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暄过后,李老果然委婉地提出希望洪承畴能在朝中为士绅们说话。
洪承畴听完,面色平静道:“诸位的意思本官明白了,不过大夏新政乃大王亲自制定,旨在惠民强国。
诸位都是明白人,应当知道如今百姓生活比之前好了不知多少。”
他见众人面色尴尬,又缓和语气道:“不过诸位既然有心为国出力,本官倒有个建议,大夏如今百业待兴,急需各种人才。
诸位若是愿意,可以投资新兴行业,比如纺织工坊、造纸工场等,这些既不涉及民生战略,又能获利,岂不两全其美?”
李老等人面面相觑,一时不知如何接话,他们原本指望洪承畴能帮他们恢复旧业,没想到反而被指点转向新兴产业。
送走士绅后,洪承畴回到兵部,将情况简单告知。
林胜武听罢笑道:“洪侍郎处理得妥当,这些士绅还想着走老路,却不知大夏早已今非昔比了。”
与此同时,吴甡也在卫生部衙门遇到了类似的请托,不同的是,来找他的多是医药行业的士绅,希望能在新的医疗体系中分一杯羹。
吴甡的态度更为明确:“大王设立卫生部,为的是普惠百姓,不是让某些人牟利的。”
一天下来,洪承畴和吴甡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身份转变带来的压力,成都士绅各有请托,如何处理这些关系,成了他们面临的新课题。
傍晚时分,成都巡抚衙门后堂灯火通明。
陆梦龙特意设宴,邀林胜武、四川巡抚李茂才作陪,为洪承畴与吴甡接风洗尘。
酒过三巡,林胜武率先开口:今日请二位大人过来,一是为二位接风,二是有几句话要交代。”
洪承畴与吴甡连忙举杯:“多谢诸位大人厚爱。”
陆梦龙放下酒杯,正色道:“听说今日有不少士绅去找过二位?”
洪承畴苦笑:确实如此,下官今日正式上任,下半天就有士绅求上门来,都是为新政之下生计艰难而来诉苦的,让我向大王求情的!”
吴甡也点头,“我这边也是如此,多是医药行业的士绅,想在新的医疗体系中谋些好处。”
李茂才闻言冷笑,“这些士绅,真是贪得无厌!大王已经给他们留了活路,布匹、瓷器、酒楼、客栈各种行业都不加限制,偏偏还要盯着粮盐这些关乎民生的行当。”
洪承畴略显疑惑:“按理来说,士绅作为地方根基,为何大王似乎并不在意他们的态度?”
“洪大人此问切中要害。陆梦龙抚须道,“大夏自有国情,与大明截然不同,我朝实行村镇区县府五级行政制度,对地方的掌控力远超大明。
各级官员皆由朝廷任命,政令可直接通达基层,无需借助士绅之力。”
林胜武接话道:“不仅如此。大夏的税收制度也与明朝不同,明朝依赖士绅代收田赋,而我朝由官府直接向农户征收,中间再无盘剥,这些士绅失去了往日的特权,自然心怀不满。“
李茂才补充道:“洪大人久在官场,应当最清楚这些士绅的所作所为,他们垄断土地,操纵粮价,逢灾年更是囤积居奇,致使百姓流离失所,大王的新政正是要打破这种局面。”
吴甡若有所思道,“我在地方为官时,确实常见士绅与官府勾结,欺压百姓,大王的各项制度,确实保障了黎民百姓最基本的生计。”
“正是此理。”陆梦龙点头,“今日请二位来,就是要提醒你们,不必在意那些士绅的请托,大王最重实务,你们只要专心办好差事,自然前程似锦。”
林胜武忽然想起一事:“说到这个,还有件事要提醒二位。听说二位府上还养着不少家丁?”
洪承畴与吴甡对视一眼,都有些诧异。洪承畴道:“确实如此,我府上有家丁两百人,都是跟随多年的亲信。”
吴甡也道:“我府上也有四十余人。”
李茂才摇头道,“这就是问题了,在大夏,官员私养家丁是大忌,二位想想,一个朝廷大臣,备着这么多全副武装的家丁,是要做什么?”
洪承畴顿时警醒:“下官愚钝!确实不该保留这么多家丁。”
陆梦龙缓和语气,“二位初来乍到,不知者不怪,不过这些家丁还是要尽早处置。
可以留几个贴身的,其余的或遣散,或推荐他们从军,另外大王的禁卫也在扩招,正是用人之际。”
“多谢诸位大人提醒!”洪承畴由衷感谢,“我明日就着手办理此事。”
吴甡也连连称是。
林胜武举杯笑道:“二位不必紧张,大夏与大明不同之处还有很多,日后慢慢就习惯了。
比如说,大夏官员的俸禄比明朝高出数倍,但相应的,对贪腐的惩处也极其严厉。”
“这倒是好事。”洪承畴感慨,“明朝官员俸禄微薄,以致不少官员不得不贪墨,大王提高俸禄,严惩贪腐,实为治本之策。”
李茂才接话:“还有科举制度,大夏的科举不考四书五经,而是考算术、律法、农事等实用之学,取士标准与明朝大不相同。”
“最重要的是,”陆梦龙正色道,在大夏为官,最重要的还是务实,大王常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考核官员最重要的标准就是治下百姓的生活是否改善,而不是写了多少锦绣文章。”
这场谈话一直持续到深夜,洪承畴和吴甡听得认真,不时发问,通过这番交谈,他们对大夏的制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明白了与明朝的诸多不同。
临别时,陆梦龙最后叮嘱道:“二位都是大才,大王对你们寄予厚望,只要专心办事,不必在意那些士绅的闲言碎语,时间久了,他们自然会明白大夏的新政对他们也有好处。”
走在回府的路上,洪承畴对吴甡感叹道:“今日一番谈话,真是胜读十年书,原以为大夏只是收黎庶之心,如今看来,各种制度设计都比大明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