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是一种身份,也是一种职业。】
【在华夏的古代政治体系中,臣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他们依附于君而存在,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他们是王朝的服务者,也是王朝的管理者;
是政策的制定者,也是执行者。】
【很多流传至今的隽永的规范和制度,都来自于他们的构想和设计。】
“臣,今日讲这个相关的内容吗?”
天幕之下,各朝各代的文武百官们抬头细细聆听,
“不错,我们的作用也是很大的。”
若说君王是一个朝代的掌舵者,那么他们这些臣子们,无一不是王朝这一巨轮上的舵手。
上面的命令他们要听从,还有转达给下面,
在无数的政令和政事中,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承上启下。
“不错不错,这下陛下知道我等的重要性了吧?”
这是和上位者关系好的。
“希望皇上,能够提升提升待遇。”
臣子们默默许愿, 这是皇上严厉的。
【当历史的脚步踏入到明王朝的时候,
君和臣的关系,发生了一次极大的变化。】
【在文官集团中,出现了两个极致的代表。
一个叫海瑞,一个叫张居正。】
大明王朝,与两位身处同一时间的无一不将视线转到两位主角身上。
“又是张居正啊,之前天幕不是已经播放过一回吗?”
有人内心默默感慨,
“不如人矣,不如人矣。”
【16世纪中叶的大明帝国,是全球最大的政治实体。】
【不管是人口数量,领土面积,还有财富规模都是最大的。】
【帝国的治理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
在某一方面,海瑞和张居正的观念应该是一致的。
那就是--要做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良臣。】
【不同的是,张居正觉得,“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
而海瑞则认为,“天下孰为重,德义为重。”】
【公元1554年,时任翰林院编修的张居正,
以养病为由请长假回到江陵老家。
自23岁以进士身份进入官场,
7年里,他燃烧了自己全部的热情。】
【张居正的先祖曾经跟随朱元璋起兵。
虽然,传到他这一脉已经远离军役,成为普通的耕读人家,
但先祖以身报国的热血经历,依然时刻激荡着鼓励着他。】
【到曾祖父的时候,哪怕生活困顿,但仍不忘施舍穷人。】
【张居正深受激励,并很早就立下伟大志向,
“我愿做一张任人枕卧的草席,
哪怕被屎.尿污秽浸渍,也义无反顾!”
不顾个人毁誉,也要造福天下。
张居正下立的,是一个成圣之志,
为了这个目标,他选择的是一条经世致用之路。】
“好!说得好!”
同样被提起的朱元璋本人十分兴奋,止不住地拍手,
“不愧是跟咱打过仗的人,后代的思想觉悟还这么高!”
若是有很多这样决心为大明发展的良才贤臣,
他的大明何愁不兴旺呢?
而一旁的太子朱标则想得更加细致入微,
“父皇,既然已经知道此人的祖祖辈辈,都是可堪大用之人......”
话音未落,就被朱元璋一掌拍在肩上给打断,
“对对对,说得对,来人呢,宣人进宫!
既然都是人才,没有被咱错过的道理。”
不会可以学,不聪明可以慢慢教。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良好的品行和心性可是怎么学都学不来的。
【我可以这么说,要不是有不世出的奇才张居正出世。
李自成的农民起义恐怕提前60年就要到来了。】
【那么,张居正到底用了什么样的奇招呢?
答案是,清丈田亩和一条鞭法。】
【正值明朝中后期,大明的国家财政进入严重的困境,
一方面,官僚机构臃肿,官员贪污腐败的现象十分严重,导致财政支出浩繁;
另一方面,土地兼并,农民负担愈加沉重。】
【伴随着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财政收入逐年减少,
这种财政困境严重制约了明朝的发展。】
【在这内忧外患的局势下,改革势在必行。】
【张居正提出的改善政策,正是进行全国性的田亩清丈。
这也是全面实施一条鞭法的基础。】
【大明初期,朱元璋最初定立的天下税亩,却是超过8.5亿亩。
但是到了弘治年间,清核天下田土,却只剩下6.2亿亩。】
【土地兼并的现象不断加剧,导致越来越多的土地不断从中低产小民手里,
以被侵占掠夺收买等等各种手段,最终归并到地主豪强的手中。】
【持续到了明朝晚期,这些土地也被侵占无多。
事实上,明朝至少还有一半的土地没有征收到应该上缴的税收。】
【张居正指定的清丈田亩,就是把这些隐瞒掌握在地主豪强手中的土地清理出来,
以达到增加国家税收的目的。】
【这就意味着,张居正要和整个封建社会的贵族阶层站在对立面。
没有人,会为了国家的利益而去剥夺自身的好处。】
【工于谋国,拙于谋身。】
【纵观历史的长河,有多少伟大的人为国家谋福祉,
但几乎都没有落得好的下场。】
【张居正知道,这是一场几乎不可能取得胜利的战斗。】
【但他表现出来的是,一个超卓的政治家改革的坚定决心。
更是面对天下蠹虫抬.棺决战的战书。】
清朝,雍正时期,
四大爷怡然自得地半躺在榻上吃着葡萄,
自从天幕出现之后,尤其是知道自己未来的亖法以后。
四大爷已经将养生作为政事之后的头等大事。
不仅缩短了每日批奏朝政的时间,还将手里无关紧要的小事分给几个兄弟。
四大爷:哼,他每日累得要命,那几个倒是舒舒服服窝在宗人府里生娃。
到头来,就他孩子少。
不仅如此,还从那小老四的手里,要来了不少养身秘方。
现在,劳逸结合,连太医都说他身体比之以前好上不少。
“这张居正真不愧如同天幕讲的那样,是不世出的人才。”
他大清依然沿用明朝时的一条鞭法,但他实施的摊丁入亩和上面的清丈田亩,
还是有本质上的不同。
咽下口里的药膳汤,四大爷再度肯定了他的功绩。
“嗯,张居正此人真是一位人才,
就快要赶上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