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度:北宋“善用短板智者”!借“求平面子”抢时间,以巧劲高效完成急诏
盛度(文肃是他的谥号)在翰林院任职时,宋真宗(昭陵是他的陵号,这里代指他)曾召他入宫,当面吩咐:“最近天气大旱,祈祷上天也没应验。我要好好反省自责,下诏书征求民间的疾苦。你就在这里起草诏书,这样咱们还能当场商量修改,不用来回递奏章耽误时间。”
盛度上奏说:“臣身材肥胖,没法趴在地上写字,恳请陛下赐一张桌子。”真宗答应了,立刻传旨让相关部门送桌子来。等桌子送到时,盛度已经把诏书起草好了。真宗赞赏他反应迅速,一个字都没改就用了。
冯梦龙点评:“盛度写文章本来思路迟缓,他请求赐桌子,大概是善于利用自己的‘短板’吧。”(旁边批注:把迟缓变成高效,太妙了!)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急诏高效完成,关键在“借需求+抢时间,以‘善用短板’破效率困局”
盛度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急诏,核心逻辑是“精准拿捏‘皇帝要快速出诏’的需求,用‘自身短板’为借口争取准备时间,反将劣势转化为高效完成任务的优势”,可拆解为两层:
1.看透任务本质:急诏的核心是“快”,自身“文思迟”需借时间弥补
他明白,皇帝让当场起草诏书本意是“省时间”,但自己“属文思迟”,直接趴在地上写,大概率思路卡顿、效率低下,反而违背皇帝初衷。必须找到一个合理理由,为自己争取“缓冲思考+快速落笔”的时间,才能既满足皇帝“快”的要求,又完成高质量诏书。
2.以“求桌借时”破局:用“短板诉求”掩盖“抢时间”目的,反迟为疾
他不直接说“我需要时间思考”,而是以“体肥不能伏地写字”这一无法反驳的短板为借口,请求赐桌子。在等待桌子送达的间隙,他快速理清思路、完成草稿——既没让皇帝觉得他拖延,反而因“桌子到诏成”的反差,凸显了“敏速”,把“文思迟”的短板,通过巧妙借时转化为“高效完成”的优势。
二、核心启示:遇“自身短板+紧急任务”,别硬扛,用“借势补拙+转化劣势”破局
盛度的智慧,对职场高效做事、化解自身劣势、应对紧急任务等场景极具借鉴意义:
- 应对“短板+急活”:别暴露短板硬拼,用“合理诉求”借时补拙
比如你不擅长临场发言,却被要求当场汇报工作(类似“文思迟遇急诏”),别慌着拒绝。可借口:“为了汇报更清晰,我需要用ppt辅助展示,麻烦给我5分钟准备一下”——在准备时间里快速梳理思路、列好提纲,反而能呈现更优质的汇报,把“临场差”的短板转化为“准备充分”的优势。
- 高效完成紧急任务:别被“当场做”绑架,用“合理流程”抢缓冲
若领导让你当场完成一份方案(类似“当场草诏”),别硬着头皮下笔。可提出:“为了保证方案贴合需求,我先快速梳理核心框架,再和你确认后动笔,这样能避免反复修改”——在“确认框架”的间隙,已经想好了具体内容,确认后就能快速落笔,既显严谨,又提高效率。
- 善用自身短板:别被劣势困住,把“不足”变成“合理借力的理由”
盛度的关键是“不回避短板,反而用短板找借力点”。比如你打字慢,领导让你当场记录会议纪要,可借口:“打字慢怕漏记关键信息,我先用录音记录,会后整理成详细纪要发给大家,保证不遗漏”——既避开了“打字慢”的劣势,又能通过“会后整理”确保纪要质量,反而比当场潦草记录更稳妥。
简单说就是:“遇到自身短板撞上紧急任务,硬扛只会露怯又低效。不如坦然面对短板,用合理的诉求借时间、找助力,把‘做不到’的劣势,转化为‘做得好、做得快’的优势,既完成任务,又显智慧。”
【原文】盛度
盛文肃在翰苑日,昭陵尝召入,面谕:“近日亢旱,祷而不应,朕当痛自咎责,诏求民间疾苦。卿只就此草诏,庶几可以商量,不欲进本往复也。”文肃奏曰:“臣体肥,不能伏地作字,乞赐一平面子。”上从之,逮传旨下有司而平面子至,则诏已成矣。上嘉其敏速,更不易一字。或曰:“文肃属文思迟,乞平面子,盖亦善用其短也。”边批:反迟为疾,妙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