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小说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生在盛唐繁华里,偏逢羯鼓惊尘。

东宫数载怕沾身。马嵬坡下泪,灵武续乾坤。

平乱功成身已病,宫闱又起风云。

一生劳苦为谁奔?史书留笔墨,功过任人论。

唐玄宗天宝年间的长安,那是神仙看了都想落户的地界——朱雀大街上的胡商能说三种方言,曲江池的游船里飘着杨贵妃爱吃的荔枝香,就连宫墙根下卖胡饼的小贩,都敢跟路过的官员扯两句今年荔枝收成咋样。

但有个人,却觉得这繁华长安是座镀金牢笼,这人就是时任太子的李亨,也就是后来的唐肃宗。

李亨这太子当得,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全天24小时待机,全年365天背锅。他爹李隆基早年是个狠角色,杀韦后、平太平公主,一手开创开元盛世,可到了晚年,眼里只有杨贵妃和安禄山,连亲儿子都得靠边站。更要命的是,当时朝堂上还有个职业太子克星——宰相李林甫。

李林甫这人,史书里说他口有蜜,腹有剑(《旧唐书·李林甫传》),对付太子那叫一个专业。李亨刚当上太子没两年,李林甫就唆使人告太子的小舅子韦坚谋反,硬是把韦家一锅端了。李亨吓得连夜跟老婆韦氏离婚,理由是我跟这家人不熟,活生生把结发妻子推出去挡枪。

可李林甫没打算放过他。没过多久,又有人告太子的好友皇甫惟明想拥立太子,李隆基不管三七二十一,把皇甫惟明杀了,还把李亨叫到宫里骂了一顿。李亨吓得当场哭晕过去,醒来后又赶紧跟另一个老婆杜氏离婚,理由还是我跟这家人不熟。

就这么着,李亨当了十几年太子,离了两次婚,身边的亲信死的死、贬的贬,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摸自己的脖子——看看脑袋还在不在。《资治通鉴》里记载,那段时间李亨常忧惧,鬓发斑白,才三十多岁的人,头发都快全白了,活像个五十岁的老头。

有人可能会问,李亨就不会反抗吗?反抗?那是找死。他爹李隆基是什么人?连自己亲姑姑太平公主都能杀,要是李亨敢露出半点不臣之心,估计第二天就该暴病身亡了。所以李亨只能忍,像个缩头乌龟似的,每天除了上朝就是待在东宫看书,连跟大臣多说一句话都不敢。

就这么熬啊熬,熬到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终于熬出了点——安禄山反了。

安禄山这小子,早年是李隆基的宠臣,肚子大得能装下一个小桌子,跳胡旋舞能把自己转成陀螺,还认了杨贵妃当干娘,每天一口一个叫得比亲儿子还亲。可就是这么个乖儿子,突然带着十五万大军造反,口号是诛杨国忠,清君侧。

李隆基一开始还不信,说安禄山这小子那么乖,怎么可能反?肯定是有人造谣。结果安禄山的大军一路势如破竹,没几个月就打下了洛阳,自称大燕皇帝。李隆基这才慌了神,赶紧派哥舒翰去守潼关。

可这时候,宰相杨国忠又出来添乱了。杨国忠是杨贵妃的哥哥,没啥本事,就会拍皇帝马屁。他怕哥舒翰手握重兵威胁自己,就天天在李隆基耳边说哥舒翰按兵不动,肯定是想谋反。李隆基晚年脑子不好使,居然真信了,逼着哥舒翰出关迎战。

哥舒翰没办法,只能哭着领兵出关,结果中了安禄山的埋伏,十几万大军全军覆没,潼关也丢了。潼关一丢,长安就成了一座孤城,李隆基吓得连夜带着杨贵妃、杨国忠和少数亲信逃出了长安,连文武百官都没通知。

李亨也跟着一起逃,只不过他的心情比李隆基复杂多了——一方面,他怕安禄山的军队追上来把自己杀了;另一方面,他又觉得这可能是自己的机会。毕竟,乱世出英雄,也出皇帝。

李隆基一行人逃到马嵬坡(今陕西兴平)的时候,出事儿了。

当时随行的士兵又饿又累,一个个怨气冲天,都觉得是杨国忠和杨贵妃害他们落到这步田地。龙武大将军陈玄礼一看士兵们快哗变了,就找到李亨的亲信李辅国,说现在士兵们都想杀杨国忠,要是咱们不顺应军心,说不定连太子殿下都要遭殃。

李亨这时候心里犯了嘀咕:杀杨国忠倒是好,可杨国忠是杨贵妃的哥哥,杀了他,杨贵妃能饶了自己吗?他爹李隆基能饶了自己吗?所以李亨没敢表态,只是说这事得从长计议。

可士兵们没耐心等从长计议。当天下午,杨国忠骑马经过驿站门口,士兵们突然冲出来,大喊杨国忠谋反,上去就把他砍了,还把他的脑袋挂在驿站门口示众。紧接着,士兵们又围住了李隆基的帐篷,要求李隆基杀了杨贵妃。

李隆基这时候还想护着杨贵妃,说杨贵妃深居宫中,怎么会知道杨国忠的谋反计划?可陈玄礼说将士们杀了杨国忠,要是杨贵妃还在陛下身边,将士们心里不安,恐怕会出更大的乱子(《旧唐书·杨贵妃传》)。

李隆基没办法,只能让高力士把杨贵妃带到佛堂里,用一条白绫把她勒死了,也就是史书里说的遂缢死于佛室。杨贵妃死的时候才三十八岁,一代美人就这么香消玉殒了。

李亨在旁边看着这一切,心里是又惊又喜。惊的是士兵们居然敢逼宫杀贵妃,喜的是杨国忠死了,自己最大的仇人没了,而且他爹李隆基经此一役,威望大减,自己的机会来了。

果然,马嵬坡兵变之后,李隆基想继续往四川逃,可士兵们不愿意——四川那地方偏僻,到了那儿就等于放弃中原了。这时候,有人提议太子殿下应该留下来,收拾残兵,收复长安。士兵们一听,纷纷响应,都跪在李亨面前请他留下。

李隆基一看这架势,知道自己留不住李亨了,只能叹口气说朕老了,不中用了,收复中原的事儿就交给你了。然后,李隆基带着少数人往四川逃,李亨则带着一部分士兵往灵武(今宁夏灵武)去了。

这一别,父子俩就再也没见过面,而且李亨的命运,也从这一刻开始彻底改变。

李亨带着士兵往灵武走的时候,那叫一个惨。一路上缺粮少药,士兵们吃不饱饭,还得防备安禄山的追兵。有好几次,李亨都想放弃,跟他爹一起去四川,可身边的亲信李辅国和杜鸿渐一直劝他现在天下大乱,陛下要是去了四川,中原就彻底完了,只有您留下来,才能凝聚人心。

李亨一想也是,自己当了十几年受气太子,要是现在放弃,这辈子就只能当个流亡王子了,所以咬着牙继续往前走。公元756年七月十二日,李亨终于到达了灵武。

灵武这地方,跟长安比起来,那就是个穷乡僻壤——城里没有像样的宫殿,只有几间破房子,连皇帝坐的龙椅都得临时用木头搭。可就是在这么个地方,李亨在李辅国、杜鸿渐等人的拥护下,登基称帝了,改元,也就是唐肃宗。

李亨登基的时候,心里其实挺虚的——他没经过他爹李隆基的同意,等于是称帝,要是他爹不高兴,说不定会派人来打他。所以他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去四川给李隆基送信,说儿臣也是没办法,将士们逼着我登基,我这也是为了国家社稷,等收复了长安,我就把皇位还给您。

李隆基收到信的时候,心里肯定不是滋味——自己还没死呢,儿子就抢先当了皇帝,这不是篡位吗?可他转念一想,自己现在躲在四川,手里没兵没权,要是跟李亨翻脸,说不定连四川都待不住。所以他只能顺水推舟,派人去灵武给李亨送了玉玺和宝册,正式承认了他的皇位,还说朕早就想把皇位传给你了,现在你终于登基了,朕也就放心了(《旧唐书·肃宗纪》)。

李亨收到玉玺后,心里的石头才算落了地。可他知道,当皇帝容易,当好皇帝难,尤其是在这种乱世。当时安禄山已经占领了长安和洛阳,唐朝的半壁江山都没了,而且朝廷里没几个能打仗的将领,士兵也大多是临时招募的农民,战斗力差得很。

这时候,有人给李亨推荐了一个人——郭子仪。郭子仪当时是朔方节度使,手里有一支战斗力不错的军队,而且为人忠诚,是个难得的将才。李亨一听,赶紧派人去请郭子仪,还说只要你能帮我收复长安,我封你为宰相。

郭子仪也没让李亨失望,接到命令后,立刻带着军队赶到灵武,还联合了回纥的援军,一起对抗安禄山的军队。有了郭子仪,李亨才算有了底气,开始制定收复长安和洛阳的计划。

郭子仪确实是个打仗的料。至德二载(公元757年)正月,安禄山被他儿子安庆绪杀了——安庆绪觉得他爹太胖了,而且脾气不好,天天打骂自己,所以趁安禄山睡觉的时候,让亲信把他杀了,然后自己当了大燕皇帝。

安禄山一死,叛军就乱了套。郭子仪趁机率领唐军和回纥援军,先后收复了长安和洛阳。消息传到灵武,李亨高兴得差点跳起来,赶紧从灵武迁回长安。回到长安的时候,老百姓都跑到街上迎接他,哭着说陛下终于回来了,我们终于不用当亡国奴了(《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五》)。

可李亨刚高兴没几天,就开始了。他首先怀疑的就是郭子仪——郭子仪手握重兵,又收复了两京,威望比自己还高,要是他想谋反怎么办?所以李亨找了个借口,把郭子仪召回长安,夺了他的兵权,让他当了个有名无实的宰相。

郭子仪也没抱怨,乖乖地交出了兵权,每天待在家里看书,不跟大臣来往。可李亨还是不放心,又派了个太监鱼朝恩去监督军队。鱼朝恩是个只会拍马屁的家伙,根本不懂打仗,却偏偏喜欢瞎指挥。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李亨派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个节度使一起攻打安庆绪驻守的邺城(今河北临漳)。按理说,这么多军队一起出征,应该派个元帅统一指挥,可李亨怕元帅权力太大,居然没设元帅,而是让鱼朝恩当观军容宣慰使,负责监督九个节度使。

结果可想而知——九个节度使各打各的,谁也不听谁的,鱼朝恩又瞎指挥,唐军打了半年都没打下邺城。这时候,叛军的另一员大将史思明率领大军来救援安庆绪,唐军一下子就慌了,纷纷溃逃。史思明趁机杀了安庆绪,自己当了大燕皇帝,还率军攻打洛阳,洛阳又丢了。

李亨得知消息后,气得差点吐血,可他不怪自己用人不当,反而怪郭子仪作战不力,又把郭子仪贬为邠宁节度使,赶出了长安。

这还不算完,李亨当了皇帝后,越来越信任太监。除了鱼朝恩,还有李辅国、程元振等太监,都成了李亨身边的红人。这些太监仗着皇帝的信任,干预朝政,陷害大臣,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

有一次,李亨想立自己的儿子李豫为太子,李辅国居然说太子的事,陛下应该跟我商量,怎么能自己做主呢?李亨虽然心里不高兴,可也没敢反驳——他知道这些太监手里有兵权,要是得罪了他们,自己的皇位都坐不稳。

而且李亨的身体也越来越差。他早年当太子的时候就忧惧过度,当了皇帝后又天天操心平乱的事,还得防备大臣和太监,心力交瘁,所以经常生病。到了晚年,他更是卧病在床,连朝都上不了,朝政基本上都被李辅国和程元振把持了。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四月,李亨病重,躺在长生殿里,连眼睛都快睁不开了。这时候,宫里又发生了一场政变——李辅国和程元振想拥立太子李豫登基,可张皇后(李亨的第三任老婆)不同意。

张皇后想立自己的儿子越王李系为太子,所以她偷偷把李系召到宫里,想让李系带人杀了李辅国和程元振,然后逼李亨退位。可李系是个没胆子的人,刚召集了几百个太监,就被李辅国知道了。

李辅国立刻带着禁军冲进宫里,把李系和张皇后都抓了起来,还把张皇后关到了别殿。李亨躺在病床上,听到外面的吵闹声,问身边的人出什么事了?可没人敢告诉他真相。没过多久,李亨就气死了,享年五十二岁。

李亨当了六年皇帝,这六年里,他一边要平定安史之乱,一边要处理宫廷内部的斗争,还得防备大臣和太监,活得比当太子的时候还累。他死后,太子李豫登基,也就是唐代宗。唐代宗后来虽然平定了安史之乱(史思明后来也被他儿子史朝义杀了,史朝义最后自杀身亡),可唐朝也从此由盛转衰,再也回不到开元盛世的辉煌了。

对于李亨的一生,史书上的评价褒贬不一。《旧唐书》里说他英谋独断,振已坠之业,乘时反正,遂救区夏于阽危,认为他在乱世中挺身而出,挽救了唐朝的危局,是个有作为的皇帝。可《新唐书》里又说他猜忌刻薄,无帝王之量,认为他不信任功臣,重用太监,导致朝政混乱,是个昏君。

其实,李亨就是个典型的乱世天子——他有野心,也有一定的能力,在关键时刻能抓住机会登基称帝,还能重用郭子仪等名将收复两京,这是他的优点。可他也有缺点,猜忌心太重,重用奸佞,导致安史之乱拖了八年才平定,唐朝也因此由盛转衰。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李亨的一生,那就是生不逢时,功过参半。他要是生在太平盛世,可能会是个守成之君;可他偏偏生在乱世,虽然拼尽全力想挽救唐朝,却终究没能扭转历史的潮流。

参考《资治通鉴》《旧唐书》《新唐书》

天才小说推荐阅读:灭世武修大唐:战功改命先蹲四年大牢游戏民国无渊大地万古神尊云澜乱世志我在明朝当国公汉天子我横扫异族时,三国诸侯还在摸鱼进击的刘备大明:朱元璋,咱家老五杀疯了万古杀帝北隋军神穿越水浒之大王要低调人在水浒,正在造反当东方文化主宰世界开局穿越亡国之君,反手攻略敌国女帝公子千秋苏厨视频通古代,李二变身蜀汉通天代天下第一权臣暴君的粉嫩娘亲皇后怀我孩子了,气炸李世民!大明闲人大秦海晏:嬴傒复辟记开局给古人播放九叔电影武侠穿越,开局学会杨家枪封州王娶妻靠抽签:老婆是在逃女帝公主,快请陛下赐婚吧诸侯争夺天下,你却偷偷发展征服天国之曙光时代乞讨半年,侯府全家跪求我原谅大秦镇王侯汉威四海人在亮剑,我的麾下猛将如云别刺激孤,孤不傻了君临天下满门忠烈被流放,嫂嫂助我平天下老爹入赘将军府,千金姐姐把我宠上天抗战之还我河山我在大宋贩卖焦虑三国:一切皆可游戏化亮剑:摊牌了,我老李就是有文化开局:败家子遭未婚妻上门退婚异界,我们一家三口一起过日子清泉明月大明铁骨大明武帝崇祯宋时行饥荒年,我靠投喂女帝,成为全球首富!
天才小说搜藏榜:闯旗大唐面首开局侠唐夫君!生娃这种事不能靠走量啊三国之开局召唤樊梨花煌煌帝国之大秦你呀就缺一味药三国之制霸寰宇绝色至尊:邪王,放肆疼!捡个王爷来种田武林帝国开局登基:我还能活几天穿越三国之骑砍风云你和本侯提和离,我转头娶公主枭起传神医娘亲:团宠萌娃太抢手穿越三年,你跟我说这是大唐?三国:刘备抛弃?我截胡糜夫人明末枭臣逍遥小里正三国之龙战八方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三国:我,廖化,最强先锋大唐极品闲人边荒枭龙大唐之最强驸马火爆爱妃开天鸿蒙诀两界穿越:我打造了一座现代城抗日小山传奇傻王嗜宠:鬼医盗妃大唐神级太子他逃她追,王妃逐渐黑化富婆启动计划迁徙的三国城堡万世秦疆大明1642长安烬长月烬明超次元战争游戏天灾年,我囤养了古代女将军塑晋锦衣卫创始人沙雕网友援北伐帝国猛将策马大明奋斗在元朝的小汉奸科举:染布郎之子的状元之路我与着名帝皇们的争霸人生三国之吕布天下贞观荣耀
天才小说最新小说:红楼:我的护卫生涯从黛玉开始穿越明末:我成了海岛奇兵铁马冰河肝胆照白话明太祖实录大周皇商三国:玄行天下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我在水浒:开局召唤韦一笑水浒新梦神州明夷录社畜穿越:靠摆烂当侯,卷王老爹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黄天当道之黄巾风云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凉州雪:徐骁风云录月照寒襟浮世离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割据势力的小透明是千古一帝?重生杨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三国:大汉第一毒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衙役凌云志掠夺气血之黄巾战场大明:马皇后护孙,太子爷造反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三岁觉醒学习系统,读书科举做官我的发小是朱元璋九两金乡野奇途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这金手指?灵言催眠为所欲为水浒:从二龙山开始聚义被书童告抢功名,我琴棋书画打脸大宋闲医反贼大明MC系统李二废我太子,我请大唐赴死!大秦:朕让你修长城,你造高达?红楼新君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文明火种重生:穿越明末日本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锦衣异世录之铁血锦衣卫原始时代的崛起之路千年一瞬白发如月汉阙惊澜反清复华,成为日不落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