定下次要交换“更特别的礼物”——小宇要纺一根“不断的茅草线”,萌萌要攒一张“最老的地铁票根”。
挂连线前,小宇举着自己编的歪翅膀蚂蚱,萌萌举着粘票根的梧桐叶,两人同时说:“要把它放进下次的礼盒里!”
岳川站在乡村体验区的“树叶交换墙”前,指尖划过一片带虫咬痕的槐叶——叶子上还沾着点细沙,是小宇早上从田埂带来的。
凌薇走过来,递给他一张孩子留下的小纸条,上面用铅笔写着:“我把树叶贴在这里,这样双城的风,就能把我的心意带过去。”纸条的边角沾着点米糊,干了后成了浅白的印,像一颗小小的心。
远处的夕阳落下来,把树叶交换墙的影子拉得很长,纺车的转动声还在轻轻响,混着夏晚晴弹唱的宣传曲尾音,飘向乡村的田埂,也飘向城市的街道——那些贴在墙上的树叶、藏在沙里的票根、缠在纺车上的茅草线,正等着下一次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