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竹安给国外的客户发拜年短信,附了张全家在老竹棚前的合影:竹芽抱着铁雄的老竹鱼,竹溪举着新编的竹配饰,王竹安坐在竹椅上,身后是那棵“王竹宁变的竹子”。客户回信说:“看你们的笑脸,就像看到了竹子的根,扎实,温暖。”
竹安妈煮了锅竹荪鸡汤,用的还是那只豁口竹筛当漏勺,汤里飘着点竹屑。竹溪舀了勺给竹安:“哥,你看这汤,跟太奶奶当年煮的一个样,有点渣才香。”竹安喝着汤,看着窗外的竹林,雪压在竹枝上,却压不住那股往上蹿的劲。
风穿过竹棚,老竹鱼的红布条轻轻晃,像在说:“看这日子,编得够远了吧?还得接着编呢。”竹安心里明白,不管编到哪,根总在这老竹棚里,在这一大家子的笑脸上,在那句说了又说的话里:“竹子扎在哪,家就在哪,暖就在哪。”
竹安的保鲜筐在欧洲卖得火,有个意大利餐厅老板找上门,说要用他的竹筐装披萨,“让客人吃着有田野的味”。竹安特意给筐子加了层竹篾衬,防烫。老板收到货,拍了段披萨放在竹筐里的视频,配文“来自中国竹家的温度”,火得不行。竹安看着视频里歪竹鱼的标记,跟竹芽说:“太爷爷要是知道,他编的鱼漂洋过海去装披萨,准得乐出鼻涕泡。”
竹溪在国外的店搞了个“认养竹苗”活动,客人捐点钱就能认养一棵老家的竹子,店里定期发竹苗的照片。有个日本老太太认养了那棵“王竹宁变的竹子”,每月都寄来封信,用歪歪扭扭的中文写:“我的爷爷当年在中国见过竹编,说那是有生命的手艺。”竹溪把信读给竹安听,竹安摸着竹苗的照片笑:“这竹子成国际明星了。”
王竹安的“竹家课堂”搬进了新盖的竹楼,竹楼的梁用的是当年被台风刮断的老竹,王竹宁亲手刻的“竹家课堂”四个字歪得像爬着的虫子。开课那天,那个结巴的孩子站在台上发言,手里举着自己编的竹鱼:“我……我现在不……不怕说话了,竹……竹子教我的。”台下的孩子跟着喊:“我们也不怕!”声音震得竹楼的竹片“哗哗”响。
入夏麦收,竹编坊的竹筐不够用,竹安从国外调了批订单剩下的保鲜筐回来。街坊们用着新鲜,说“这新筐子比老的能装,还好看”。有个大爷边装麦边说:“当年铁雄编的筐子,装麦能渗出点麦香,现在这筐子也一样。”竹安妈听了直乐:“啥新的老的,只要是竹子做的,都认咱庄稼人。”
竹禾带学生编了批竹制的蒸笼,送给镇上的包子铺。老板用了回就找上门:“你这蒸笼蒸的包子带着竹香,比铝的好吃!”竹禾笑着说:“我太爷爷就用竹蒸笼,说‘竹子的气能钻进面里,才叫发面’。”后来包子铺挂了块牌子:“竹家蒸笼,老味道”,排队的人绕了半条街。
竹安的保鲜筐出了新款,用竹纤维和玉米皮混编的,更轻便。他特意在筐底编了个小网兜,能装冰袋。有个美国客户说这设计“太贴心”,竹安却笑:“这是学我奶奶,她总在竹篮底下垫张荷叶,说‘隔潮’,老祖宗的智慧,换个马甲就成创新了。”
深秋摘梨,竹溪带着几个外国朋友回老家,他们学着用竹筐装梨,却把梨擦得锃亮。竹安妈直摆手:“别擦,带点土才甜,你太奶奶摘梨从不擦,说‘土是梨的娘’。”外国朋友听不懂,却学着把带土的梨往筐里放,说“听奶奶的”。竹溪拍着视频发朋友圈,配文“国际友人被土味哲学征服”。
竹溪设计了款竹制的茶具,茶杯的把手是歪的,她说“这样端着不烫手,太奶奶的茶碗就这德行”。有个英国设计师看了,说要合作:“这歪把手里有东方的智慧,比对称的有灵魂。”竹溪跟他签合同时,特意加了条:“所有茶具都得留个歪处,这是咱的身份证。”
王竹安的竹楼里摆了个玻璃柜,放着孩子们编的“杰作”:三条腿的竹凳、缺了角的竹篮、尾巴拧成麻花的竹鱼……每个物件下面都有张卡片,写着孩子的名字和故事。有游客来看,说“这比博物馆的文物感人”。王竹安听了直笑:“文物哪有这些活气,这些都是会长大的故事。”
年底,竹家收到个大包裹,是国外的客户寄来的“竹编大杂烩”:意大利的竹制面包篮、日本的竹制筷子筒、法国的竹编灯罩……每件都带着歪竹鱼的标记。竹芽把这些东西摆在博物馆,跟铁雄的老竹鱼放在一起,说:“你看,太爷爷的鱼有这么多外国亲戚了。”
大年初一,全家视频连线国外的店员,竹安举着铁雄的老竹鱼,竹溪展示着新编的竹配饰,王竹安在竹楼里让孩子们喊“过年好”。外国店员跟着学,发音蹩脚得逗人乐。挂了视频,竹安妈端来饺子,用的还是那只豁口竹筛当托盘:“不管在哪,吃着竹筛装的饺子,就是过年。”
窗外的雪落在竹楼顶上,“簌簌”的像撒糖。那棵“王竹宁变的竹子”上挂着红灯笼,歪歪扭扭的,像在跟远处的竹苗打招呼。竹安看着满院的竹子,突然觉得,这竹编的日子啊,就像竹根在土里蔓延,看着没动静,其实早把根扎到了四面八方,长出一丛又一丛的绿,热热闹闹的,永远有新模样。
风穿过竹林,带着麦香、面香、还有点披萨的芝士香,老竹鱼的红布条在墙上轻轻晃,像在说:“接着编,可别停,这故事才刚开头呢。”
竹安的新款保鲜筐在国外成了“环保网红”,有个好莱坞明星抱着它去超市买菜,照片发在网上,配文“这筐比我的名牌包有态度”。
订单像雪片似的飞来,竹芽雇了村里二十多个妇女帮忙编筐,竹棚里天天挤满人,说笑声能传到竹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