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收获盘点:教育均衡的初步实现
电话放下后,市委书记陈文山的办公室里陷入了一种奇特的安静。
那句“帮我查一下,我们市里,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专项人才储备库里,还有没有空缺的名额”还在空气中回荡,每一个字都像一颗小石子,在林枫的心湖里砸出层层叠叠的涟漪。
他不是官场新手,自然明白这句话背后蕴含的巨大分量。
这并非一次直接的提拔,却比任何口头上的许诺都更具价值。它意味着,他的名字,已经从一个偏远县城的副县长,变成了一枚被市委最高领导亲自标注、存档、以备后用的棋子。
陈文山没有再提这件事,他坐回书桌后,拿起那本刚才放下的书,重新翻开,神情恢复了之前的平和儒雅。
“回去吧。”他没有抬头,目光落在书页上,“路选对了,就坚定地走下去。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可以给我写信。”
这句看似平淡的话,却是一份沉甸甸的授权。
林枫站起身,朝着陈文山深深鞠了一躬。没有说感谢,也没有表决心,有些东西,已经超越了言语。
他转身走出那扇厚重的木门,秘书王浩正等在门外,脸上的笑容比之前多了一分真诚的敬意。
“林县长,我送您下去。”王浩的称呼,已经悄然从“林枫同志”变成了“林县长”。
走在市委大院安静的甬道上,午后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温暖而不刺眼。林枫的脚步有些虚浮,脑子里反复回响着与陈书记的对话,以及最后那通电话。他感觉自己像是刚打完一场看不见硝烟的硬仗,精神高度紧绷后,只剩下一种近乎空白的疲惫。
他婉拒了王浩派车相送的提议,独自一人走出了市委大院,坐上了返回清源县的班车。
车厢里人不多,混杂着各种气味。林枫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城市高楼与车水马龙,感觉那一切都像另一个世界。
他闭上眼,在脑海里打开了许久未曾仔细审视的系统面板。
【区域民心总值:+99(稳定)】
【状态:万众归心(初级),区域内民众对宿主的信任与拥护达到顶点,政令推行阻力大幅降低,负面舆论影响削弱。】
【阶段性成就总结:‘云端课堂’项目初步成功,有效缓解了县域内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矛盾,极大提升了乡村家庭对未来教育的信心。区域内‘教育公平’满意度提升至85%,百姓幸福感指数显着增长。】
【奖励:民心值+300点。】
看着那稳定在+99的金色数值,林枫的心终于从刚才那场高层对话的激荡中,沉淀了下来。
这才是最真实的东西。
不是领导的一句赞许,不是同僚的一句吹捧,而是这片土地上,千千万万个普通百姓用他们的心,为他投出的最真诚的一票。
他想起黑石沟那些孩子瞪圆的眼睛,想起政府门口那些家长充满期盼的脸,想起王满仓校长激动得语无伦次的泪水。
这些画面,与系统里冰冷的数字重叠在一起,构成了一种难以言喻的踏实感和成就感。这感觉,比在市委书记面前获得认可,更加让他心潮澎湃。
这才是他的根,他的力量源泉。
班车驶出市区,进入郊野,窗外的景色从钢筋水泥,逐渐变成了连绵的青山和广阔的田野。
林枫的心,也随着这景色的变化,彻底平静下来。
他知道,自己成了陈建国书记口中那棵“被看到”的苗子,也成了陈文山书记人才库里的一份“储备”。未来的路,或许会更宽,但肩上的担子,也只会更重。
……
当班车晃晃悠悠地驶入清源县客运站时,天色已经擦黑。
林枫刚下车,就看到一道熟悉的身影在出站口焦急地张望,不是周建国又是谁。
“我的林大县长,你可算回来了!”周建国一个箭步冲上来,不由分说地从他手里夺过那个帆布公文包,上上下下地打量他,活像在检查什么失而复得的宝贝。
“你这是去市里赶考,还是去龙潭虎穴闯了一圈?怎么一声不吭自己坐班车就回来了?电话也打不通!”
“手机没电了。”林枫笑了笑,“你怎么跑这儿来了?”
“我能不来吗?”周建国白了他一眼,压低声音,神情夸张,“你知不知道,你今天一天不在,县里都快翻天了!你前脚刚走,后脚市电视台的采访车就开进来了,指名道姓要采访‘云端课堂’的后续进展。教育局那位代理局长,带着人通宵做出来的方案,改了八遍,就怕市台记者挑出毛病来。”
周建国一边说,一边领着林枫往停车场走去。
“还有财政局,下午开了党组会,硬是从牙缝里又挤出两百万,说是要确保‘云端课堂’第一期工程,覆盖全县百分之六十的教学点。电信公司更绝,直接把你们的合作方案报到省公司请功去了,据说省里一把手都批示了,要当成‘数字乡村’的标杆来抓。”
周建国把公文包扔进后座,发动了汽车,车子平稳地驶出停车场。
“你现在,就是咱们县里的一块金字招牌。谁敢给你这项目使绊子,不用你出手,光是外面那些闻着味儿来的媒体,都能把他们给淹死。”
他瞥了一眼旁边沉默的林枫,忍不住用胳膊肘碰了碰他:“哎,说正事,市里到底什么情况?陈书记怎么说?没为难你吧?”
林枫看着窗外熟悉的街景,县城的夜晚,华灯初上,比他刚来时多了几分生气。
“书记没为难我,还给我出了个考题。”
“什么考题?”周建国的好奇心被勾了起来。
“他问我,第一站为什么选黑石沟。”
周建国愣了一下,随即咂摸出味儿来了。“这问题……够水平。你怎么答的?”
“我说,那是咱们县最短的那块木板。”
周建国猛地一踩刹车,车子在路边停下。他转过头,定定地看着林枫,眼神里是前所未有的郑重。
“老林,我以前觉得你小子是运气好,加上有点愣头青的冲劲。现在我才明白,陈建国书记为什么那么看重你。”他摇了摇头,重新发动汽车,“你看的,跟我们看的,压根就不是一个地方。”
车子一路开到县委家属院门口,周建国却没有停。
“去哪儿?”林枫问。
“陈书记家。”周建国说,“他让我看到你,就直接把你捎过去。估计他也等急了。”
陈建国的家里,饭菜已经摆上了桌。师母看到林枫,热情地招呼他坐下。
饭桌上,陈建国没有多问市里的细节,只是频频给林枫夹菜。直到饭过三巡,他才放下筷子。
“市里的动向,我已经知道了。”陈建国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欣慰,“你这次,不光是为清源县的教育工作打开了局面,也是为你自己,争来了一张通往更大舞台的门票。”
他看着林枫,眼神像一个看着自家晚辈的师长。
“文山书记的眼光很高,能入他眼的人不多。他把你放进‘智慧城市’的人才储备库,这是一种政治投资。他看中的,是你解决教育问题时,展现出的那种系统性、全局性的战略思维。这说明,他认为你的能力,不应该只局限在教育,或者某一个领域。”
陈建国的话,让林枫心中一动。
“所以,接下来,你要站得更高一些。”陈建国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云端课堂’的事,有市里的关注,有全县的民意做后盾,已经上了快车道,不会再有大的阻力。你可以适当放一部分精力出来,多看看我们县里其他地方的‘短板’。”
这番话,既是肯定,也是提点,更是对他未来工作方向的指引。
从陈建国家里出来,已经是晚上九点多。
晚风清凉,吹散了林枫身上最后一丝酒气,也让他彻底清醒。
他没有让周建国送,想自己一个人走走。
走在回宿舍的路上,县城不大,路灯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心中前所未有的充实和安宁。教育改革的成功,民心值的飙升,市委书记的肯定,县委书记的期许……所有的一切,都预示着一个光明的未来。
就在他路过一个老旧小区门口时,一阵剧烈的咳嗽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他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老大爷正扶着墙,咳得撕心裂肺,几乎要把整个身子都弓成一张虾米。旁边一个大妈焦急地给他拍着背。
“老头子,叫你去卫生院看看,你非不听!这都咳了快半个月了!”
“去那干啥?浪费钱!”老大爷好不容易喘过一口气,摆了摆手,脸上泛着不正常的潮红,“那的医生,看个感冒都看不好,开一堆没用的药。要去,就得去县医院!明天让你儿子请假,带我去县医院挂专家号!”
“县医院那么多人,专家号哪是说挂就挂上的……”大妈的声音里充满了无奈。
林枫的脚步,停在了原地。
老大爷和大妈头顶上,清晰地浮现出两行灰色的数值。
【-70,担忧\/无奈】
【-65,病痛\/不信任】
几乎就在同时,他脑海中,那熟悉的机械提示音,毫无征兆地响了起来。
【民心预警!】
【检测到区域内基层医疗体系存在严重短板,乡镇百姓普遍对基层医疗机构缺乏信任,‘小病拖,大病扛,看病只能去县城’现象普遍存在,导致群众就医成本高、就医体验差,存在巨大的民怨隐患。区域民心总值有下降风险!】
【新的挑战已出现:医疗资源分配不均。】
林枫站在路灯的阴影里,脸上的笑容缓缓凝固。
他刚刚才从教育改革胜利的喜悦中走出来,现实就立刻用最直接的方式,给他递上了下一张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