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妃:明代“明大义贤妃”!泣谏无果留悔恨,用生命诠释忠义
宁王朱宸濠准备谋反时,娄妃曾多次哭着劝阻他,可宁王根本不听。
后来宁王谋反失败被擒,押在囚车里往北方押送。途中,他和监押官谈起往事,就忍不住痛哭流涕,还说道:“当年商纣王因为听了妇人的话而丢掉天下,我却因为不听妇人的话而亡了家国,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冯梦龙点评:仆固怀恩的母亲曾经劝儿子不要谋反,谢综等人被押到刑场处斩时,只有谢综的母亲不肯出来看——这两位都是深明大义的人,再加上娄妃,刚好是三位。
注:娄妃(?-1519),原名娄素珍,江西上饶人。她是明朝大儒娄谅的孙女,宁王朱宸濠的嫡配妻子。娄妃自幼多才多艺,工诗善画。她曾以秀发作笔写下“屏翰”二字,是赣发绣第一代传承人。朱宸濠图谋造反,娄妃多次泣谏劝阻,曾作《题樵人图》《送别》等诗规劝。但朱宸濠不听,叛乱失败后被擒。娄妃为保名节,投赣江自尽。王阳明念其义烈,将其礼葬,后世不少文人骚客为其题诗,蒋士铨还编有《一片石》等传奇纪念她。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以“明辨大义+泣谏阻逆”,坚守家国底线,可惜忠言未被采纳
娄妃能成为千古贤妃,核心逻辑是“看透谋反的致命风险,以家国大义为先,不惜痛哭劝谏,试图阻止丈夫走向毁灭”:
- 坚守大义底线:明确谋反是亡国败家的恶行,违背家国伦理,坚决反对;
- 全力阻逆无憾:多次泣谏,尽到妻子的劝阻责任,即便未被采纳,也彰显了自身的忠义;
- 反衬丈夫过错:宁王被俘后的悔恨,从侧面印证了娄妃劝谏的正确性,凸显其远见。
二、核心启示:明辨大义,忠言逆耳;不听善劝者,必遭祸患
这种“坚守底线、敢说真话、明辨是非”的思路,对现代人际相处、决策判断等场景超有借鉴意义:
- 决策听劝\/理性纳言:面对重大选择时,别刚愎自用,要重视身边人的理性劝谏。宁王不听娄妃之言而败亡,说明“忠言逆耳利于行”,忽视善劝只会自食恶果;
- 坚守大义\/底线不松:无论身处何种关系,都要明辨是非、坚守大义底线。娄妃不因夫妻之情放弃原则,提醒我们:家国大义、合规合法永远是不可触碰的红线;
- 识人识势\/远见可贵:娄妃能预判谋反的败局,体现了超强的局势洞察力。这种“看透本质、预判风险”的能力,能帮我们在复杂局面中规避大错;
- 责任担当\/尽己所能:面对他人的错误选择,若关乎重大利益或大义,要尽到提醒义务。娄妃泣谏不止,虽未成功,却尽了自己的责任,无愧于心。
简单说就是:“大义面前不妥协,忠言虽逆要倾听。刚愎自用必招祸,明辨是非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原文】娄妃
宁藩将反,娄妃尝泣谏之,不听。既就擒,槛车北上,与监押官言往事即痛哭,且曰:“昔纣用妇言而亡天下,吾不用妇言而亡家国,悔恨何及!”
仆固怀恩之母劝其子勿反,谢综等赴东市,综母独不出视,皆能识大义者,与妃而三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