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几把刚冒芽的嫩生菜和菠菜,又从地窖里翻出一罐珍藏的豆瓣酱——这是他灾前囤的手工豆瓣酱,酱香浓郁,用来拌野菜再合适不过。
灶房里的烟火渐渐旺了起来,李嫂把焯好水的马齿苋切碎,和鸡蛋液、面粉混合在一起,加了点盐和葱花,搅拌成黏稠的糊状。她往烧热的铁锅上抹了一层薄油,舀起一勺面糊倒进锅里,用铲子摊平,面糊遇热立刻发出“滋滋”的声响,金黄的蛋液慢慢凝固,裹着野菜的清香漫开。小丫头扒着灶沿,眼睛死死盯着锅里的饼,嘴里不停念叨:“快熟了快熟了,我要吃最边上那块,看着最脆!”
苏晴则在旁边处理凉拌菜,把挤干水分的蒲公英放进盆里,加入蒜末、生抽、醋,再淋上一勺滚烫的辣椒油——这辣椒油是林野囤的,用干辣椒和白芝麻炸的,香味十足。她又把鱼腥草切成小段,拌上豆瓣酱和少许白糖,中和了鱼腥草的冲味,多了几分酱香。“这鱼腥草拌豆瓣酱,越嚼越香,”苏晴尝了一口,笑着说,“等下你们都尝尝,肯定能接受。”
林野则负责炒野菜,他往锅里倒了点油,油热后放入蒜末爆香,然后倒入洗净切段的蕨菜,大火快速翻炒。蕨菜的嫩香混合着蒜香,瞬间飘满了灶房,他又从囤货里拿出一点点蚝油,淋在菜里,翻炒均匀:“加点蚝油提鲜,味道会更好。”周婶在旁边烧火,看着锅里的蕨菜慢慢变软,颜色变得翠绿,忍不住赞叹:“这蕨菜看着就好吃,比干炒香多了!”
陈婶也没闲着,她从储水罐里接了山泉水,淘洗干净大米,煮了一锅香喷喷的白米饭。灾年里大米金贵,平时都掺着粗粮吃,今天难得做一顿纯米饭,配上鲜美的野菜,算是奢侈的一餐了。“米饭快熟了,”陈婶掀开锅盖,一股浓郁的米香扑面而来,“这山泉水煮的米饭就是不一样,颗粒饱满,香喷喷的!”
没过多久,一桌丰盛的野菜鲜蔬宴就做好了:金黄酥脆的野菜鸡蛋饼、翠绿爽口的凉拌蒲公英、酱香浓郁的豆瓣酱拌鱼腥草、鲜嫩可口的清炒蕨菜,还有一大盆热气腾腾的野菜豆腐汤——豆腐是林野囤的冻干豆腐,用温水泡发后,和野菜、菌菇一起煮,鲜香味十足。
大家围坐在晒谷场的石板桌旁,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品尝。小丫头夹了一块野菜鸡蛋饼,吹了吹就塞进嘴里,酥脆的外皮咬起来“咔嚓”响,鸡蛋的鲜香和马齿苋的嫩爽在嘴里交织,她眼睛一亮:“太好吃了!我还要再吃一块!”
李嫂夹了一筷子凉拌蒲公英,清爽的口感带着一点点辣,解腻又开胃:“这蒲公英拌得真地道,清热败火,吃着真舒服。”周婶则偏爱豆瓣酱拌鱼腥草,虽然一开始有点冲味,但越嚼越香,配上白米饭,简直停不下来:“这味道绝了,拌米饭我能吃两大碗!”
林野夹了一筷子清炒蕨菜,嫩脆的口感带着淡淡的蚝油鲜,他看着大家吃得津津有味,心里也满是满足:“以后菜畦里的蔬菜长好了,咱们就能经常吃鲜菜了,再养几只鸡,就能天天有鸡蛋吃。”
“养鸡?”苏晴眼睛一亮,“咱们去哪儿找鸡苗呀?”
林野笑了笑:“之前去后山探路时,看到山脚下有个废弃的养鸡场,说不定能找到几只存活的小鸡,或者看看有没有鸡蛋能孵出来。”他顿了顿,又说,“等过两天,咱们再去那边看看,要是能找到鸡苗,咱们就用篱笆围个鸡圈,用野菜和谷物喂养,既能下蛋,以后还能有肉吃。”
“那可太好了!”陈婶激动地说,“灾年里好久没吃过肉了,要是能养鸡,日子可就越来越有盼头了!”
周婶也跟着点头:“可不是嘛,有鸡下蛋,小丫头也能多补补营养,长得更结实。”小丫头听到有鸡蛋吃,立刻抬起头,嘴里还嚼着饼,含糊不清地说:“我喜欢吃鸡蛋!还要吃小鸡炖蘑菇!”大家被她可爱的样子逗得哈哈大笑,晒谷场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午饭过后,大家分工收拾碗筷,林野则去菜畦检查蚜虫的情况。他弯腰仔细看了看叶片,之前爬满的蚜虫已经少了很多,有些蜷缩着身体,显然是被草木灰水和辣椒水起到了作用。“效果不错,”林野满意地点点头,“再喷两天,就能彻底除干净了。”
苏晴也跟着过来,看着长势喜人的菜苗,心里充满了希望:“等菜苗再长大点,咱们就能多收点蔬菜,晒干存起来,冬天也能有鲜菜吃了。”她转头看向林野,“对了,你说的那个废弃养鸡场,咱们什么时候去呀?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看看有没有鸡苗了。”
“后天吧,”林野想了想说,“明天咱们先把鸡圈搭起来,用之前囤的铁丝网和木头,在晒谷场旁边围一块空地,通风又向阳,适合养鸡。”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再从地窖里翻出点谷物和玉米碎,要是找到鸡苗,就能直接喂养了。”
“好!”苏晴用力点头,“我明天就跟你一起搭鸡圈,争取早点把鸡圈弄好。”
下午的时候,大家也没闲着。周婶和陈婶去柴房收集更多的草木灰,筛干净后装袋,存起来备用,还在菜畦周围又撒了一圈,加固“防护圈”;李嫂则带着小丫头,把上午采摘剩下的野菜清洗干净,焯水后晒干,存进地窖里,作为冬天的储备粮;林野和苏晴则开始搭建鸡圈,他们从地窖里翻出铁丝网、木头和钉子,在晒谷场东边选了一块向阳的空地,先用木头搭起框架,然后把铁丝网固定在框架上,做成一个长方形的鸡圈,还留了一个可以开关的门,方便喂食和打扫。
搭建鸡圈的过程并不轻松,木头有些沉,林野需要费力地把它们固定在地上,苏晴则在旁边帮忙递钉子、扶木头,两人配合得十分默契。小丫头也时不时过来帮忙,递个小锤子或者捡捡地上的钉子,虽然帮不上什么大忙,但却格外认真。
“终于搭好了!”林野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看着眼前的鸡圈,满意地笑了,“这个鸡圈足够大,养个十几只鸡没问题,通风也好,不容易生病。”苏晴也笑着说:“是啊,等有了鸡苗,咱们就能天天有鸡蛋吃了,说不定还能孵出更多的小鸡,以后就能有吃不完的鸡蛋和鸡肉了。”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鸡圈上,铁丝网泛着淡淡的光泽。大家站在鸡圈旁边,想象着以后小鸡在里面欢快奔跑、下蛋的场景,脸上都带着憧憬的笑容。
晚饭依旧是野菜和粗粮,但大家吃得格外香。灶房里的火光映着每个人的笑脸,空气中弥漫着食物的香气和大家的欢声笑语。小丫头吃完晚饭,靠在苏晴的怀里,很快就睡着了,嘴角还带着甜甜的笑意,大概是梦见了满地的鸡蛋和香喷喷的鸡肉。
林野坐在门槛上,看着天上的繁星,心里格外踏实。他从口袋里摸出一个打火机,指尖摩挲着冰凉的外壳,想起了灾前的日子,那时候从未想过,自己会在这样的环境里,和一群陌生人组成一家人,一起种地、一起找水源、一起搭建鸡圈,为了生存而努力。但现在,他觉得这样的日子虽然辛苦,却充满了温暖和希望。
苏晴走出来,坐在林野身边,递给他一杯温水:“天凉了,喝点水暖暖身子。”林野接过水杯,指尖传来温热的触感,心里也暖暖的。“明天搭完鸡圈,后天咱们就去废弃养鸡场看看,”苏晴看着他,眼里闪着光,“希望能找到鸡苗。”
“会的,”林野坚定地说,“只要咱们不放弃,总能找到希望。”他转头看向菜畦,月光下的菜苗在稻草和塑料布的保护下,安然无恙,“等菜苗长大,小鸡长大,咱们就能在这灾年里站稳脚跟,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苏晴点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并肩坐在林野身边,看着天上的繁星。夜风吹来,带着山泉的清冽和泥土的芬芳,也带着大家对未来的期许。
晒谷场的灯火渐渐熄灭,大家都进入了梦乡。林野站起身,检查了一下菜畦的围栏和引水管道,确认没有问题后,才回到自己的住处。躺在床上,他闭上眼睛,脑海里浮现出明天搭建鸡圈、后天寻找鸡苗的场景,嘴角不自觉地扬起笑容。他知道,未来的路还会有挑战,但只要大家团结一心,互相扶持,就一定能熬过灾年,迎来真正的春暖花开。
而菜畦里的蔬菜,在草木灰和山泉水的滋养下,正悄悄生长;搭建好的鸡圈,也在静静等待着新生命的到来。这灾年里的小小家园,正因为每个人的努力和付出,变得越来越温暖,越来越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