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武汉的提议,源于俞浡深夜刷到的一部美食纪录片,里面琳琅满目的“过早”小吃让他口水直流。
“宋鹤眠!我们必须去武汉!一天之内吃遍热干面、豆皮、面窝、烧麦……这是对早餐文化的朝圣!”俞浡眼神放光,仿佛看到了美食天堂。
宋鹤眠放下手中的书,理性分析启动:“武汉,早餐文化确实丰富,但所谓‘过早’,强调效率与便捷。在短时间内摄入多种高碳水、高油脂食物,从营养学角度……”
“打住!”俞浡扑过来捂住他的嘴,“这不是营养学课题,这是体验式生活样本采集!你的KpI是确保我能在最短时间内,以最高幸福指数,完成这次‘过早’文化沉浸式调研!”
宋鹤眠无奈地拉下他的手,但眼神里已然是默许。“‘武汉过早文化深度体验与城市江湖气息感知项目’立项。首要任务:制定最优早餐路线,控制单次摄入种类与总量,并配备健胃消食片。”
清晨,站在烟火气十足的早餐摊前,看着老师傅熟练地掸面、调味,俞浡兴奋地搓手。
第一口热干面下肚,浓郁的芝麻酱香味和碱水面的韧劲在口中炸开,俞浡满足地眯起眼:“哇!就是这个味!”
反观宋鹤眠,看着自己那碗酱色浓郁的面条,动作优雅地挑起一筷子,仔细端详,眉头微蹙:“芝麻酱饱和度较高,可能存在黏腻风险;碱水面ph值偏碱性,对部分人群胃部……”
“宋鹤眠!”俞浡忍无可忍,“吃东西的时候能不能关闭你的化学分析模块?用舌头!用灵魂!”
宋鹤眠从善如流地尝了一口,咀嚼片刻,客观评价:“香气浓郁,口感独特。但基于个人偏好,芝麻酱浓度可适当降低15%以达到最佳平衡点。”
俞浡:“……跟你吃个饭真费劲!”说完,把自己碗里的萝卜干夹了一筷子放到他碗里,“试试这个,解腻!”
宋鹤眠看着那截咸菜,犹豫了一下,还是吃了。然后,他默默地从俞浡碗里又夹走一筷子萝卜干。
俞浡:“???”
宋鹤眠面不改色:“进行变量控制实验,验证解腻效果。”
俞浡:“……”好吧,也算是一种肯定?
站在黄鹤楼下,俞浡仰望着这座千古名楼,感慨:“‘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啊!”
宋鹤眠则看着手机里的门票信息和建筑数据,冷静补充:“现代重建于1985年,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门票价格70元,属于中等偏上的历史景观体验成本。”
俞浡无语地瞪他:“你能不能有点诗意?”
登上楼顶,俯瞰武汉三镇,长江浩荡,大桥如虹。江风拂面,视野开阔,确实有心胸为之一振的感觉。
俞浡趴在栏杆上,看着江景,又开始天马行空:“宋鹤眠,你说古人站在这里,看着同样的江水,会想些什么?”
宋鹤眠站在他身侧,目光同样投向远方,语气平淡却带着一丝难得的悠远:“大概率会计算漕运成本、军事布防,或者……思考如何写出超越崔颢的诗句,以获取更大的名声与仕途资本。”
俞浡被他这极度现实的“古人视角”逗笑了:“你就不能浪漫一点吗?”
宋鹤眠转过头,银丝眼镜后的目光落在俞浡被江风吹得有些凌乱的头发上,忽然伸手替他理了理,低声道:
“我的浪漫在于,无论古人想什么,此刻站在这里看风景的人,是我和你。这就够了。”
俞浡的心猛地一跳,仿佛被江风裹挟的暖流击中。行吧,这波直球,他接了。
在东湖绿道,俞浡看着波光粼粼的湖面和蜿蜒的自行车道,兴致勃勃:“我们骑车吧!”
宋鹤眠观察了一下租用的双人自行车,开始了他的分析:“双人自行车,前后结构,动力输出需协同,转向灵活性低于单人车型。根据我们二人的体重差与体能差,可能存在动力不均衡导致的轨迹偏移风险。”
“哎呀,试试嘛!这叫同舟共济!”俞浡已经跳上了后座。
果然,骑行开始后,状况百出。俞浡在后面偷懒不用力,或者突然发力,导致车子左摇右晃。宋鹤眠在前面掌控方向,显得格外艰难。
“俞浡!保持匀速输出!”
“我在输出啊!是风阻力太大了!”
“根据空气动力学,你此刻的姿势产生的风阻可以忽略不计……”
“宋鹤眠你看那边有只鸟!”
“……专心骑车!”
最终,在宋鹤眠强大的核心力量和方向把控下,自行车总算平稳前行。俞浡在后面搂着他的腰,把脸贴在他宽阔的背上,得意地哼着歌,仿佛所有的功劳都有他一份。
宋鹤眠感受着背后的温度和重量,听着他不成调的哼唱,无奈地摇了摇头,嘴角却微微扬起。算了,数据分析在合伙人的快乐面前,偶尔也可以失效。
傍晚,他们登上横渡长江的轮渡。票价极其便宜,却能收获观赏两岸风光、感受江风扑面的独特体验。
俞浡靠在船舷边,看着夕阳给城市建筑镀上金边,江鸥在船尾盘旋,觉得惬意无比:“这大概是性价比最高的观光项目了!”
宋鹤眠站在他身边,表示赞同:“单次航行成本远低于任何观景台门票,且提供了动态的、沉浸式的城市视角。性价比评估:极高。”
当对岸的灯光次第亮起,江面泛起粼粼波光时,俞浡忽然安静下来。他转过头,看着宋鹤眠在暮色与灯光交织下的侧脸,轻声说:
“宋鹤眠,我觉得武汉很像你。”
“嗯?”
“看起来有点江湖气,有点大大咧咧,像热干面一样好像不那么精致。”俞浡笑了笑,“但真正待下来,才发现里面有江有湖,有历史有烟火,扎实又丰富,越品越有味道。”
宋鹤眠怔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他伸手揽住俞浡的肩膀,将他往自己怀里带了带,看着眼前流淌的长江和璀璨的灯火,低声道:
“那么,恭喜你,俞浡同学,你成功完成了对‘武汉’及‘宋鹤眠’这两个项目的深度调研与价值重构。”
离开武汉时,俞浡的行李箱里塞满了周黑鸭和真空包装的热干面。
“我要把武汉的味道带回去!”他宣布。
宋鹤眠看着那堆“味觉资产”,严谨地提醒:“真空包装食品保质期有限,需制定消耗计划。周黑鸭辣度较高,建议分次食用,避免……”
“避免刺激胃肠道,知道啦!”俞浡打断他,凑过去笑嘻嘻地说,“宋妈妈,你怎么比芝麻酱还黏糊?”
回上海的飞机上,俞浡翻看着手机里拍下的黄鹤楼、东湖、轮渡,还有一堆美食照片,心满意足。
“宋鹤眠,下次我们去哪儿?”他习惯性地问。
宋鹤眠合上眼,似乎在小憩,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温和:
“由你决定。我的风险评估与后勤保障系统,永久为你待机。”
俞浡看着他安静的睡颜,心里那片由武汉的江湖气、热干面的烟火气共同构筑的暖意,久久不散。
这趟武汉之行,他们尝遍了百味,看尽了江湖,而身边这个看似理性至上的男人,就是他在茫茫人海里,最安稳的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