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臣不孝,劳母后记挂。”
不知何时,朱标的脸上早已被泪水浸透,他的内心极为伤心,但他又不想哭出声来,只能默默的流泪。
“标儿……”
“儿在呢。”
马皇后右手轻轻摸着朱标的头发,内心也是万分不舍,但她早已经看透了生死,只想着在死之前不是在床上度过。
“不管你受不受得住,吾必须和你说,娘的时间不多了……”
“娘!……”朱标再也绷不住了,扑通一声就跪在地上,双手抓着马皇后的手掌,死死的抓在手里,嚎啕大哭。
“傻孩子,都这么大岁数了,怎么还看不清,娘不是说了吗,生老病死乃世间常态,谁都逃不脱。”
“怎么就病成这样了呢。”
“莫要再哭了,别再让人看了去,大喜大悲可不是什么好事。”
“娘您放心,父皇已经发了告示求医了,天底下能人异士这么多,您的病一定有人能治。”
“你爹就知道瞎折腾,天底下医术最好的那批人就在宫里头,他们都一点法子都没有,又何必做这种劳民伤财之事。”
外面的天空早已经遁入黑暗,坤宁宫的外头却还是人头涌动,他们都有着自己的事情要做,但皇后娘娘下了令,他们只能在外头候着,郭岳也不例外。
从周围人的讨论声中,郭岳知道了皇后娘娘昨晚昏迷的事情,也知道此时太子就在里头,他心里也明白,如果如历史那般,那马皇后的时间不多了。
郭岳站在院子的最中间,他身躯笔直,抬着头一直看着天空,隐隐猜到了马皇后叫他入宫的目的。
“标儿,老二的事就随他去吧,福也好祸也罢,你就装作不知道,成与不成都和你无关,让你父皇自己处理。”
“娘您放心,儿子一定护好弟弟们。”
“傻孩子,娘说的是真的,老二让你父皇去处置,你帮娘收拾另一个。”
“什么?”
朱标双目通红的看着马皇后,还在想又是哪个犯了错。
“老三最近脑子不知道是不是糊涂了,等老三回京的时候,你帮咱收拾他一顿,一百棍子,他扛得住就活,扛不住死就死了,被你打死好过被砍了脑袋。”
“娘你说什么呢?一百下还不把三弟打死了。三弟怎么了?他又惹了什么事?”
朱标大为疑惑,着实被自己娘亲说糊涂了,一百棍子下去身体再壮的人都不一定能扛得住,这还是手下留情的情况,他不知道马皇后为什么面色平静的说出这等骇人听闻的话。
“今儿个巩昌侯,永平侯,平安来了,他们出宫后一块去了太原,你爹还想着瞒着咱们娘俩呢,我看他真是人老糊涂了,吾还没死呢,这后宫里做主的可不是他。”
马皇后面色平静的说着,但话语中那股自信和威严谁都不能忽视,她是后宫之主,哪怕病了!但后宫里发生的事就不可能瞒得过她的眼睛和耳朵。
“老三惹得祸事大不大?”
朱标一听这三个名字就听出事来了,这三个全都是自家亲戚,其中还有一个晋王的老丈人,把他们三个派出太原,事情一定小不了。
“这不是大不大的问题,他是蠢,没长脑子,为了些钱财脸和脑子全都丢了,这是家丑,你万不可自作主张,只要记住娘的话就成。”
“儿子记下了,老二那里儿子啥也不知道,等老三回来儿子亲自动手。”
“你是家里老大,你爹忙于国事有些事有些人顾不上,你得帮忙,不要事事都想着两全其美,这天底下哪有那么多两全其美的法子,要么你听你爹的,要么你就自己做主,父子相争只会让别人看了笑话。”
“母后放心,儿臣明白了。”
“听说你和吕家那丫头感情很好,最近常常住在她那里?”
朱标被问的一时没反应过来,聊的好好的怎么突然就跳到自己私事上了,他是很喜欢吕氏,父皇也看出来了,还和他说过把吕氏扶正的想法,他也没反对,难不成母后有其他想法?
“吕氏为人贤惠,儿子自然是喜欢的。”
“喜欢归喜欢,但是她不适合当太子妃,更不适合坐吾的位置。”
“母后您说什么呢,儿臣是太子,您是大明皇后,您说的儿臣都糊涂了。”
“你不糊涂,吾说的你都明白,你怕是被迷了眼睛!”
“为什么呢?母后起码要给儿臣一个理由,是吕氏哪里做的不好吗?”
朱标确实是喜欢吕氏的,妾室扶正朱标不反对这点就能看出。
自古大户人家的主子死了正妻,一般都是续弦再娶一个,少有将妾室扶正的,更何况是太子这个位置。
一来是妾室的身份一般都不会太高,二来也是为了后宅安宁,免得吃个饭都不安分,不是真的喜欢是不会做出妾室扶正这个操作的,礼法也不同意做出这等事来,但朱标却不反对这一点。
“她姓吕,不能为后,况且你熟读文章,自然知道礼法为什么反对妾室扶正。”
马皇后肯定不能和朱标说实话,也不想和朱标说什么子母非亲生这种话,一句话就把朱标给堵死了。
“儿子明白了。”
“真的明白了?你父皇可是和吾说了你并不反对。”
朱标饱读诗书,自然知道其中的道理,自己母亲说了这么多,归其根本就是在保护朱雄英。
“为国家安稳,儿子记住了。”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身份越尊贵的人越被礼法所约束,妾室扶正这点更是被礼法强烈反对的。
这可不仅仅只是扶正一个小妾那么简单,这还关系礼法的根本,嫡庶之分,这个时期的人死了正妻后,续弦才是主流。
如果将妾扶正,她之前所生的庶子身份是会变为嫡子的,这会与原配妻子所生的嫡子发生严重冲突,引发家庭乃至国家的继承权危机。
正妻的家族往往是重要的政治盟友,将妾扶正,等于羞辱了原配的家族,可能导致政治联盟破裂,还有就是妾室的出身一般都低于正妻,妾室扶正还会降低自己的门楣。
如果要问朱允熥是什么时候失去的皇位,那就是在吕氏被扶正的那天。
朱元璋不是傻子,他知道吕氏扶正会面临什么样的阻力,也清楚的知道这么做的后果会让朱允炆成为嫡子,但他还是这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