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衍宗山顶的观测台,清晨的风带着山林的清气,拂过林衍手中的 “星空探测仪”。这台半人高的设备比半年前的二手检测仪精致百倍 ,银色的金属外壳上刻满量子道文 “信号增强纹”,屏幕是地球最新研发的 “高清抗干扰屏”,能清晰捕捉到遥远星空的能量波动。苏星站在旁边,手中的 “能量频率记录仪” 正同步显示数据:“10 光年外,能量频率稳定,波动周期 3.2 秒,无混沌特征。”
兄妹俩的研究早已不是 “偷偷摸摸” 的小事。自从储藏室的 “秘密基地” 变成 “合法实验室”,天衍宗研究部不仅给他们调配了专用设备,还派了两名资深修士协助。这台星空探测仪,就是玄机子根据《域外阵图注解》,结合地球的 “深空探测技术” 改良的,能接收 10 光年范围内的能量信号,比最初的二手检测仪灵敏度提升 30 倍。
“你看这个波动曲线。” 林衍指着探测仪屏幕,淡蓝色的波形图上,每隔 3.2 秒就会出现一次规律的峰值,“之前以为是随机信号,昨天用数据解析后发现,这些峰值的间隔误差不超过 0.1 秒,像是某种‘秩序化的编码’,和玄天的道文波动很像,但更复杂。”
苏星放下记录仪,指尖泛起淡淡的圣女光晕,轻轻贴在探测仪的信号接收端:“我能感觉到,信号来源处的能量很‘规整’,不像混沌那样杂乱无章,更像是…… 有智慧生命在操控。” 她闭上眼睛,眉头微蹙,“还有一种‘温暖’的感觉,不像之前遇到的混沌能量那样冰冷。”
两人将这些发现整理成厚厚的 “域外探测报告”,附上信号波形图、能量频率分析、甚至苏星的 “感知记录”,一起提交给天衍宗研究部。报告很快引发了轩然大波 。长老们围着报告争论不休:有人担心 “域外能量可能扰乱双界天道”,有人期待 “能与域外文明交流技术”,还有人提议 “先派探测器实地探查”。
林渊与苏瑶没有急于拍板,而是启动了 “双界域外风险评估”。林渊带着研究部弟子,用 “双界能量分析仪” 模拟 10 光年外的能量与双界法则的相互作用:“若域外能量强度超过玄天灵气的 3 倍,可能会导致局部天道脉络紊乱,但只要提前在副通道布‘能量缓冲阵’,就能将影响控制在安全范围。” 苏瑶则带着圣女一脉的修士,用 “天道脉络测绘仪” 逐一检查双界边缘的防御阵:“所有监测站的预警纹都正常,若出现异常能量入侵,能在 10 息内触发全界警报。”
地球修仙联盟也第一时间参与进来。亚洲修仙总部的科学家通过双界通讯仪,传来 “科技侧探测数据”:他们用 “射电望远镜” 观测到,兄妹俩所说的信号来源区域,存在 “疑似人工建造的能量场”;还研发出 “AI 风险预测模型”,能根据信号波动,推算出域外文明的 “能量利用水平”, 初步判断,对方的技术与双界 “各有优劣”,不存在 “碾压性威胁”。
在双方的协作下,“域外探索预案” 很快成型:第一步,发射 “无人灵能探测器”,携带 “量子道文通讯模块” 与 “多光谱扫描仪”,先确认信号来源区域的安全;第二步,若探测器传回 “无风险” 数据,再组建 “双界联合探索队”,由修士与科学家共同组成;第三步,根据探索结果,决定是否与域外文明建立交流。
预案制定过程中,年轻力量的贡献让林渊感慨不已。天衍宗的年轻弟子提出:“在探测器的通讯模块里加入‘量子道文加密’,即使信号被截取,对方也无法破解,能保护双界信息安全。” 他们还设计了 “道文自毁程序”,若探测器遭遇危险,可远程启动程序,避免技术泄露。
地球的年轻修仙者也不甘示弱:“我们可以在探测器上加装‘AI 分析模块’,它能实时识别域外能量属性,自动筛选有价值的数据,避免传回大量无效信息。” 他们甚至还研发了 “微型灵能电池”,能让探测器的续航从 3 个月延长到 6 个月,足够完成一次往返探测。
看着年轻人围在沙盘旁,激烈讨论 “探测器的飞行轨迹”“数据传输频率”,林渊对身边的苏瑶轻声说:“双界的未来,终究是他们的。我们打下了‘科学修仙’的基础,而他们会带着这份理念,走得更远。” 苏瑶点头,目光落在林衍身上 , 儿子正拿着 “星空坐标仪”,认真标注探测器的预定航线,侧脸的专注与当年的林渊如出一辙。
探测器发射那天,双界的核心成员都聚集在天衍宗山顶。这台银色的探测器,头部嵌着一块本源碎片边角料,能提供持续的能量;机身两侧装着 “灵能驱动翼”,可根据星空坐标调整方向;尾部的 “量子道文通讯天线”,正闪烁着准备信号。
“3、2、1,发射!” 随着林衍的指令,探测器底部喷出淡蓝色的灵能火焰,缓缓升空,顺着副通道延伸的方向,逐渐加速,最终化作一道微光,消失在夜空。
林衍攥紧手中的 “星空坐标记录仪”,指节微微发白,对身旁的苏星说:“总有一天,我们会亲自去看看,那些信号背后藏着怎样的世界。”
苏星点头,圣女血脉在指尖泛起柔和的光晕:“还要带着科学修仙的理念,让更多世界知道,理性与协作比战争更能创造美好。我们不会像混沌主宰那样掠夺,而是像双界这样,一起变好。”
林渊与苏瑶并肩站在观测台边缘,望着探测器消失的方向。风拂过他们的衣摆,远处青阳城的炊烟与副通道的光晕交织,构成一幅安宁的画面。林渊想起五年前,他与苏瑶躲在熔炉后,面对混沌主宰的绝望;如今,他们站在山顶,看着下一代带着希望飞向星空。
“这不是结束,是新故事的开始。” 苏瑶轻声说。
林渊握住她的手,眼中满是坚定:“就像五年前我们决定对抗混沌那样,未来或许有未知,但只要‘理性’与‘协作’还在,就没有走不通的路。”
观测台的风还在吹,星空探测仪的屏幕上,仍在接收着 10 光年外的微弱信号,像是来自远方的邀请,等待着双界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