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都的夜,因丞相府一道密令而显得格外森严。街巷之间,巡夜的兵卒明显增多,甲叶碰撞之声在寂静中传得老远,火把的光晕晃动,将人影拉得忽长忽短,透着一股肃杀之气。
徐元(字元直)坐在书斋内,窗扉紧闭,只留一盏孤灯。他神色平静,正将最后几卷紧要的书信、名录投入脚边的铜盆中,看着火舌舔舐绢帛,化作缕缕青烟与灰烬。他的动作不疾不徐,仿佛只是在处理寻常杂物,唯有眼角细微的纹路和紧抿的唇角,泄露了他内心的决绝。
府门外,那些伪装成小贩、更夫甚至醉汉的暗探,如同附骨之疽,已监视了数日。他心知肚明,曹操的耐心即将耗尽,那张无形的大网正在收紧。陈暮启动“南归”计划的指令,既是他期盼的生机,也可能是一道催命符。但他别无选择,亦无悔恨。
“先生,都清理完毕了。”一名跟随他多年的老仆低声道,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
徐元点点头,站起身,换上了一身深灰色的不起眼布衣,将一柄淬了毒的短刃和一包金饼贴身藏好。“走吧,按计划行事。”
子时三刻,正是人最困顿之时。徐元书房的后窗被悄无声息地撬开,两道黑影如同狸猫般滑出,融入墙角的阴影。他们没有选择大门,而是沿着早已勘测好的路线,穿过后院荒废的柴房,从一处因年久失修而略有松动的墙角狗洞钻出——这是连监视者都忽略的死角。
然而,就在他们即将潜入隔壁一条早已安排好的撤离巷道时,前方拐角处突然传来一声低喝:“什么人?站住!”
暴露了!对方并非发现了狗洞,而是恰好巡逻至此!
徐元心头一凛,毫不迟疑,对老仆低喝一声:“分头走!”自己则猛地向相反方向冲去,同时将怀中一枚烟雾丸掷向地面。
“噗——”浓密的灰白色烟雾瞬间弥漫开来,遮蔽了视线。
“抓刺客!”
“休走了奸细!”
叫喊声、脚步声、兵刃出鞘声顿时响成一片。
徐元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在狭窄的巷道中左冲右突,身后是紧追不舍的脚步声和弓弩破空之声。一支弩箭擦着他的臂膀飞过,带起一熘血花。他闷哼一声,脚步不停,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必须将追兵引开,为老仆,也为可能接应的其他人创造机会!
许都城南三十里外,一处荒废的砖窑。
徐元浑身浴血,靠坐在冰冷的窑壁上,剧烈地喘息着。他的左臂中了一箭,虽已折断箭杆,但伤口仍在汩汩流血,衣衫破烂,满是污泥。昨夜一场亡命奔逃,他利用烟雾、巷道和预先设置的几处简易陷阱,勉强甩掉了大部分追兵,但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接应他的人始终没有出现。要么是计划泄露,接应点被端,要么就是接应者同样陷入了重围。他现在是真正的孤身一人。
“咳咳……”他咳出几口带着血沫的唾沫,从怀中摸出那包金饼,掰下一小块,费力地塞进嘴里,用唾液慢慢含化,补充着几乎耗尽的体力。目光警惕地扫视着窑口外的荒野。
不能停!曹操的追捕绝不会仅限于许都城内,通往南方的各条要道、渡口,此刻必然已是天罗地网。他必须依靠自己,穿越这数百里的敌占区,才能有一线生机。
休息了约莫半个时辰,当天边泛起鱼肚白时,徐元挣扎着站起身,用碎布重新包扎了伤口,将身上所有可能暴露身份的物品尽数丢弃,只留下那柄短刃和剩余的金饼。他撕下衣襟,裹住头脸,扮作逃难的流民,一头扎进了晨雾弥漫的荒野。
接下来的日子,是徐元一生中最艰难、最危险的旅程。他昼伏夜出,专挑人迹罕至的小路、山林行走。渴了喝山泉溪水,饿了用金饼向荒村野店的孤寡老人换取些粗劣食物,不敢在任何地方多做停留。遇到过盘查的乡勇,凭借一口地道的颍川口音和早已编造好的落魄士人身份蒙混过关;也遭遇过剪径的毛贼,被他以狠辣的身手惊退。
伤口在奔波中反复崩裂,开始溃烂发炎,高烧不时袭来,让他几次险些晕倒在荒野之中。全凭着一股要将北方情报、将曹操最新动向带回南方的顽强意志,支撑着他一步步向南,再向南。
就在徐元于北地荒野中艰难求存之时,交州方面为“南归”计划付出的代价,亦是极其惨重。
庞统精心布置的数条接应线路,在曹操严密的追查和清洗下,相继暴露。许都城内两名潜伏多年的暗卫头目,在试图联络徐元时被捕,熬刑不过,壮烈自尽。颍川、汝南等地三个重要的中转站被捣毁,十余名精锐暗卫或战死,或失踪。
消息通过残存的渠道传回泉陵时,庞统将自己关在密室整整一日,出来时,眼角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与痛惜。这些都是他一手培养、耗费无数心血安插北方的精英!
“主公……我们损失了十七人,三条主要线路被连根拔起。”庞统声音沙哑地向陈暮汇报。
陈暮闭目良久,再睁开时,眼中只有冰冷的火焰:“他们的牺牲,不会白费。抚恤加倍,其家眷,州府奉养终身。”
尽管损失巨大,但并非全无成果。一条位于南阳郡边缘,原本作为备用、极少启用的秘密线路,奇迹般地未被波及。这条线路的负责人,是一名代号“石胆”的老暗卫,他按照预案,在失去上级指令的情况下,独自判断形势,冒着极大风险,派出了手下最后两名擅长追踪和野外生存的死士,沿着徐元可能南逃的大致方向,反向搜寻接应。
这两名死士,如同最耐心的猎犬,在广袤的敌境中,凭借着对徐元习惯、可能路线的分析,以及一丝微乎其微的运气,历时半月,终于在汝南与江夏交界处的一片密林中,找到了已经奄奄一息、靠树根和野果维持生命的徐元。
当那两名形容枯槁、却眼神锐利的死士出现在眼前,用约定的暗语确认身份时,徐元几乎以为自己出现了幻觉。他张了张嘴,干裂的嘴唇未能发出声音,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
有了接应,后面的路程虽然依旧危险,但终于有了依靠和方向。两名死士经验丰富,一人负责背负伤势沉重的徐元,一人负责断后警戒、清除痕迹。他们避开所有城镇,利用暗卫残存的几个隐蔽补给点获取药物和食物,精心照料徐元的伤势。
穿过曹操控制的南阳郡,进入名义上归属刘表旧部、实则各方势力交错、控制力薄弱的江夏北部,压力才骤然减轻。在这里,交州暗卫的力量开始显现,接应点变得相对安全。
当徐元终于踏过那条象征着南北分界的潺潺溪流,踏上荆南土地时,已是夏末秋初。前来边境接应的,是赵云亲自率领的一队精锐白马义从。
看着远处飘扬的“陈”字大旗和赵云那熟悉的身影,徐元一直紧绷的心神终于松懈下来,眼前一黑,晕倒在马背之上。
赵云急忙上前扶住,看着徐元苍白消瘦、伤痕累累的面容,这位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猛将,眼中亦不禁闪过一丝敬意与痛惜。
“快!护送元直先生回泉陵!传最好的医官!”赵云沉声下令。
车队向着泉陵方向疾驰而去。南归之路,铺满了忠诚与鲜血,但终究,他回来了。带着北方的风霜,带着至关重要的情报,更带着对故友的承诺,穿越了千难万险,如同一道历经磨难却终不消散的虹桥,连接了北地与南疆。而他的归来,也必将在这南国的“砥石”之上,激起新的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