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场的这些宝可梦,和人类社会接触比较多的,只有沙奈朵和甜舞妮了。
虽然各地都会过新年,但风俗习惯不同,过年的方式也有一定差异。
像是神奥的新年会挂御神酒,阿罗拉的新年则有海滩祈福等等活动。
头一次感受丰缘这边的新年氛围,她们不会不习惯吧?
“奈~”“妮妮~”
沙奈朵和甜舞妮对视一眼,摇了摇头。
神奥地区的新年传统确实和丰缘不太一样,但那边留给沙奈朵的,都是痛苦的回忆。
况且,银河队也从没让她感受过新年的氛围。
甜舞妮倒是想回去一趟,她对在哪过年倒是无所谓,可她那些小弟还都留在阿罗拉地区。
但仔细一想,那的人类对野生宝可梦向来很好,小弟们肯定被照顾得好好的,她其实没什么可操心的。
“这样啊,那我就放心了。”
“不过啊,总觉得你们来到农场后,有点放不开,不用太拘束了,想做什么就去做吧。”
白沐辰点点头,收回手中的常磐之力,若有所思。
甜舞妮那群小弟吗……
几分钟后,白沐辰带着沙奈朵和甜舞妮,走在了鑫鑫杂货店的门口。
“云涛哥,过年好啊,我来买点面粉,有什么推……没事了,你先忙吧。”
刚推开店门,喧闹的人声就扑面而来,收银台边上也排起了长队。
买鞭炮的、买彩带的、买年货的……基本半个小镇的中老年人都来买东西。
作为小镇唯一的商店,李云涛的店里也重新装修了一下,不仅到处都张灯结彩,还拉起了横幅——新年大酬宾,全场商品一律8折出售。
“沐辰啊,你自己找找吧,我这忙不过来了。”
“桀……”
见白沐辰过来,李云涛快速打了声招呼后,赶紧低下头继续忙活,手指在收银机上按得飞快。
老耿鬼也没闲着,一副苦瓜脸,郁闷地帮顾客把商品装袋。
呜呜,这些粗活,受伤那几年他都不用做的……
“了解。”
白沐辰比了个ok的手势,带着沙奈朵和甜舞妮在店里四处闲逛起来。
面粉……面粉……找到了!
他专注地看着面前最后一袋面粉,刚伸出手,就和另一只想抓向这袋面粉的粉嫩小手碰在了一起。
“白叔叔?过,过年好。”
小遥抬起头,见是白沐辰,把手缩了回来,仰着小脸,怯生生打了声招呼。
“是小遥呀,过年好啊,这袋面粉你拿去吧,我再看看有没有其他的。”
沐辰看着面前这个可爱的小萝莉,忍不住笑了笑,顺势把那袋面粉拿起来,放进了小遥的购物筐里。
不过,为啥非要叫他叔叔啊……
“哟,沐辰,好巧。”
这会,小田卷博士也走了过来,看着筐子里最后一袋面粉,伤脑筋地挠挠头,又拎了出来,递给白沐辰。
“唉,都怪我,这几天忙着做实验,一直忘买年货了,想不到这面粉这么紧销,算了,这袋就让给你吧,我去橙华市见见老朋友,顺便再买点。”
白沐辰摇摇头,将面粉推了回去。
“不必客气,这个天气坐车出远门也不方便,你和小遥拿着吧,我让直冲熊出去买点就行,他跑的快,来回也花不了多少时间。”
直冲熊:?
“哎,你别……”
“你俩干嘛呢?”
两人正谦让着,李云涛推着小推车,带着七八袋面粉走了过来,奇怪的看了他俩一眼。
将货架上的面粉补充完后,又推着小推车,匆匆忙忙去仓库搬其他货了。
“……”
“哈哈哈。”
空气瞬间安静,小田卷和白沐辰互相看了看对方,又看了看刚被填满的面粉货架,忍不住同时哈哈大笑起来。
在买好面粉和其他的一些年货后,小田卷看着收银台前面的长队,边等边聊起天。
“沐辰,你上次的茶叶味道可真不错,在哪里买的?我也去买点。”
“这个呀,是我在我家树上摘的,外面买不到,你喜欢的话,我再给你摘点就是了。”
白沐辰无所谓地摆摆手,世界树叶子而已,每天掉的叶子都被梦幻收集起来了,家里一大堆呢。
“你们呢,最近住的还习惯吗?过年不回城都地区了?”
“今年先不回啦,”小田卷摇摇头,看了眼远处正和沙奈朵和甜舞妮玩的开心的小遥,神色温柔。
“我的研究正在关键阶段,来回一趟太麻烦,更何况,我准备让小遥多接触些这里的宝可梦,培养培养她对宝可梦的兴趣。”
“这么早?” 白沐辰有些惊讶。
“联盟不是规定要满十八岁才能正式领取初始宝可梦,成为训练家吗?小遥现在才十岁吧?”
“哦对了,这事还没对外宣称,你不知道也正常。”
小田卷看着白沐辰疑惑的目光,耐心解释道:
“因为前段时间联盟发生了……一些事情,一直没有查明原因,联盟高层商议,为了整体提高各地区训练家能力素质,九大地区统一将宝可梦领取时间提前到10岁。”
“当然,丰缘的教育制度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等到过完年,会跟着大吾继任冠军的新闻一起告知民众。”
“原来是这样……”
白沐辰点点头,目光落在远处的小遥身上。
此刻,她面前的沙奈朵和甜舞妮正拉着小遥,跳着优雅的舞步,看着小遥激动地不断蹦蹦跳跳的,眼中满是小星星。
“爸爸,我长大了,也要收服好看的宝可梦!和她们一起跳舞!”
“哈哈,那你可要努力了哦。”
……
“各位,你们知道吗?在我的老家,有一道过年必吃的美食——饺子。”
傍晚,农场的厨房里,白沐辰带着大家和着面,缓缓开口:
“饺子,一开始被叫做娇耳,因为像耳朵而这么命名。”
“早年间,一位名叫张仲景的神医,为了帮助那些耳朵都冻烂了的乡亲们御寒治病,他用羊肉、花椒和药材包成耳朵形状的‘娇耳’,分给饥寒交迫的人们。”
“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一直从冬至吃到除夕,成功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
“到了新年这一天,人们为了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大年初一早上吃。”
“随着时间的飞逝,这种食物,也渐渐被人们称作饺子,成了过年必不可少的团圆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