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金灭辽?”
聚义厅内,众人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震得一时无声。宋辽之间虽有澶渊之盟,百年来大体相安,但边境摩擦从未断绝,大宋上下,尤其是军中,对收复燕云十六州始终存有执念。如今辽国势衰,金国崛起,朝廷欲借此机会联金攻辽,看似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但吴用却从中看到了更深层的东西,以及……梁山可能的转机。
“军师,此言何意?何为危机?何为转机?”宋江压下心中的震惊,连忙问道。
吴用走到厅中巨幅舆图前,羽扇指向北方:“诸位兄弟请看。辽国虽衰,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其疆域辽阔,兵马仍众。金国新兴,如狼似虎,战力强悍,然其根基尚浅,且与我大宋并非同族,其心必异。”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声音清晰而冷静:“朝廷若联金灭辽,看似可趁火打劫,收复故土。然,此乃驱虎吞狼之策!一旦辽国覆灭,我大宋便将直面更为凶悍、且毫无信义可言的金国!届时,北疆危矣!此乃天下之大危机!”
众人听得心神震动,他们多是江湖豪杰,对这等天下大势虽不甚了了,但吴用剖析得深入浅出,也让他们明白了其中的凶险。
“那……转机又何在?”卢俊义沉声问道。
“转机便在于此!”吴用羽扇重重一点舆图上梁山泊的位置,“朝廷既决意北伐,必然要集结重兵于北疆,钱粮物资亦将向北倾斜!如此一来,用于南方,用于围困我梁山的兵力、资源必将大幅削减!甚至,为了稳定后方,朝廷或许会暂时放松对周边的管控,尤其是对我梁山这等‘疥癣之疾’的围剿力度!”
武松眼中精光一闪,接口道:“军师的意思是,朝廷北顾,无暇南及,此乃我梁山喘息、发展,甚至……主动出击的绝佳时机!”
“正是!”吴用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智珠在握的笑容,“此乃天赐良机,助我梁山度过眼下难关!我等可趁此机会,一方面,加紧内部生产,熬盐、采药、锻造,积蓄力量;另一方面,可适度出击,打破外界封锁,夺取急需物资,甚至……扩大我梁山影响范围!”
他看向宋江,语气变得郑重:“公明哥哥,以往我等多是被动防御,固守水泊。然今时不同往日,朝廷注意力转移,周边州府兵力空虚,正是我等主动作为,将‘替天行道’之旗打出水泊,搅动风云之时!”
宋江闻言,怦然心动。他虽渴望招安,但更明白如今朝廷并无诚意。若能趁此机会壮大梁山,打出更大威名,或许将来招安时,能争取到更好的条件?即便不招安,拥有一片稳固的根基,亦不失为一条出路。
“军师以为,该如何主动作为?”宋江问道。
吴用早已成竹在胸,侃侃而谈:“其一,可派遣精干小队,由戴宗、燕青兄弟统领,专门负责打破封锁,从周边州府官仓、奸商手中夺取粮草、盐铁、药材等紧要物资。目标要小,行动要快,一击即走,让官府防不胜防!”
戴宗、燕青起身领命:“小弟遵命!”
“其二,”吴用继续道,“可遴选机敏弟兄,由朱武兄弟统筹,潜入周边州府,尤其是济州、郓城、东平府等地,暗中联络那些对朝廷不满、受压迫的百姓、小吏,甚至低级军官,建立更广泛的情报网络与外围势力。一来可获取更多消息,二来可在必要时里应外合。”
朱武拱手:“朱武必不负军师所托!”
“其三,”吴用目光变得锐利,“对于周边那些民愤极大、且兵力空虚的州县,譬如那曾多次与我梁山作对、苛捐杂税逼得民不聊生的东昌府,或许……可以谋划一次大的行动!若能攻破府城,开仓放粮,赈济百姓,不仅能极大缓解我山寨物资压力,更能沉重打击官府气焰,彰显我梁山替天行道之决心,吸引更多豪杰来投!”
攻破府城?!
此言一出,厅内顿时一片哗然!以往梁山多是劫掠过往商队、攻打地主庄园,或是防御官兵围剿,主动攻打防御森严的府城,尚属首次!
“好!太好了!”李逵第一个蹦起来,兴奋得哇哇大叫,“早就该这么干了!整天窝在水泊里,憋屈死铁牛了!打府城!开粮仓!杀狗官!”
鲁智深、刘唐、穆弘等一众猛将也纷纷摩拳擦掌,战意高昂。
便是林冲、关胜等较为持重的头领,也觉得此计虽险,却值得一试。毕竟,困守的滋味太难受了。
宋江见群情激昂,心中亦是一横,拍案道:“好!便依军师之计!趁朝廷北顾,无暇他顾之际,我梁山便闹他个天翻地覆!让天下人看看,这替天行道的义旗,究竟能打多远!”
大计已定,整个梁山如同上紧了发条的机器,高速运转起来。
戴宗、燕青率领的精干小队,如同幽灵般频繁出击,凭借超绝的轻功和机变,屡屡得手,不断将外界宝贵的物资运回山寨。虽然每次数量不多,但积少成多,极大地缓解了山寨的燃眉之急。
朱武则开始着手构建更庞大的情报网络,他本就精通阵法杂学,心思缜密,很快便在一些关键城镇安插下眼线,甚至与一些对现实不满的底层官吏搭上了线。
而针对东昌府的行动,则成为了重中之重。吴用、朱武、武松、林冲等人反复推演,仔细研究东昌府的城防、兵力部署、粮仓位置以及知府、守将的性情能力。
东昌府知府程万里,乃蔡京门生,为官贪婪,横征暴敛,民怨极深。都监张清,绰号“没羽箭”,擅使飞石,百发百中,有万夫不当之勇,是块难啃的骨头。
“张清勇则勇矣,然其性骄,可用计诱之。”吴用分析道,“东昌府兵力本就不足,如今北疆吃紧,恐有抽调,其内部必然空虚。我军可伴攻他处,引张清出城,再以精兵突袭,或可奏效。”
武松补充道:“攻城之时,需有内应。朱武兄弟安插的人,或可利用。另外,攻城器械亦需准备,云梯、冲车不可或缺。”
“此事交由我与汤隆兄弟!”轰天雷凌振起身道,他擅长火器制造,对攻城器械亦有研究。
“好!诸位兄弟各司其职,加紧准备!半月之后,兵发东昌府!”宋江最终拍板。
就在梁山紧锣密鼓准备之际,北方的战报不断传来。金兵势如破竹,辽军节节败退,朝廷已正式下旨,以童贯为河北、河东路宣抚使,调集西军精锐北上,联金攻辽之势已成定局。
正如吴用所料,随着北方战事开启,朝廷对山东等地,尤其是对梁山的关注度明显下降,围困梁山的官兵虽未撤离,但巡逻力度大减,攻势也完全停止,似乎真的采取了“围而不攻,以待其毙”的策略。
这无疑给了梁山宝贵的准备时间。
半月之期转瞬即至。
这一日,梁山泊金沙滩上,旌旗招展,刀枪如林。数千精锐马步军士,在林冲、关胜、秦明、呼延灼等将领率领下,队列整齐,杀气腾腾。水军则由李俊、阮氏兄弟统领,负责运输与策应。
宋江、卢俊义、吴用、武松等核心头领立于点将台上。
宋江看着台下精神饱满、士气高昂的弟兄们,心中豪气顿生,朗声道:“弟兄们!朝廷无道,奸臣当权,北疆战火连天,南方民不聊生!那东昌府程万里,贪赃枉法,鱼肉百姓,天怒人怨!今日,我梁山替天行道,兵发东昌,开仓放粮,为民除害!”
“替天行道!为民除害!”
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直冲云霄!
“出发!”
随着宋江一声令下,大军开拔,战船扬帆,浩浩荡荡驶离水泊,向着东昌府方向,踏上了主动出击的征程!
梁山泊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