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小说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半生储位伴药炉,龙潜三十载身孤。

刚扶玉玺安天下,却付江山与子夫。

革弊政,起贤徒,昙花一现永贞图。

可怜壮志随云散,只留青史叹命途。

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正月,长安城飘着那年最后一场雪,东宫少阳院的药味比御膳房的肉香还浓。李诵坐在窗边,看着檐角的冰棱往下滴水,手里攥着的《倚天屠龙记》翻了半页没动——不是不想动,是右手抬不起来了。

这年他四十四岁,当太子已经二十六年。

二十六年前,他还是个能拉三百斤弓、跟父皇德宗在行宫并肩打叛军的热血青年。那年朱泚造反,德宗带着一家老小往奉天跑,半道上粮食吃完了,李诵揣着几个麦饼徒步护驾,脚底板磨出血泡都没哼一声。德宗当时摸着他的头说:“吾儿类我。”可谁能想到,二十多年过去,“类我”的儿子先熬成了药罐子。

要说李诵这太子当得,那叫一个“忍”字诀练到满级。德宗脾气爆,又爱猜忌,宰相换了一茬又一茬,李诵愣是没跟任何一任宰相走太近。

早年卢杞当宰相,这人是出了名的“奸相”,天天给德宗灌迷魂汤,满朝文武敢怒不敢言。有人劝李诵:“太子您得说说,再这么下去朝堂要乱了!”李诵摇摇头:“父皇选的宰相,我要是瞎掺和,不成了挑拨父子关系?”后来卢杞倒台,德宗问他:“当年你咋不提醒我?”李诵还是那套话:“儿臣只知尽孝,不懂朝政。”德宗听完,反倒觉得这儿子稳重。

可稳重归稳重,架不住常年担惊受怕。德宗晚年多疑,连自己亲儿子都防着,东宫的人只要跟外臣多说一句话,保准被锦衣卫(当时叫神策军)盯上。李诵白天得陪着德宗处理奏章,晚上还得琢磨怎么别说错话,久而久之,这心劲儿就熬没了,身体也垮了。

贞元二十年九月,李诵突然中风,嘴歪眼斜,话都说不利索了。德宗听说后,踩着雪就往东宫跑,一进门看见儿子躺在床上,连端碗的力气都没有,老皇帝当场就哭了:“吾儿苦矣!”从那以后,德宗天天派人送药,可李诵的病就像烂泥潭里的石头,怎么捞都捞不起来。

《旧唐书·顺宗本纪》里写:“二十年九月,太子有疾,不能朝。上忧之,数自临视。”就这短短一句话,藏着多少父子间的无奈——老子怕儿子熬不过自己,儿子怕自己熬不到登基,偏偏俩人都没说破。

转过年来正月,德宗也病了。老皇帝躺在病床上,最惦记的还是儿子的病,好几次想召见李诵,可又怕看见儿子那副模样伤心。直到正月二十三,德宗快不行了,拼着最后一口气叫人把李诵抬过来。父子俩对视一眼,德宗想说什么,可喉咙里只发出“嗬嗬”的声音,李诵趴在床边,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掉,却连一句“父皇”都说不出来。

当天晚上,德宗驾崩。宫里顿时乱成一锅粥——老皇帝没了,新皇帝是个中风的病人,连登基大典都没法主持,这要是传出去,藩镇会不会造反?宦官会不会作乱?

多亏了宰相卫次公还算镇定,他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拍着桌子喊:“太子虽有疾,天下属心久矣!若立他人,必大乱!”这话算是定了调子。正月二十四,李诵在太极殿登基,是为唐顺宗。

可谁都没想到,这位熬了二十六年的太子,登基后只当了一百八十六天皇帝。

顺宗登基那天,场面有点尴尬。按规矩,新皇帝得站在太极殿的龙椅前,接受百官朝拜,可顺宗连站都站不稳,最后是宦官扶着他,半坐半靠在龙椅上,连“平身”两个字都说得含糊不清。

可就是这么个连话都说不利索的皇帝,一上台就搞了场大动作——史称“永贞革新”。

顺宗心里跟明镜似的:自己身体不行,要是不趁着刚登基的劲儿干票大的,等哪天撑不住了,这江山就成了宦官和藩镇的囊中之物。他早就暗地里培养了一群心腹,为首的是王叔文和王伾,还有柳宗元、刘禹锡这些后来被称为“二王八司马”的官员。

这群人里,王叔文最有本事,也最敢干。顺宗登基第二天,王叔文就以皇帝的名义下了两道圣旨:第一道,废除“宫市”;第二道,废除“五坊小儿”。

先说这“宫市”,就是皇宫里的人到市面上买东西,说是买,其实跟抢差不多。宦官拿着一块破布,就能说这是“御用布料”,要你十匹好布的钱,你还不敢不给。有个农夫拉着一车柴去卖,宦官过来就说:“这车柴宫里要了,给你半匹布当钱。”农夫不答应,宦官直接把柴抢走,还把农夫打了一顿。这事传到顺宗耳朵里,他气得拍桌子(当然,是左手拍的),所以登基第一件事就是废宫市。

再说说“五坊小儿”,五坊是皇宫里养雕、鹰、鹞、鹘、狗的地方,这些管五坊的宦官就叫“五坊小儿”。他们比宫市的宦官还横,到了老百姓家里,说是“皇家养的鹰要喝水”,就得让你端最好的茶;要是说“狗饿了”,就得给肉吃,不给就砸你家东西。顺宗废了五坊小儿,老百姓听说后,街上放鞭炮的比过年还热闹。

《新唐书·顺宗本纪》里记:“罢宫市,罢五坊小儿。”就这七个字,背后是多少百姓的苦,又是多少宦官的恨。

可顺宗没停手,他知道,宦官最厉害的不是抢东西,是手里有兵权。当时神策军的兵权全在宦官手里,顺宗想把兵权收回来,交给自己信任的大臣。王叔文推荐了范希朝和韩泰,让他们去接管神策军。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宦官头子俱文珍当场就炸了:“兵权是咱们的命根子,给了他们,咱们还活不活?”他连夜召集其他宦官,跑到顺宗面前哭哭啼啼:“陛下,神策军是保卫皇宫的,要是交给外人,万一他们造反,谁来保护您?”

顺宗本来身体就不好,被宦官这么一闹,气得头晕眼花,话都说不出来。王叔文想再争辩,可宦官根本不给机会,直接把范希朝和韩泰挡在神策军军营外,俩人连军营的门都没进去。

兵权没拿回来,顺宗的身体也越来越差。到了三月,他连早朝都没法上了,所有奏章都得靠王叔文等人先看完,再念给他听,他点头就准,摇头就驳回。可这么一来,满朝文武都觉得:这皇帝跟个傀儡似的,实权都在王叔文手里。

藩镇也开始闹事。淮西节度使吴少诚上书,说王叔文“专权乱政”,要求顺宗把王叔文撤职。俱文珍趁机联合几个老臣,天天在顺宗面前说王叔文的坏话,说他“想谋反”“想架空皇帝”。

顺宗心里清楚王叔文是忠臣,可他自己说话没人听,身体又撑不住,只能眼睁睁看着王叔文被排挤。五月,俱文珍等人逼着顺宗下旨,让王叔文去当渝州司户参军,把他赶出了长安。

王叔文走的那天,天上下着小雨。他骑着马出长安城门,回头看了一眼皇宫,叹了口气:“吾志未竟,奈何天不假年!”我们中学课本里学的“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说的就是刘禹锡和王叔文这群人的遭遇。

王叔文被赶走后,顺宗的日子更不好过了。俱文珍等人见顺宗没了靠山,就开始琢磨着换皇帝。他们选中的人,是顺宗的长子李纯——也就是后来的唐宪宗。

六月,俱文珍带着一群宦官和老臣,跑到顺宗的病榻前,说是“百官请求陛下立太子”。顺宗躺在床上,看着这群人虎视眈眈的样子,心里明白:自己要是不答应,指不定会出什么事。他颤抖着抬起左手,在立太子的诏书上画了个圈。

几天后,李纯被立为太子。俱文珍还不满足,又开始逼着顺宗退位。七月,宫里传出消息:顺宗“自愿”退位,当太上皇,太子李纯登基。

《旧唐书·顺宗本纪》里写:“永贞元年八月庚子,诏曰:‘朕以寡德,纂承大统……今传位于皇太子,宜令所司择日册命。’”这道圣旨,说是顺宗“自愿”,可谁都知道,背后是宦官的逼迫。

退位那天,顺宗被人从病床上扶起来,换上太上皇的衣服,送到兴庆宫居住。他看着儿子李纯穿着龙袍,接受百官朝拜,嘴唇动了动,却什么都没说。也许他想起了二十六年的太子生涯,想起了刚登基时的雄心壮志,想起了王叔文那群还没来得及施展抱负的大臣,可现在,这一切都成了泡影。

李纯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把“二王八司马”全贬到偏远地方。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刘禹锡被贬到朗州,其他几个人也没好下场。永贞革新就像一场短暂的烟火,刚点亮夜空,就熄灭了。

顺宗当了太上皇之后,身体越来越差。他住在兴庆宫,身边只有几个老宫女伺候,想见儿子李纯一面都难。有时候他坐在窗边,看着远处的皇宫,能看一整天,嘴里还念叨着“王叔文”“改革”之类的话,可没人听得懂,也没人愿意听。

元和元年正月,顺宗在兴庆宫驾崩,享年四十六岁。从登基到驾崩,不过一年多时间,真正掌权的日子,更是只有短短一百多天。

《新唐书》里评价顺宗:“顺宗之为太子也,留心艺术,善隶书。德宗之世,天下多故,太子常忧惧,不能言。及即位,锐意改革,而疾已甚,在位七月而逊位。”这段话算是公允,可也藏着惋惜——要是顺宗身体好点,要是他能多掌权几年,唐朝的命运,会不会不一样?

顺宗死了,可关于他的议论没停过。有人说他是个可怜的皇帝,半生熬太子,登基就生病,最后被宦官逼着退位,一辈子都在憋屈中度过;也有人说他是个有魄力的皇帝,明知自己身体不行,还敢跟宦官、藩镇叫板,搞永贞革新,虽败犹荣。

其实顺宗这一生,就像他登基时那场雪——来得突然,去得也快,可雪化了之后,总有人记得,曾经有过那么一场雪,想把长安的脏东西都盖住。他搞的永贞革新,虽然只维持了一百多天,可废除宫市、五坊小儿,实实在在帮老百姓解了困;他想收回兵权,虽然没成功,可也让后来的皇帝知道,宦官专权是个大麻烦。

就像刘禹锡在《玄都观桃花》里写的:“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顺宗虽然走了,可他的革新精神,他的那份不甘,却一直留在了唐朝的历史里。后来宪宗虽然贬了“二王八司马”,可也吸取了顺宗的教训,打压藩镇,整顿朝政,开创了“元和中兴”,说不定在某个深夜,宪宗也会想起自己的父亲,想起那个躺在病榻上还想改革的皇帝。

顺宗的故事,说到底,是一个普通人在皇权旋涡里的挣扎。他不是什么千古一帝,没有唐太宗的雄才大略,也没有唐玄宗的风流倜傥,可他有一颗想让天下变好的心,哪怕自己只有一百多天的时间,哪怕自己连话都说不利索,他也想试试。

这就够了。

毕竟,不是每个皇帝都能开创盛世,可只要心里装着老百姓,只要敢为天下先,就算只当一百多天皇帝,也值得被记住。

参考《新唐书》《资治通鉴》

天才小说推荐阅读:灭世武修大唐:战功改命先蹲四年大牢游戏民国无渊大地万古神尊云澜乱世志我在明朝当国公汉天子我横扫异族时,三国诸侯还在摸鱼进击的刘备大明:朱元璋,咱家老五杀疯了万古杀帝北隋军神穿越水浒之大王要低调人在水浒,正在造反当东方文化主宰世界开局穿越亡国之君,反手攻略敌国女帝公子千秋苏厨视频通古代,李二变身蜀汉通天代天下第一权臣暴君的粉嫩娘亲皇后怀我孩子了,气炸李世民!大明闲人大秦海晏:嬴傒复辟记开局给古人播放九叔电影武侠穿越,开局学会杨家枪封州王娶妻靠抽签:老婆是在逃女帝公主,快请陛下赐婚吧诸侯争夺天下,你却偷偷发展征服天国之曙光时代乞讨半年,侯府全家跪求我原谅大秦镇王侯汉威四海人在亮剑,我的麾下猛将如云别刺激孤,孤不傻了君临天下满门忠烈被流放,嫂嫂助我平天下老爹入赘将军府,千金姐姐把我宠上天抗战之还我河山我在大宋贩卖焦虑三国:一切皆可游戏化亮剑:摊牌了,我老李就是有文化开局:败家子遭未婚妻上门退婚异界,我们一家三口一起过日子清泉明月大明铁骨大明武帝崇祯宋时行饥荒年,我靠投喂女帝,成为全球首富!
天才小说搜藏榜:闯旗大唐面首开局侠唐夫君!生娃这种事不能靠走量啊三国之开局召唤樊梨花煌煌帝国之大秦你呀就缺一味药三国之制霸寰宇绝色至尊:邪王,放肆疼!捡个王爷来种田武林帝国开局登基:我还能活几天穿越三国之骑砍风云你和本侯提和离,我转头娶公主枭起传神医娘亲:团宠萌娃太抢手穿越三年,你跟我说这是大唐?三国:刘备抛弃?我截胡糜夫人明末枭臣逍遥小里正三国之龙战八方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三国:我,廖化,最强先锋大唐极品闲人边荒枭龙大唐之最强驸马火爆爱妃开天鸿蒙诀两界穿越:我打造了一座现代城抗日小山传奇傻王嗜宠:鬼医盗妃大唐神级太子他逃她追,王妃逐渐黑化富婆启动计划迁徙的三国城堡万世秦疆大明1642长安烬长月烬明超次元战争游戏天灾年,我囤养了古代女将军塑晋锦衣卫创始人沙雕网友援北伐帝国猛将策马大明奋斗在元朝的小汉奸科举:染布郎之子的状元之路我与着名帝皇们的争霸人生三国之吕布天下贞观荣耀
天才小说最新小说:红楼:我的护卫生涯从黛玉开始穿越明末:我成了海岛奇兵铁马冰河肝胆照白话明太祖实录大周皇商三国:玄行天下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我在水浒:开局召唤韦一笑水浒新梦神州明夷录社畜穿越:靠摆烂当侯,卷王老爹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黄天当道之黄巾风云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凉州雪:徐骁风云录月照寒襟浮世离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割据势力的小透明是千古一帝?重生杨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三国:大汉第一毒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衙役凌云志掠夺气血之黄巾战场大明:马皇后护孙,太子爷造反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三岁觉醒学习系统,读书科举做官我的发小是朱元璋九两金乡野奇途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这金手指?灵言催眠为所欲为水浒:从二龙山开始聚义被书童告抢功名,我琴棋书画打脸大宋闲医反贼大明MC系统李二废我太子,我请大唐赴死!大秦:朕让你修长城,你造高达?红楼新君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文明火种重生:穿越明末日本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锦衣异世录之铁血锦衣卫原始时代的崛起之路千年一瞬白发如月汉阙惊澜反清复华,成为日不落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