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天光微熹,薄雾尚未在栖霞坡完全散尽。风少正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气,将昨日激荡的心绪缓缓压下,再次踏上了通往擎云峰的险峻山道。
相较于昨日的陌生与艰难,今日的攀登似乎多了一份明确的目标感。他依旧需要手脚并用,谨慎地寻找每一个落脚点,对抗着凛冽的罡风,但心境已大不相同。脑海中回荡着师尊孙擎云那看似慵懒却深邃如渊的目光,以及那三座沉默的青石墓碑所承载的沉重往事,让他对即将到来的修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敬畏与期待。
当他再次踏上那片仅数丈方圆的峰顶平地时,孙长老已然在此。他并未扫地,也未品茗,只是负手立于悬崖之畔,眺望着脚下翻涌不休、浩瀚无边的云海。晨光将他的灰袍染上金边,山风拂动他花白的须发,那背影竟与这孤高险峻的擎云峰奇异地融为一体,仿佛他本就是这座山峰之魂。
“来了。”孙长老并未回头,声音平淡,却清晰地传入风少正耳中。
“弟子拜见师尊。”风少正恭敬行礼。
孙长老缓缓转过身,目光在风少正身上一扫,微微颔首:“气息比昨日沉稳了些,看来一夜休整,并未因昨日之事而心浮气躁。很好,修灵之道,首重静心。”
他走向那简陋的石桌旁坐下,示意风少正也坐。桌上依旧放着那粗陶茶壶,却并未斟茶。
“今日,便与你细说这武道与灵修之别,以及灵修入门之要。”孙长老开门见山,眼眸中再无平日的浑浊,而是清亮如晨星,仿佛能洞穿虚妄,“你既已亲身经历炼体之艰,可知武道修行,根本为何?”
风少正沉吟片刻,谨慎答道:“回师尊,弟子以为,武道修行,乃是以功法引动天地灵气,淬炼肉身气血,开拓丹田气海,凝聚真元法力。强筋骨,壮内腑,求的是肉身不朽,力破万法。一切神通威力,皆源于自身积蓄的磅礴能量与对天地灵气的驾驭。”
“不错,此乃世间正道,堂皇之途。”孙长老点点头,“武道修行,锤炼的是‘体’,是‘力’。如同匠人锤炼精铁,千锤百炼,方成利器。其力量源于自身,显于外物,强横无匹,境界分明,从炼体、聚气、凝元、乃至更高境界,层层递进,皆有清晰路径可循,威力立竿见影。”
他话锋一转:“然,灵修之路,却截然不同。”他的声音带着一种悠远的意味,“灵修,亦有称‘神修’、‘心修’者。其所修,并非肉身气血,亦非丹田法力,而是这里——”他抬起枯瘦的手指,轻轻点了点自己的眉心识海,“修的是‘神’,是‘魂’,是‘意念’,是精神本源之力!”
“精神本源之力?”风少正凝神细听,这个词他曾在那些蒙尘玉简中见过,却始终模糊。
“正是。”孙长老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你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与灵气并行,却更为内在、更接近生命本质的力量。它无关灵根优劣,不论气血强弱。武道修士,引气入体,炼化灵气为己用,存储于丹田气海。而灵修,感应的则是弥漫于天地万物、乃至自身魂灵深处的‘神念之力’,将其凝聚、锤炼于识海之中。”
“识海……”风少正若有所悟。
“识海,乃神魂居所,意识根源,其玄妙,远非丹田可比。”孙长老解释道,“强大的灵修,神念磅礴,一念起,可洞察秋毫,窥探虚妄,感知吉凶于未萌;一念动,可引动天地之势,万物皆为助力,甚至可干涉人心,幻化无形。其手段,更重‘巧’与‘妙’,重‘借’与‘御’,而非蛮力硬撼。”
风少正想起自己之前对战于莫然,正是凭借对环境的细微感知、步法的精妙计算和那看似取巧的火折阵法,方才险险逼平对手,这不正暗合了“借势”、“巧妙”之意?
孙长老仿佛看穿他的心思,淡淡道:“你前些日所为,虽粗糙,却已初窥‘借势’之门径。然那更多是源于你自身的战斗本能和对《流云步》、《苍御点阵图》的些许感悟,并非真正调动了精神力量。真正的灵修,神念一动,便可更清晰、更广阔地感知周遭天地气机流转,更能以神念直接引动、编织力量,而非仅仅依靠身体动作和材料布置。”
他顿了顿,语气凝重了几分:“然,灵修之路,其艰险,亦远超武道!”
“武道修行,若出差错,多是经脉受损,气血逆冲,修为倒退,总有挽回余地。而灵修,锤炼的是神魂意识!神念之力,玄奥莫测,却也脆弱危险。一旦修炼出错,心神失守,轻则意识混乱,陷入癫狂,成为痴傻之人;重则神魂受损,甚至魂飞魄散,连转世轮回的机会都渺茫!”
这番话如同重锤,敲在风少正心头,让他面色一肃,深刻明白了此道的凶险。
“故而,灵修入门,首重‘凝神’与‘感意’。”孙长老继续道,“需将散逸的心神意念收束如一,如同将漫天星辉凝聚为一点寒芒。心要静,意要纯,杂念不生,方能内视己身,外感天地。”
他伸出食指,在粗糙的石桌上轻轻一点。没有动用丝毫真气,但风少正却清晰地看到,桌面上一点微尘仿佛被无形的力量牵引,缓缓悬浮起来,围绕着他的指尖缓缓旋转。
“此非真气外放,亦非法术驱动,乃是以一丝凝练的神念,轻微干涉现世。”孙长老语气平淡,“此乃灵修最基础之能。神念愈强,所能感应、干涉的范围与精度便愈广愈强。高阶灵修,神念覆盖四方,万物皆为耳目;一念之间,可布下惊天阵法,可御使万千法器,甚至可神游太虚,洞悉法则。”
风少正看得心神摇曳,仿佛看到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在他眼前缓缓开启。这与他那“只进不出”、难以炼化灵气的体质,似乎找到了一条意想不到的出路!
“师尊,那该如何开始修炼这神念之力?”风少正忍不住问道,眼中充满了渴望。
孙长老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满意:“莫要心急。今日,我先传你‘基础凝神法’与‘呼吸感意诀’。此乃稳固心神、初步感应神念的根基法门。”
接下来,孙长老以极慢的语速,清晰地将两段古朴而玄奥的口诀传授给风少正,并详细解释了每一句的含义、修炼时的要点以及可能出现的错觉、幻象和应对之法。他强调心神守一,呼吸绵长,意念随呼吸沉浮,逐渐尝试去感应那存在于自身意识深处、虚无缥缈却又真实不虚的“神念”波动。
“灵修之初,无需灵气灌体,但需极静之地,无人打扰。这擎云峰,正是最佳所在。”孙长老道,“日后你每日清晨至此,于此处修炼此法。何时能初步凝神内视,清晰感应到自身神念如涓涓细流,方可进行下一步。”
风少正将口诀牢牢记住,心中默诵,只觉字字珠玑,蕴含深意。
“记住,”孙长老最后肃然道,“灵修之道,如履薄冰,步步惊心。贪功冒进,乃取死之道。稍有不适,立刻停止,宁缓勿急。你的体质特殊,于武道艰难,于灵修……或是一番机缘也未可知。但能否把握,皆看你自身心性与毅力。”
“弟子明白!定谨遵师尊教诲,稳扎稳打,绝不敢有半分急躁!”风少正郑重承诺。他深知,这或许是他打破自身桎梏,真正踏上强者之路的关键契机。
孙长老看着风少正眼中因接触新领域而燃起的灼热光芒,微微颔首,但随即面色转为严肃,声音也沉凝了几分:
“少正,你需谨记。灵修之道固然玄妙,能为你另辟蹊径,但绝非意味着你可以彻底摒弃武道锤炼。”
他站起身,走到悬崖边,指着下方翻涌的云海和远处隐约可见的、落剑门主峰上剑气冲霄的演武场方向。
“你需明白,在这落剑门,乃至整个修行界,武道仍是主流,是堂皇大道。绝大多数修士,终其一生都在锤炼气血,凝聚真元,追求肉身不朽,力破万法。即便是那些最终在精神力上有所成就的阵法大师、丹道宗师、或是修炼特殊瞳术、音律功法的强者,其根基,也无一不是建立在雄浑的武道修为之上!”
他转过身,目光锐利地看向风少正:“强大的精神力,需要一具足够坚韧的肉身作为‘容器’来承载!神念之力玄妙,却也反噬极大。若无强健的体魄支撑,每一次催动神念,都可能是在透支生命本源,如同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顷刻间便会枯萎干涸。”
风少正心中一凛,立刻想到了自己那“只进不出”、能量淤积的古怪体质。若强行修炼精神力而肉身跟不上,岂不是火上浇油?
孙长老似乎看穿他的担忧,继续道:“更何况,斗法搏杀,凶险万分。灵修手段固然诡谲难防,擅长远距离布阵、惑心、操控,但一旦被武道强者近身,哪怕对方修为只比你高出一两阶,其磅礴气血带来的压迫、迅疾如电的身法、以及那凝练无比的护体罡气,都足以在瞬息间撕碎你仓促布下的精神屏障和脆弱肉身!”
他语气加重,带着警示的意味:“到那时,莫说施展精妙灵术,你甚至连对方行动带起的罡风都承受不住!绝非危言耸听,一位盛怒的炼体高阶修士,其无意间散发出的杀气与威压,就足以让心神不稳的低阶灵修心神震荡,如遭重击,未战先怯,甚至直接昏厥过去!在绝对的力量和速度面前,许多精妙的神念运用,根本来不及施展便会夭折。”
“灵修与武道,于你而言,并非取舍,而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孙长老的声音如同洪钟,敲在风少正的心头,“肉身是舟,神念是桨。舟不坚固,何以远航?桨不有力,何以破浪?唯有舟坚桨利,方能在这浩瀚仙途之中,行稳致远。”
“弟子……明白了!”风少正深吸一口气,眼中灼热稍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沉稳的坚定。师尊的话如同冰水浇头,让他瞬间清醒,认识到前路的艰难与平衡的重要性。灵修是希望,但武道根基,绝不可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