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奡ào】,矫健有力(多指文章)。韩愈《荐士》诗:“妥帖力排奡。”
韩愈在《荐士》诗中用“妥帖力排奡”来形容孟郊的诗歌,这句诗精妙地概括了其刚健有力而又自然妥帖的风格。这不仅是韩愈对孟郊的赞誉,也蕴含着深刻的人才哲学。
《荐士》其诗与妥帖力排奡的由来
《荐士》是韩愈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写给时任宰相郑余庆的一首五言古诗,核心目的是推荐当时处境困顿的诗人孟郊。
全诗篇幅较长,大致可分为两部分:
· 诗歌史的宏阔论述:韩愈并未开篇即言推荐,而是以恢弘的笔触梳理了从《诗经》到盛唐的诗歌发展脉络。他批判了六朝以来“众作等蝉噪”的浮靡文风,高度赞扬了陈子昂的革新,以及李白、杜甫“勃兴得李杜,万类困陵暴”的卓越成就。 这部分为推荐孟郊铺垫了深厚的历史背景。
· 对孟郊的着力推崇:韩愈随后转入正题,着力介绍孟郊的诗才与人品。在描述其诗歌风格时,写下了“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的千古名句。
名句详解与孟郊其才
要理解“妥帖力排奡”,需结合上下文:
· 横空盘硬语:指孟郊的诗句遒劲有力,如横越天空,盘旋翱翔。
· 妥帖力排奡 (ào)妥帖指文辞安稳相合,自然贴切;原指矫健有力、勇武的样子。 整句意为:孟郊的诗风刚健雄劲,同时又自然贴切,毫不费力。韩愈以此称赞孟郊诗歌在追求奇崛险怪的同时,也能做到恰到好处,不显生硬晦涩。
后人从这句诗中总结出成语 硬语盘空 ,至今仍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语气势雄伟,矫健有力。
韩愈如此推崇孟郊,因其确为韩孟诗派核心。他们主张“不平则鸣”,重主观、尚奇险,力矫当时诗风的平弱纤巧。 孟郊诗歌受材实雄骜(禀赋雄健超绝),且为人行身践规矩,甘辱耻媚灶(行为守规矩,甘于贫贱,耻于谄媚), 其诗风与人品皆契合韩愈的文学主张和人才观。
创作背景与韩愈的良苦用心
此诗的创作有其特定背景:
· 孟郊的困境:孟郊年近五十,仅曾任溧阳尉等小官,当时辞官后侨居长安,生活,有志难伸。
· 韩愈的机遇:806年,韩愈被召授权知国子博士,抵长安。同年九月,郑余庆任国子祭酒,成为韩愈的上司。 韩愈抓住成为郑余庆僚属的机会,积极撰诗推荐孟郊。
· 举荐成效:韩愈的推荐,加之其学生李翱也写信举荐,最终起到了效果。郑余庆后来改任河南尹时,奏请孟郊出任水陆运从事,试协律郎,使孟郊晚年得以安定。
诗中深意与时代回响
韩愈此举,远超简单的文人提携,其深层寓意对今日仍有启示:
· “硬语”与“妥帖”的辩证统一:韩愈赞赏的是力避陈言、勇于创新的“硬语”,以及不显雕琢、恰到好处的“妥帖”。这在任何时代的文艺创作中都至关重要,提醒我们内容与形式、创新与法度应力求统一。
· “琢”与“遇”的人才之道:韩愈在诗中感叹“善善不汲汲,后时徒悔懊”(喜爱贤才却不急切,过后空悔懊), 强调社会发现和爱惜人才贵在及时主动。孟郊的才华需要“啄菢”(孵化哺育)方能从“鹤翎”成长为展翅雄鹰, 这揭示了人才成长既需自身持续努力(),也需外部机遇与培养()。
· “士”与“荐”的社会责任:韩愈自身也曾是科举失意人,深感“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马说》)。 他身居博士之位后,自觉承担起奖掖后进、为国举贤的责任。这启示我们,一个健康的社会,需要完善的荐才机制和甘当人梯的“伯乐”精神。
韩愈的《荐士》及“妥帖力排奡”一语,不仅是对一位诗人的精准品评,更映照出中国知识分子“文以载道”、“荐贤为国”的深沉情怀与历史担当。 其中蕴含的文学思想与人才观念,至今依然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