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祖父笔记的发现,让京都之行的意义彻底改变。
它不再仅仅是一次家庭团聚和休闲旅行,而是演变成了对家族秘辛和自身使命源头的一次追溯。
接下来的两天,段子昊和吴佑楠几乎足不出户,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对笔记和信札的深入研究,以及在家中寻找那块被曾祖父密藏的“黑石”上。
段宏毅和段敏之虽然不清楚具体细节,但从儿子儿媳凝重的神色中,也猜到那本笔记非同小可,给予了全力的支持和安静的空间。
“笔记里只提到‘密藏’,却没有具体地点。”
段子昊有些苦恼地揉了揉眉心。老宅虽然只是四合院,但可能藏东西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房梁、地砖下、夹墙、旧家具的暗格……
吴佑楠则尝试着另一种方法。她再次握住玉坠,集中精神,试图感知笔记本身是否残留着特殊能量场,或者能与可能存在于宅院某处的“黑石”产生共鸣。
起初,感知一片模糊,只有老宅本身沉淀的、温和的历史气息。
但当她反复默念曾祖父记录中关于“黑石”的描述,并将自身玉坠的能量调整到一种极其细微的、探寻同源的波动频率时,一种极其微弱的、几乎难以察觉的牵引感,从玉坠传来。
那感觉飘忽不定,时断时续,如同风中残烛。它并非指向某个具体的方位,更像是一种……确认。
“子昊,”她睁开眼,语气带着一丝不确定,“我感觉到,那东西……可能已经不在这里了。”
“不在这里了?”段子昊一愣。
“嗯。玉坠的感应非常非常微弱,而且没有固定的源头指向。更像是一种……残留的印记,或者确认它曾经在此存在过。”
吴佑楠解释道,“有两种可能:一是它被曾祖父藏得极其隐蔽,能量被完全隔绝;二是……它确实已经被转移,或者……遗失了。”
这个可能性让两人的心都是一沉。如果“黑石”已经不在老宅,茫茫人海,数十年的时光变迁,该如何寻找?
他们不死心,又请段宏毅仔细回忆,祖上是否有传下什么特别的、非金非玉的石头类物件,或者曾祖父是否有过什么特别的交代。
段宏毅苦思良久,最终还是摇了摇头:“你曾祖父去世得早,我对他老人家的印象都有些模糊了。只记得你爷爷提过,曾祖父晚年似乎有些心事,但具体是什么,从未明说。传下来的东西,多是些书籍、字画,这种黑石……从未见过。”
线索似乎在这里中断了。
然而,就在他们几乎要放弃在老宅的寻找时,吴佑楠在反复研读那几封与顾渊的通信时,有了新的发现。
在一封顾渊从滇南寄来的信末尾,除了正常的问候,还有一行用极细的笔触、几乎与纸张纹理融为一体的附加小字,若非吴佑楠感知力远超常人,几乎无法用肉眼察觉。
那行小字写的是:“若遇不解之惑,可循‘金沙锁江’之畔,‘三塔’影中,寻‘顾氏苗医’之后。”
金沙江!三塔!顾氏苗医!
这显然是一个隐秘的指引!顾渊在信中明面上讨论学问,暗地里却留下了寻找他后人(或传承)的线索!
而他研究的方向,正是滇南古巫文化中关于“时间守护者”的传说!这无疑与织时者的秘密高度相关!
“看来,我们必须去一趟云南了。”段子昊看着那行小字,目光锐利起来。曾祖父的“黑石”下落成谜,但顾渊这条线,提供了新的、明确的方向。
或许,找到顾氏后人,不仅能了解更多关于织时者的传说,甚至可能找到关于“黑石”下落的线索。
京都之行即将结束。在离开的前一晚,段子昊和吴佑楠再次来到书房,向父母辞行,并郑重地收好了那本笔记和信札。
“爸,妈,这本笔记对我们非常重要。”段子昊诚恳地说,“它可能关系到一些……我们正在研究的、非常重要的历史谜题。”
段宏毅拍了拍儿子的肩膀,眼神充满了信任:“你们做事,我们有数。放心去吧,家里不用惦记。忆唐和念归有我们呢。”
段敏之也拉着吴佑楠的手:“一切小心。”
带着家人的支持与新的使命,段子昊和吴佑楠离开了承载着家族记忆的老宅。
飞机冲上云霄,脚下的北京城渐渐缩小。他们的目光却投向了西南方向——那片遍布热带雨林、雪山峡谷,充满了神秘传说与古老巫蛊文化的土地。
“金沙锁江,三塔影中……”吴佑楠默念着这个谜语般的地址,掌心玉坠传来的温热,仿佛与远方那片土地产生了某种遥远的呼应。
新的探险,即将开始。而这一次,他们将追寻着祖辈的足迹,去揭开更深层的、关于时间、守护与血脉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