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泽:北宋“柔性解困能吏”!用“酒色牵制”救同年,以巧计破督行难题
宗泽(字汝霖)在宋哲宗建中、靖国年间担任文登县令。他的同科进士、青州教授黄荣,因为上书言事被贬官,从姑苏被发配到某州,途中经过文登时,染上风寒病得走不了路。
负责押送黄荣的牙校(低级武官)催得特别紧,黄荣就算想花钱贿赂他,求个暂时停留养病的机会,牙校也坚决不答应。没办法,黄荣只好派人去向宗泽求助。
宗泽立刻行动:一方面在官办驿站里备好住处和饮食,另一方面请医生给黄荣诊治调理。等黄荣的病差不多好利索了,大家才发现——押送的牙校早就不见了踪影。宗泽悄悄问牙校的随从,随从说:“自从到了文登县,牙校就被县里的吏役头目请去,和营妓一起喝酒;之后县里的小吏们轮流做东请客,天天都这样。这牙校本来就嗜酒好色,现在天天待在里面不肯出门,我们催了他好几次,他才肯一起上路。”
冯梦龙点评:宗泽一摸清牙校“嗜酒贪色”的弱点,就有了应对的办法——只用几个小吏,就不动声色地化解了黄荣的困境。那些只会讲大道理的道学先生,这套手段根本用不来。宗泽这样的人,才是懂谋略、能和他谈论兵法的实干家!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化解催逼危机,关键在“抓弱点+投其所好,以‘软性牵制’代硬抗”
宗泽能轻松帮黄荣脱困,核心逻辑是“精准拿捏牙校‘嗜酒贪色’的人性弱点,用‘满足欲望’的软性方式牵制其行动,而非与他硬刚对抗”,可拆解为两层:
1.看透危机本质:牙校的“强硬催逼”源于“无人牵制”,而非“职责必行”
宗泽明白,牙校催着赶路,不是真的“严格执行公务”,而是没什么能让他停下——只要找到他的“欲望缺口”,用好处绊住他,他自然会把“催赶路”抛到脑后。若直接找牙校“讲道理”或“施压”,反而会激起他的抵触,甚至变本加厉催逼黄荣。
2.以“投其所好”设局:用“酒色宴请”满足欲望,实现“软性牵制”
他不与牙校正面交涉,而是让胥吏们“顺着牙校的喜好来”:知道对方贪酒,就轮流请客喝酒;知道对方好色,就安排营妓作陪。这种“投其所好”的操作,让牙校陷入欲望满足中,主动放弃催逼——既没引发冲突,又给黄荣争取了足够的养病时间,堪称“不费吹灰之力解难题”。
二、核心启示:应对“强硬难缠者”,别硬辩,用“抓弱点+软牵制”破局
宗泽的智慧,对化解强硬对抗、应对难缠对象、解决棘手问题等场景极具借鉴意义:
- 应对“强硬催逼者”:不硬顶,用“对方想要的好处”绊住他
若遇到有人硬催你做某事(如客户硬催交付、同事硬催配合),别直接说“做不到”。可先找对方的“小需求”(如客户在意“质量细节”、同事在意“功劳归属”),然后说“我现在正优先处理xx细节,保证不影响最终效果”“我这边配合前,需要和你确认下xx部分的分工,避免后续功劳混淆”——用满足对方小需求的方式,为自己争取时间,对方也会因“需求被关注”而放松催逼。
- 对付“难缠对象”:先摸透“欲望弱点”,再用“软性利益”拉近距离
面对不好沟通的人(如难打交道的合作方、固执的长辈),别一上来就谈正事。可先观察对方的喜好(如合作方喜欢喝茶、长辈喜欢聊过往),从“兴趣话题”或“小利益”切入——比如和合作方先聊茶、再谈合作,陪长辈聊过往、再提想法。对方会因“被理解、被满足”而放下戒备,后续沟通会顺畅很多。
- 解决“棘手问题”:少讲“大道理”,多找“落地小切口”
宗泽没跟牙校讲“‘以人为本’‘生病该养病’”的大道理,而是直接用“酒色”这个小切口解决问题。这启示我们:遇到道理讲不通、硬刚没用的事(如推动他人配合、化解他人抵触),别纠结于“谁对谁错”,而是找“对方能接受的小方式”——比如想让员工加班,别讲“公司需要”,而是说“加班后给补贴+调休”;想让邻居配合安静,别讲“公德”,而是送点小礼物再提请求,往往比大道理更有效。
简单说就是:“遇到油盐不进、催逼强硬的人,硬辩硬顶只会闹僵。不如先摸清他的小弱点、小欲望,用满足这些的方式牵制他,既能达成自己的目的,又不会引发冲突,这才是最高效的解困办法。”
【原文】宗泽
宗汝霖,建中、靖国间为文登令。同年青州教授黄荣上书,自姑苏编置某州,道经文登,感寒疾不能前进。牙校督行甚厉,虽赂使暂留,坚不可得。不得已,使人致殷勤于宗。宗即具供帐于行馆,及命医诊候。至调理安完,而了不知牙校所在。密讯其从行者,云:自至县,即为县之胥魁约饮于营妓,而以次胥吏日更主席。此校嗜酒而贪色,至今不肯出户。屡迫捉之,乃始同进。
探知嗜酒贪色,便有个题目可做,只用数胥吏,而行人之厄已阴解矣。道学先生道理全用不着。此公可与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