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所谓的,“王爷不爱读书”?】
【于谦:就算我的学问不高,您应该听几句吧,
我现在就请辞!】
【朱高煦:不必,你学问很好,也没酸气,我喜欢。】
【朱高煦:只是你读了这么多的书,却连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懂。
讲来有什么意义?】
大明,洪武时期,
“这是于谦和朱高煦?”
朱元璋的脸上红白一片,又是担心又生气。
为“王爷不爱读书”生气,又为朱高煦担忧。
“不知道是好还是坏。”
希望是夸奖吧,
他大明在其他出名的朝代面前,还是逊色了一等。
虽然从内心来说,朱元璋很不想承认,
在他眼里,大明就没有不好的。
可平心而论,事实确实是这样。
很多朝代都有自己的标签,出彩的地方,
就像后世说的人设,也有很多“朝设”,例如:
秦朝——“第一”、“代代秦王配秦相”等等;
汉朝——“好人的脊梁”、“汉族”等等。
唐朝——“二凤”、“玄武门”等等。
还有很多例子不一一赘述了。
他明朝不错,可优秀的人更多。
他很难不为他一手创下的大明,还有他的子子孙孙们担心。
“好了,既来之,则安之。”
相伴数十载,马皇后哪能看不出枕边人的心情。
【于谦:我又怎么不懂了,我在治史上用功最大。
你说我哪儿不懂?】
【朱高煦:那我问你,答了便喝。】
【朱高煦:永乐大典经史子集,翻开所有的史书。
里面讲的是什么事儿?一句话告诉我。】
【于谦:包罗万象。】
父子相像,当爹的烦恼,儿子又怎会没有反应。
大明,永乐时期,
朱棣在天幕上看到朱高煦的身影,第一反应便是,
“是不是这个鲁莽的小子,又闯了什么祸了?”
自家的孩子,他还能不了解。
不是朱高煦不好,实在是这个性格不太适合和这些老狐狸玩ZZ。
这不是战场上打仗,你给我一刀,我就还你一箭,
如果真有这么简单,直来直往就好了。
ZZ是你亖我活的斗争。
“小子,你的想法呢?”
后者深沉地回看他,态度端的那叫一个理直气壮,
“您看下去,不就什么都知道了。”
【朱高煦:所以说你腐儒,这个问题我六岁时,我爹问我,我便知道。】
【朱高煦:三皇五帝到如今,史书浩如烟海。
说的只有4个字——争当皇帝!】
被盘点的主角轻哼一声,
他老爹在想什么,他还会不知道。
不就是嫌他做事没有老大稳妥,也没有老大城府深。
在官场上这些人来看,就是“稳重”。
“老爹,不要太看低我好不好,
虎父焉有犬子。”
这句倒是说到了朱棣的心坎里。
【于谦:这四个字我知道,但不能从我口里说出来。】
【这部剧总结起来,也是这四个字核心,“争当皇帝”,
朱高煦对历史的认知绝对是高端的。】
【史书浩如烟海,说的只有一个字“鲨”。】
【古今天下,无非一个字,争!
争财、争利、争地位、争天下!!!】
【争是意图,鲨是手段,成王败寇是结果。】
【你让一个储君大臣说这四个字,他能有一万种亖法。】
【于谦:红蛋,不要小看我与九族的羁绊!】
【人家学的是臣道,汉王爷学的是君道。】
【一般境界:包罗万象。
略高一点:如何吃人。
略高两点:争当皇帝。
大气层:包罗万象。】
【他这一笑,我感觉他是知道的,但毕竟是臣。】
【其实即便他懂,这话也不能从他口中说出。】
【于谦:兄弟们,你们觉得我说这个四个字会亖吗?】
朱棣直直看向一旁,
那边,看着天幕上对他的诸多夸奖,朱高煦正美着呢。
另一位主角可就没心情可就没这么美丽了。
于谦低着头,撇了撇嘴,
他哪里招惹到这位爷?
“‘争当皇帝’,这四个字谁能说得出口。”
有这么深刻的道理传入华夏,
和就你们自己内部讨论讨论呗。
和他个大臣说个什么劲?
说得好像他知道,就能堂而皇之说出口一样。
谁家正经的好人老板,整天和手底下的员工说“怎么独立,怎么当老板”。
更何况,我于谦还是正经拿命打工的高级牛马。
于谦表面上一派正经严肃,任谁来都看不出一点不对劲。
心里的和走马灯似的,停下来啊。
【于谦:皇上说......】
【朱高煦:皇上怎么说,当年读书还是我帮他启蒙的。
难道看过了圣人书,就不造反了,呵呵呵呵笑话。】
【于谦:你说什么?】
【朱高煦:孔夫子游说天下君王,想到齐景公那儿当官,可人家有晏婴啊。
后来又想到楚王那当官,却有人说他坏话,一辈子凄凄惶惶,如丧家之犬。】
【朱高煦:再说孟夫子,天天到魏王那儿吹的什么牛啊?一点奴才相。】
【于谦:那些个君王,全是有眼无珠的小人,识不得圣人!】
【朱高煦:那当时周天子还在呀,他怎么不去投奔啊?】
【朱高煦:各国的公侯,不都是和我一样的叛贼吗?
独立出来,不服从周天子的管教,怎么,那两个人跑去投奔那些贼干什么去了?】
【很得意,是嘛。】
【于谦:......】
看着奔溃的于谦,朱棣和朱高炽等人,又是无语又无奈。
你心里不爽,朝着人家发泄个什么劲。
“你和于谦说这么多做什么?”
和一个臣子讨论为君之道?
也太奇怪了吧,有点过于离谱了。
“你可悠着点,别把大明好容易上了榜单的救世能臣给搞垮了!”
谁家正经领导,不给有能力的属下画饼,在这丧气的。
人家都在“加油,加油,加油!”
你倒好,“圣贤书都是蒙人的”就差明说了。
朱棣瞥了眼站在一旁,浑然天成“爱咋咋”的朱高煦。
儒家的东西不好吗,有利于上位者统治,
你不在这鼓吹就罢了,怎么还不厚道地拆台呢。
【朱高煦:你让他们俩从棺材里爬出来,告诉我。】
【于谦:我!】
【朱高煦:别给我摆着副臭脸,你手里的那几本书,
不过都是求财求名的敲门砖,你还真把他顶头上当祖训了,哈哈哈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