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小说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三年不鸣隐锋芒,一飞冲天震四方。

问鼎中原豪气显,饮马黄河霸业昌。

宽宏能纳逆耳语,智略堪平乱世殇。

楚宫千载风云散,庄王英名万古扬。

开篇前插一嘴,帝王篇终于写完了,接下来便是我们的霸主篇,按照我们正常读史都是帝王将相,但在帝王和将相之间还有这么一批人,值得我们尊敬——霸主。

“成王败寇”如果红花没有绿叶映衬,那便不会那么耀眼。如果不是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吴广起义拉开反秦的大幕,那么岂会有后面的高祖刘邦一统大业?不是那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张角率领黄巾军掀开东汉王朝的最后一块“遮羞布”,又岂会有一统三国的魏晋王朝?不是那句“首战即决战,一战定乾坤”,陈友谅率领当时最强大的“航空母舰”与朱元璋在潘阳湖大战,又岂会让朱元璋完成一统天下的夙愿……

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不甘忍受封建王朝的压迫,奋起反抗,他们虽然失败了,但英雄伟绩值得我们敬佩。

我想了很久,不知从哪里开始,想来想去,还是从他这开始——楚庄王。因为“楚王问鼎”拉开了春秋的大幕舞台,将周王朝的最后一丝涟漪撕破,开启了一个诸侯争霸的局面。

公元前613年,楚穆王熊商臣前脚刚咽气,太子熊侣后脚就披上了楚王的冕旒,这便是后来震彻春秋的楚庄王。可谁也没料到,这位新王一上台,竟把楚国朝堂搅成了“酒馆子”——每天从早到晚,不是搂着美人喝酒,就是抱着乐器听歌,朝堂上的奏章堆得能埋住案几,他连眼皮都不抬一下。

底下的大臣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要知道,当时的楚国虽说也算大国,可周边的邻居没一个省油的:北边的晋国盯着中原霸权,东边的吴国在淮河边上跃跃欲试,就连南边的百越部落,都敢时不时来抢点粮食。老楚王在位时还能压得住场子,如今新王天天“躺平”,再这么下去,楚国迟早要被人啃得只剩骨头。

有个叫伍举的大夫,实在看不下去了,硬着头皮闯进王宫。一进门就看见楚庄王歪在榻上,左边搂着个舞姬,右边端着个酒樽,面前还摆着一排编钟,正听得眉飞色舞。伍举也不敢直接骂,只好拐着弯说:“大王,臣最近听说咱们楚国有只怪鸟,落在朝堂上三年了,不飞也不叫,您说这鸟是咋回事啊?”

楚庄王眯着醉眼瞥了他一眼,嘴角撇了撇:“你当我傻?这鸟我知道——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你先回去吧,该管的事,我心里有数。”伍举一听,心里咯噔一下,琢磨着大王这话不像随口糊弄,可转头再看楚庄王,又端着酒樽跟美人划起拳来,半点要“飞”要“鸣”的样子都没有。

接下来的两年多,楚庄王变本加厉。他不仅天天喝酒,还下了道命令:“谁敢进谏,直接砍头!”这下大臣们更不敢说话了,只能看着楚国的朝政一天天烂下去。有个叫苏从的大夫,性子急,看着自家国家快成了笑话,干脆抱着必死的决心闯进王宫,一进门就嚎啕大哭。楚庄王被他哭得烦了,放下酒樽问:“你哭啥?”苏从抹着眼泪说:“我哭我自己要死了,更哭楚国要亡了!我进谏您要杀我,可您天天这么折腾,楚国迟早要被晋国灭了,到时候您也成了亡国之君!”

这话要是换在以前,楚庄王指定拔刀就砍,可这次他却突然把酒杯一摔,站起身来,眼睛里没了半分醉意:“好!你这话没白说,从今天起,老子不喝了!”

没人知道楚庄王这三年到底在想啥。有人说他是故意装醉,看看谁是忠臣谁是奸臣;也有人说他是刚继位,怕底下的老臣不服,先藏着锋芒。可不管怎么说,这只“睡了三年的鸟”,终于要展翅了。

楚庄王说不喝就真不喝了,第二天一早就穿着朝服坐在朝堂上,把堆了三年的奏章全搬了出来,一本本亲自批阅。大臣们看着突然“开窍”的大王,都懵了——这还是那个天天醉醺醺的熊侣吗?

更让人意外的是,楚庄王不仅批奏章,还开始整顿朝堂。他先把这三年里顺着他喝酒、从不劝他的大臣抓了一批,说他们“误国误君”,要么流放要么降职;再把伍举、苏从这些敢进谏的大夫提拔起来,让他们分管军政大事。这一通操作下来,楚国朝堂立马换了个模样,那些混日子的官员再也不敢偷懒,都卯着劲干活。

可光整顿内部还不够,楚国的军队也得练。当时楚国的军队虽说人多,可军纪涣散,打仗的时候还能看见士兵偷偷摸鱼。楚庄王想了个办法——搞了场“军事演习”,可这场演习比真打仗还严。他让司马(管军队的官)蒍贾负责操练,谁要是敢违反军纪,不管官职大小,直接军法处置。

有一次演习,楚庄王的弟弟公子侧,仗着自己是王弟,偷偷喝了点酒,结果操练的时候迟到了。蒍贾二话不说,就把公子侧的战车给扣了,还把他的车夫拉出来打了三十鞭子。公子侧气得跑到楚庄王面前告状,说蒍贾不给自己面子。楚庄王却拍着桌子说:“他打得好!军纪面前,别说你是我弟弟,就是我本人犯了错,也得受罚!”公子侧被怼得没话说,只能灰溜溜地回去认罚。

这事传开后,楚国的士兵都知道新王是来真的,再也没人敢违反军纪。没过多久,楚国的军队就从“散沙”变成了“尖刀”,就等着找个机会试试锋芒。

可楚庄王心里清楚,要想当霸主,光靠军队硬还不够,还得有个能帮他出谋划策的“智囊”。他听说有个叫孙叔敖的隐士,特别有本事,就在云梦泽边上种地。楚庄王立马放下架子,亲自跑到云梦泽去请。

孙叔敖见楚庄王真的来请自己,也不含糊,跟他说了一大堆治理楚国的办法:比如修水利、劝农桑、改革赋税。楚庄王越听越觉得靠谱,当场就任命孙叔敖为令尹(相当于宰相)。孙叔敖也没让人失望,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修了个芍陂(在今安徽寿县),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之一,修好后能灌溉上百万亩田地,楚国的粮食产量一下子翻了好几倍,老百姓再也不用愁吃的了。

有了忠臣,有了强兵,还有了充足的粮食,楚庄王觉得,是时候让楚国在诸侯面前露一手了。

公元前606年,北方的陆浑戎(一个少数民族部落)不安分,老是骚扰周天子的地盘。周天子没办法,只能派人向楚国求救——毕竟当时楚国国力越来越强,是少数能打得过陆浑戎的国家。

楚庄王一听,觉得这是个好机会,既能卖周天子一个人情,又能趁机展示楚国的实力。他立马亲自带兵北上,没费多少劲就把陆浑戎打跑了。可打赢之后,楚庄王却没急着回国,反而带着军队开到了洛水边上——这地方离周天子的都城洛阳只有一步之遥。

周天子吓坏了,赶紧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军。王孙满一到楚营,就看见楚庄王穿着铠甲,坐在中军帐里,气场压得人喘不过气。楚庄王也没跟他客气,上来就问:“周天子宫里的那九个鼎,有多重啊?”

这话可把王孙满吓得不轻。要知道,那九个鼎是周天子的象征,叫“九鼎”,传说是大禹治水后铸的,代表着天下九州的统治权。谁要是问九鼎的重量,那意思就是“我想把天下抢过来”——这在以前,谁敢跟周天子这么说话?

王孙满定了定神,赶紧说:“大王,九鼎的重量不重要,重要的是天子的德行。当年大禹有德,老百姓才把九鼎给他;后来夏桀无德,九鼎就归了商汤;商纣无德,九鼎又归了周室。要是天子有德,就算鼎再轻,也没人敢动;要是天子无德,就算鼎再重,也保不住。现在周天子虽然势力不如以前,可德行还在,您问九鼎的重量,不太合适吧?”

楚庄王盯着王孙满看了半天,心里琢磨着:现在楚国虽然强,可要是真的跟周天子翻脸,其他诸侯肯定会联合起来打自己,划不来。他笑了笑,说:“你别紧张,我就是问问。我楚国要是想铸鼎,把兵器上的铜拆下来,也能铸出九鼎来。”说完,就下令撤军回国了。

虽然没真的把九鼎抢过来,可“问鼎中原”这事儿,让全天下的诸侯都知道了楚庄王的野心——楚国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偏安南方的国家了,现在的楚国,要跟晋国抢中原的霸权。

而晋国这边,也早就把楚国当成了头号对手。当时晋国的国君是晋灵公,可晋灵公是个昏君,天天就知道吃喝玩乐,还喜欢拿弹弓打大臣玩。晋国的大权,其实掌握在赵盾手里。赵盾知道楚庄王不好惹,就想先下手为强,联合其他诸侯一起对付楚国。

楚庄王也没闲着,他一边派人跟周边的小国结盟,一边盯着晋国的动静。很快,一场决定中原霸权的大战,就在邲城(今河南郑州东)拉开了序幕。

公元前597年,楚国先拿郑国开刀——郑国是晋国的小弟,老是跟着晋国对付楚国。楚庄王亲自带兵包围了郑国都城,郑国打了三个月,实在撑不住了,郑国国君光着膀子,牵着羊,出城向楚庄王投降。

晋国听说郑国投降了,立马派荀林父为中军元帅,带着六百辆战车去救郑国。可等晋军到了黄河边上,才知道郑国已经降楚了。荀林父就想:“既然郑国都降了,咱们就回去吧,别白打一场。”可晋国的副帅先縠不同意,说:“咱们晋国是中原霸主,要是连郑国都保不住,以后谁还听咱们的?必须跟楚国打!”

两边吵来吵去,没个结果。先縠干脆带着自己的部队,偷偷渡过黄河,准备跟楚军开战。荀林父没办法,只能下令全军渡河——总不能看着先縠的部队被楚军消灭吧?

楚庄王这边,早就知道晋军来了。孙叔敖劝他:“晋军人数不少,咱们不如先退一步,避免跟他们硬拼。”可楚庄王却摇了摇头:“我等这一天等了好几年了,今天必须跟晋国分个高下!”他一面派使者去晋军大营,假装要议和,麻痹晋军;一面偷偷调动军队,把晋军的退路给堵了。

晋军这边,本来就人心不齐,有的想打,有的想和,还有的想跑。荀林父连下几道命令,都没人听。就在这时候,楚军突然发起了进攻。晋军一下子就乱了套,士兵们争相逃命,挤在黄河边上,有的掉进河里淹死,有的被楚军砍死,还有的干脆当了俘虏。

这场仗打得有多惨?史书记载,晋军的战车被楚军缴获了一百多辆,楚军把这些战车和俘虏带到楚国,在宗庙面前举行了献捷仪式。而晋军逃跑的时候,士兵们抢着上船,怕被楚军追上,甚至把先上船的人的手指都砍断了,河里的断指多得能堵住船桨。

邲之战打赢后,楚国彻底取代了晋国的中原霸权。楚庄王带着军队,在黄河边上耀武扬威了一圈,然后才班师回朝。一路上,各个小国的国君都纷纷赶来拜见楚庄王,送钱送粮,表示愿意跟着楚国混。

楚庄王回到楚国后,并没有骄傲自满。他知道,要想长久地保住霸权,还得善待百姓,整顿内政。他让孙叔敖继续改革制度,减轻赋税,鼓励老百姓种田养蚕;还下令减少宫殿的修建,把省下来的钱用在军队和民生上。楚国的国力,在这时候达到了顶峰。

楚庄王虽然打仗厉害,可并不是个嗜杀的人。有一次,楚国和陈国发生了冲突,楚庄王带兵攻占了陈国的都城。手下的大臣们都劝他:“大王,陈国这么不听话,干脆把它改成楚国的一个县,这样以后就没人敢跟咱们作对了。”

楚庄王却摇了摇头:“我打陈国,是因为陈国的国君杀了忠臣,不是为了吞并它。要是我把陈国灭了,其他小国肯定会害怕,以后谁还敢跟楚国交朋友?”他不仅没灭陈国,还帮陈国选了个新的国君,让陈国继续存在下去。

还有一次,楚庄王宴请大臣,喝到一半的时候,蜡烛突然灭了。有个大臣趁黑,偷偷摸了一下楚庄王身边的许姬(楚庄王的妃子)的手。许姬很生气,一把扯掉了那个大臣帽子上的缨带,然后跟楚庄王说:“大王,刚才有人摸我,我把他的缨带给扯下来了,您赶紧点上蜡烛,看看是谁!”

大臣们都吓得不敢说话,心想这个摸许姬的人肯定死定了。可楚庄王却笑着说:“今天大家喝得这么高兴,摸一下许姬算什么?再说了,酒后失态,也是常有的事。”他下令让所有大臣都把帽子上的缨带扯下来,然后才点上蜡烛。这样一来,就没人知道是谁摸了许姬。

后来,楚国和晋国打仗,有个叫唐狡的将领,特别勇猛,冲在最前面,杀了很多晋军,还救了楚庄王一命。打完仗后,楚庄王问唐狡:“你为什么这么拼命?”唐狡跪下来说:“大王,当年在宴会上摸许姬的人,就是我。您不仅没杀我,还帮我掩饰,我这辈子都得报答您的恩情!”

楚庄王这才明白过来,他当初的一个“宽容”,竟然换来了一个将领的死力相报。这件事也让他更加明白:当霸主,不光要靠武力,还要靠德行——只有让人心服,才能真正长久。

可再厉害的霸主,也躲不过生老病死。公元前591年,楚庄王病重。他知道自己快不行了,就把太子熊审叫到身边,嘱咐他:“我死了以后,你要好好听孙叔敖和伍举的话,别学我年轻时那样贪玩。楚国的霸权来之不易,你一定要守住。”

没过多久,楚庄王就去世了,享年四十来岁。太子熊审继位,就是楚共王。楚庄王虽然走了,可他留下的楚国,却是当时天下最强大的国家——东边的吴国不敢惹,北边的晋国被打怕了,南边的百越乖乖臣服,中原的小国都听楚国的号令。

《左传》里评价楚庄王:“庄王围宋,军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于是使司马子反乘堙而窥宋城。宋华元亦乘堙而出见之……子反曰:‘诺,勉之矣!吾军亦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揖而去之。反于庄王。庄王曰:‘何如?’对曰:‘宋城中食尽,易子而食,析骸而爨。’庄王曰:‘甚矣,惫!虽然,吾今取此,然后而归尔。’子反曰:‘不可。臣闻之,以信为本,信亡则国危,臣敢以死告。’庄王曰:‘诺,舍而止。’”这段话讲的是楚庄王围宋时,知道宋国百姓受苦,虽然能打赢,却因为“信”而撤兵,足见他不是个只懂武力的暴君,而是个有仁心的霸主。

楚庄王的一生,堪称春秋时期最精彩的“逆袭剧本”——从一个被人骂“昏君”的酒色之徒,到一个让诸侯敬畏的中原霸主,他用了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就把楚国带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有人说,楚庄王的成功,是因为他会“装”——装了三年的昏君,骗了所有的人,最后才突然发力。可实际上,那三年的“装”,更像是他的“蛰伏期”——他在观察朝堂,在等待时机,在琢磨怎么才能把楚国治理好。要是他真的是个昏君,就算装得再像,也不可能一上台就整顿朝政、重用人才。

还有人说,楚庄王的成功,是因为他运气好——遇到了伍举、苏从这样的忠臣,遇到了孙叔敖这样的能臣。可运气从来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要是楚庄王没有识人的眼光,没有用人的魄力,就算有再多的人才,也不可能为他所用。孙叔敖一开始只是个隐士,要是楚庄王没有亲自去请,孙叔敖可能一辈子都在云梦泽种地;伍举、苏从一开始只是普通的大夫,要是楚庄王没有听他们的进谏,他们可能早就被其他昏君杀了。

楚庄王的“霸主密码”,其实就两个字:“度”和“德”。

“度”就是有分寸——他知道什么时候该“装”,什么时候该“醒”;知道什么时候该打,什么时候该放;知道什么时候该刚,什么时候该柔。问鼎中原的时候,他没有真的跟周天子翻脸,因为他知道“过犹不及”;邲之战打赢后,他没有赶尽杀绝,因为他知道“穷寇莫追”;放过摸许姬的唐狡,因为他知道“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德”就是有德行——他不贪财,不嗜杀,不欺小国,不虐百姓。灭陈国却不占陈国的土地,是因为他不想让诸侯寒心;围宋国时明知能打赢却撤兵,是因为他不忍心看百姓“易子而食”;整顿朝堂时只罚奸佞不滥杀,是因为他知道“得人心者得天下”。《左传》里说他“以信为本”,不是空话——他对唐狡的宽容、对陈国的守信、对百姓的体恤,都是“德”的体现。

反观同时期的其他诸侯,晋灵公拿弹弓打大臣,齐懿公抢人老婆,秦桓公出尔反尔,这些人要么靠暴力压服别人,要么靠阴谋算计对手,可最后都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楚庄王能成为“春秋五霸”里最让人信服的一位,靠的就是“度”和“德”——武力只是他的“后盾”,德行才是他的“根基”。

楚庄王死后,楚国虽然还保持了几十年的霸权,可后来的国君要么刚愎自用,要么昏庸无能,慢慢就把他打下的基业败光了。到了战国时期,楚国虽然还是“七雄”之一,可再也没有出现过像楚庄王这样的人物,最后只能被秦国所灭。

可楚庄王的故事,却一直流传了下来。人们记住的,不是他打赢了多少仗,不是他抢了多少土地,而是他“一鸣惊人”的逆袭,是他“问鼎中原”的气魄,是他放过唐狡的宽容,是他不占陈国的仁厚。就像开篇那首《浪淘沙令》里写的:“谁道英雄无蛰伏?千古传讹。”真正的英雄,从来不是一开始就光芒万丈的,而是能在蛰伏时沉下心,在崛起时守住心,这样的人,才能真正称得上“千古一帝”(此处指春秋时期的霸主级君主)。

直到今天,人们说起“一鸣惊人”,还会想到楚庄王;说起“问鼎中原”,还会想到楚庄王;说起春秋时期的霸主,楚庄王的名字,永远是绕不开的一个。他用自己的一生,告诉了后人一个道理:真正的强大,不是靠拳头,而是靠脑子和良心——脑子决定你能走多快,良心决定你能走多远。

参考《史记》

天才小说推荐阅读:灭世武修大唐:战功改命先蹲四年大牢游戏民国无渊大地万古神尊云澜乱世志我在明朝当国公汉天子我横扫异族时,三国诸侯还在摸鱼进击的刘备大明:朱元璋,咱家老五杀疯了万古杀帝北隋军神穿越水浒之大王要低调人在水浒,正在造反当东方文化主宰世界开局穿越亡国之君,反手攻略敌国女帝公子千秋苏厨视频通古代,李二变身蜀汉通天代天下第一权臣暴君的粉嫩娘亲皇后怀我孩子了,气炸李世民!大明闲人大秦海晏:嬴傒复辟记开局给古人播放九叔电影武侠穿越,开局学会杨家枪封州王娶妻靠抽签:老婆是在逃女帝公主,快请陛下赐婚吧诸侯争夺天下,你却偷偷发展征服天国之曙光时代乞讨半年,侯府全家跪求我原谅大秦镇王侯汉威四海人在亮剑,我的麾下猛将如云别刺激孤,孤不傻了君临天下满门忠烈被流放,嫂嫂助我平天下老爹入赘将军府,千金姐姐把我宠上天抗战之还我河山我在大宋贩卖焦虑三国:一切皆可游戏化亮剑:摊牌了,我老李就是有文化开局:败家子遭未婚妻上门退婚异界,我们一家三口一起过日子清泉明月大明铁骨大明武帝崇祯宋时行饥荒年,我靠投喂女帝,成为全球首富!
天才小说搜藏榜:闯旗大唐面首开局侠唐夫君!生娃这种事不能靠走量啊三国之开局召唤樊梨花煌煌帝国之大秦你呀就缺一味药三国之制霸寰宇绝色至尊:邪王,放肆疼!捡个王爷来种田武林帝国开局登基:我还能活几天穿越三国之骑砍风云你和本侯提和离,我转头娶公主枭起传神医娘亲:团宠萌娃太抢手穿越三年,你跟我说这是大唐?三国:刘备抛弃?我截胡糜夫人明末枭臣逍遥小里正三国之龙战八方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三国:我,廖化,最强先锋大唐极品闲人边荒枭龙大唐之最强驸马火爆爱妃开天鸿蒙诀两界穿越:我打造了一座现代城抗日小山传奇傻王嗜宠:鬼医盗妃大唐神级太子他逃她追,王妃逐渐黑化富婆启动计划迁徙的三国城堡万世秦疆大明1642长安烬长月烬明超次元战争游戏天灾年,我囤养了古代女将军塑晋锦衣卫创始人沙雕网友援北伐帝国猛将策马大明奋斗在元朝的小汉奸科举:染布郎之子的状元之路我与着名帝皇们的争霸人生三国之吕布天下贞观荣耀
天才小说最新小说:白话明太祖实录大周皇商三国:玄行天下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我在水浒:开局召唤韦一笑水浒新梦神州明夷录社畜穿越:靠摆烂当侯,卷王老爹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黄天当道之黄巾风云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凉州雪:徐骁风云录月照寒襟浮世离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割据势力的小透明是千古一帝?重生杨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三国:大汉第一毒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衙役凌云志掠夺气血之黄巾战场大明:马皇后护孙,太子爷造反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三岁觉醒学习系统,读书科举做官我的发小是朱元璋九两金乡野奇途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这金手指?灵言催眠为所欲为水浒:从二龙山开始聚义被书童告抢功名,我琴棋书画打脸大宋闲医反贼大明MC系统李二废我太子,我请大唐赴死!大秦:朕让你修长城,你造高达?红楼新君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文明火种重生:穿越明末日本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锦衣异世录之铁血锦衣卫原始时代的崛起之路千年一瞬白发如月汉阙惊澜反清复华,成为日不落帝国从死囚到统帅大楚风云传悍卒!从壮丁开始逐鹿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