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云袖的消息发出去没多久,手机就“嗡嗡”震动了一下。
她低头一看,脸上露出笑容:“嘿,说曹操曹操到。青瓷回了,说她正好在附近见朋友,半小时后就能过来。”
陈默点点头:“好。那我们准备一下。”
半小时后,一辆黑色的网约车平稳地停在“喜茶”店门附近的路边。
车门打开,一只踩着细跟高跟鞋、穿着剪裁利落的九分西裤的脚率先迈出。
沈青瓷下了车,站定后,目光随意地扫过眼前这家装修风格清新、门口还零星排着几个学生的奶茶店。
沈青瓷看起来二十七八岁,妆容精致却不浓艳,长发在脑后挽成一个一丝不苟的低髻,露出光洁的额头和一张带着明显疏离与审视表情的鹅蛋脸。
一身质感极佳的浅灰色西装外套搭配同色系内搭,手里拎着一个简约的通勤包。
整个人透着一股与周围轻松校园氛围格格不入的精英感和冷冽气场。
沈青瓷微微蹙了下眉,似乎对苏云袖把见面地点约在这样一家“喧闹”的奶茶店感到些许不解,但还是迈步走了过去。
推开玻璃门,风铃轻响。
店里忙碌而有序,空气中弥漫着茶香和果香。
沈青瓷的目光快速扫过操作区、客座区,最后落在靠窗位置正站起身的苏云袖和她身边那个异常年轻的男生身上。
“青瓷!这里!”苏云袖笑着招手。
沈青瓷脸上露出一丝礼貌但略显公式化的微笑,走了过去,高跟鞋敲击地面的声音清晰而富有节奏。
“云袖。”
沈青瓷先和苏云袖打了个招呼,声音清脆,带着职场女性特有的利落。
然后,沈青瓷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落在陈默身上,带着毫不掩饰的打量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
太年轻了。这是沈青瓷的第一印象。
虽然苏云袖在微信里提过陈默是北大新生,但亲眼见到,还是觉得超出预期。
而且,这男生态度过于平静了,完全没有这个年纪男生常见的局促或讨好。
“青瓷,给你介绍一下,这就是我跟你提过的,陈默。陈默,这位就是我闺蜜,沈青瓷。”苏云袖热情地介绍。
“沈学姐,你好,久仰。我是陈默。”
陈默主动伸出手,态度不卑不亢,笑容温和有度。
“你好。”
沈青瓷与他轻轻一握,触之即分,手感干燥稳定。
她顺势在两人对面的椅子坐下,将手包放在一旁,动作优雅。
“云袖在微信里把你夸得天上有地下无,说你是商业奇才,非要我过来取取经。”
沈青瓷开口,语气带着点半开玩笑的调侃,但眼神里的审视意味并未减少,显然是想看看这个“奇才”成色如何。
苏云袖笑着打圆场:“哎呀,我哪有夸张!陈默确实厉害嘛!青瓷你是没见开业那天的盛况……”
陈默笑了笑,没接苏云袖的话,而是对沈青瓷说:“沈学姐过奖了。苏姐是厚爱。其实就是小打小闹,做点小生意,糊口而已。”
“听云袖姐说沈学姐在投资领域经验丰富,今天冒昧请苏姐约您过来,主要是想向您请教一些关于项目选择和风险把控的问题,学习学习。”
陈默语气谦逊,把自己放在一个求知若渴的低位,但眼神清澈坦然,没有丝毫谄媚。
这时,温婉端着一个托盘走了过来,上面放着三杯刚做好的饮品,分别是绿妍、多肉葡萄和芝芝莓莓。
“学姐,您好。请喝水。”
温婉声音轻柔,将饮品轻轻放在三人面前,对着沈青瓷礼貌地笑了笑,然后安静地退开了。
沈青瓷的目光在温婉身上停留了一秒,对她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
心里对这家店以及陈默和周围人关系的评估又多了条信息。
“谢谢。”
沈青瓷对陈默的谦逊不置可否,端起那杯绿妍,轻轻嗅了一下,然后小抿一口,眉毛微不可查地挑了一下。
茶香清冽,口感确实不错,远超一般奶茶店的品质。
沈青瓷放下杯子,身体微微后靠,双腿交叠,恢复了那种精英谈判的姿态,看着陈默:“请教谈不上,互相交流吧。你想了解哪方面的?是为你这家店未来的扩张计划做融资准备?”
沈青瓷下意识地还是认为陈默的目标在于奶茶店本身。
陈默摇摇头,双手交叠放在桌上,目光平静地迎上沈青瓷的审视:“不完全是。这家店目前现金流健康,自给自足暂时没有问题。我感兴趣的是更宏观层面的东西。”
陈默顿了顿,组织了一下语言,继续说道:“我注意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消费升级的趋势,未来几年,尤其是在年轻人聚集的领域。”
“很可能会出现一波新的创业和投资机会。比如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社交娱乐、新型零售等等。”
陈默的声音平稳,但说出的话却让沈青瓷原本有些漫不经心的眼神微微凝聚起来。
“但我缺乏系统的金融知识和行业研判经验,更缺少顶级投资机构的信息渠道和人脉网络。”
“盲目进入,风险极高。所以想请教沈学姐,像您这样的专业人士,是如何筛选赛道、判断一个早期项目是否值得下注的?尤其是,如何规避那些看似美好实则陷阱重重的‘伪需求’项目?”
陈默的问题精准而深刻,完全不像一个大一新生能问出来的,甚至触及了一些资深投资人都需要反复权衡的核心难点。
沈青瓷脸上的随意渐渐消失,她坐直了些身体,重新打量了一下陈默,眼神里多了几分认真。
沈青瓷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反问道:“你为什么会对这些感兴趣?以你的年纪和……这家店的成绩,稳扎稳打似乎更符合常理。”
陈默笑了笑,笑容里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坦诚和……野心?
“因为时间不等人。趋势的红利期往往很短。稳扎稳打可以守住一亩三分地,但很难抓住跨越式发展的机会。”
“我希望能在下一个风口起来之前,至少能看懂它,而不是等风刮过去了才反应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