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7 集 新奇货栈?陇南城的热议
陇南城的南街,“秦氏货栈” 的招牌在阳光下格外显眼。自从知府大人生日后,货栈的名气越来越大,每天都挤满了顾客,不仅有陇南城的人,还有从周边镇子来的商人,都想看看传说中的 “秦氏琉璃” 和雪白的细盐。
这天一早,秦云刚打开门,就看到一群商人围在门口,为首的是城西的李掌柜,手里拿着一个玻璃杯子,笑着说:“秦小哥,我又来进货了!这次要两百个杯子、两百个碗、两百个盘子,还要五百斤盐、三百斤糖,送到我的商铺去。”
秦云赶紧让伙计们帮忙包装,一边笑着说:“李掌柜,您放心,这次的货比上次还好,盐更细,糖更甜,玻璃器皿也更透亮。”
李掌柜拿起一个玻璃杯子,对着阳光看了看,赞叹道:“果然不错!我上次把这杯子卖给京城来的商人,他们都说好,还让我多进点,说要卖到京城去。”
周围的商人听了,都很兴奋,纷纷说:“秦小哥,我们也要进货!我要一百个杯子、一百斤盐!”“我要一百个碗、两百斤糖!”
秦云忙得不可开交,伙计们也加快了速度,包装、记账、送货,有条不紊。货栈里的盐和糖堆在货架上,像小山一样,玻璃器皿摆放在柜台里,阳光照在上面,闪闪发光,引得路过的行人纷纷驻足,有的还走进来,好奇地问价格。
“这盐怎么这么白?比咱们平时买的盐细多了。” 一个穿着粗布衣服的老百姓,拿起一包盐,仔细看了看。
秦云笑着说:“这位大哥,这是我们特制的细盐,没有杂质,味道更咸,炒菜的时候放一点就行。现在有优惠,买五包送一包,很划算。”
老百姓一听有优惠,赶紧买了五包盐。旁边的一个老婆婆,看到玻璃杯子,说:“这杯子真好看,我买一个,给我孙女喝水。”
秦云给老婆婆包装好杯子,笑着说:“老婆婆,这杯子很结实,不容易碎,您放心用。”
中午的时候,货栈里的顾客还是很多,秦云让伙计们轮流吃饭,自己则坐在柜台后,拿出现代记账本,记录上午的销售额。他看着账本上的数字,心里很兴奋 —— 仅仅一个上午,就卖了五百多个玻璃器皿、一千多斤盐、八百多斤糖,销售额比昨天多了三成。
“秦小哥,你这货栈的生意真好!” 旁边的王掌柜,手里拿着一个玻璃盘子,笑着说,“我听说,连知府大人都用你家的玻璃器皿,还在府里的宴席上推荐给其他官员,现在整个陇南城的人,都知道你家的货好。”
秦云笑着说:“多亏了王掌柜和各位顾客的支持,还有知府大人的关照,我们才能有今天的生意。以后我们会多进点货,增加生意种类,比如药材、布匹,满足大家的需求。”
王掌柜点了点头,说:“好啊!我正好需要一批好药材,要是你能进货,我肯定从你这里买。”
下午的时候,一个从京城来的商人,走进货栈,手里拿着一个玻璃杯子,说:“我听说陇南城有一家货栈,卖的琉璃很好,特意来看看。这杯子果然不错,我要一千个杯子、一千个碗、一千个盘子,送到京城去,要是卖得好,以后我就长期从你这里进货。”
秦云心里一喜,京城的商人要长期进货,这意味着货栈的生意能扩展到京城,以后会越来越好。他赶紧说:“没问题!我会尽快准备好货,保证质量,按时送到京城去。”
京城商人付了定金,笑着说:“秦小哥,我叫张万,以后咱们就是合作伙伴了。要是你有兴趣,也可以去京城开一家货栈,我可以帮你找商铺。”
秦云笑着说:“谢谢张老板,以后有机会,我肯定去京城看看。”
送走张老板,秦云拿出手机,给林天发了条消息:“先生,京城的商人来进货了,要一千个玻璃器皿,还说以后要长期合作,想让我去京城开货栈。现在货栈的生意很好,咱们得尽快多传点货过来,还要增加药材、布匹等生意种类。”
林天很快就回了消息:“太好了,秦云!你做得很好。京城是大地方,要是能在京城开货栈,咱们的生意就能扩展到全国。我会尽快让周老实准备更多的货,包括药材、布匹,还会传过去一些现代的纺织机和药材加工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另外,你可以跟张老板多聊聊,了解京城的市场情况,为以后去京城开货栈做准备。”
秦云看着消息,心里充满了信心。他知道,有先生的指导,有张老板的帮助,货栈的生意一定会扩展到京城,成为全国有名的货栈。他转身对伙计们说:“咱们的生意要扩展到京城了!以后咱们要更加努力,把货栈做得更好!”
伙计们都很兴奋,纷纷说:“我们一定好好干,跟着秦小哥,把生意做大!”
夕阳西下,货栈终于打烊了。秦云看着空了一半的货架,心里很满足。他知道,秦氏货栈已经在陇南城站稳了脚跟,下一步,就是扩展到京城,成为古代贸易的重要基地。他拿出手机,看着林天的消息,心里暗暗想:先生,谢谢您的指导,我一定会把货栈做得更好,不辜负您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