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正式赴任的日子只剩下三天。青溪县委大院里弥漫着一种复杂的情绪,既有对路远这位强势书记的不舍与敬佩,也有对权力更迭带来的不确定性的一丝躁动。
路远谢绝了一切形式的饯行宴请,只是安排了一次小范围的班子座谈会。会议室里,气氛庄重而略带感伤。路远回顾了在青溪工作的风雨历程,从初来时的困境到“三驾马车”的艰难推进,再到如今的硕果累累,他的语气平静,却饱含深情。
“在青溪这三年,是我人生中最充实、最难忘的岁月。”路远的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位常委和重要部门负责人,特别是在金茹脸上停留了片刻,“成绩是大家一块拼出来的,功劳属于每一位为青溪发展流汗出力的同志。我路远,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我走之后,希望大家像支持我一样,全力支持金茹同志的工作。青溪的发展势头很好,但基础还不牢固,前路依然充满挑战。团结,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根本保证。任何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任何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
这番话,既是临别赠言,更是对金茹的公开力挺,也是对潜在不稳定因素的敲打。众人纷纷表态,一定维护好班子团结,全力支持金县长工作。金茹也做了简短发言,感谢路远的信任和培养,承诺将恪尽职守,接好接力棒。
座谈会后,路远独自一人在办公室整理物品。几年的时光,沉淀在厚厚的文件、无数的批示和那些承载着记忆的合影中。他拿起一张和开发区工人们的合影,那时项目刚刚启动,大家脸上都带着创业的激情;又拿起一张在黑石乡农田里的照片,泥泞中,他和老农一起查看秧苗长势……点点滴滴,涌上心头,让他眼眶微微发热。
最终,他只带走了少数个人物品和几本重要的笔记,大部分东西都留了下来。当他最后环顾这间熟悉的办公室时,心中充满了告别一段重要人生的怅惘与不舍。
离开县委大院时,已是傍晚。没有惊动太多人,只有金茹和县委办主任等少数几人送到楼下。路远和金茹握手告别,两人的手都握得很紧,传递着无需言说的信任与嘱托。
“保重。”路远低声道。
“你也是,路市长。”金茹微微一笑,用了新的称呼,目光深邃。
坐上车,驶出青溪县城,路远没有回头。他怕一回头,就会忍不住落下男儿泪。这片土地,见证了他的崛起,他的奋斗,他的辉煌,也埋藏了他太多无法言说的情感与遗憾。
车辆行驶在通往罗山市的高速公路上,路远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风景,努力将青溪的一切暂时封存心底。他必须调整心态,迎接新的挑战。罗山,作为工业基础雄厚但近年来转型乏力、内部关系盘根错节的老牌地级市,其复杂性远非青溪可比。常务副市长,听起来是市政府的二号人物,实则处在书记、市长和下面区县、部门的夹缝中,责任重,风险高,堪称“高危岗位”。
抵达罗山市时,华灯初上。市委办公厅和市政府办公厅派人在高速路口迎接,规格得体,但路远能感受到那种程式化背后的审视与距离。他被安排住在市委招待所的一个套间,暂时作为过渡。
第二天上午,正式报到。市委书记周海洋和市长孙浩分别与他进行了任职谈话。
周海洋书记五十多岁,身材微胖,笑容温和,但眼神锐利,话语间透着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势。他首先对路远的到来表示欢迎,肯定了他在青溪的成绩,然后话锋一转,强调罗山情况复杂,历史包袱重,发展任务艰巨,希望路远能发挥年轻干部的优势,大胆工作,同时也要注意团结,尽快熟悉情况,找准定位。
市长孙浩则显得更加务实直接。他比路远年长几岁,是本地成长起来的干部,对罗山了如指掌。他向路远简要介绍了市政府当前的重点工作和面临的几大难题,特别是几个停滞不前的大项目和老国企改制留下的烂摊子,语气中带着明显的压力和焦虑。“路远同志,你来了就好啊,我这边的担子就能轻一些了。以后政府这边的具体事务,你要多担待!”孙浩拍着路远的肩膀,语气热络,但路远能感觉到那热络背后是希望他能真正扛起麻烦事的期待。
两位主要领导的态度,让路远初步感受到了罗山政治生态的微妙。书记看似放权,实则牢牢掌控大局;市长急于甩包袱,希望他能冲锋陷阵。他这个常务副市长的位置,注定不会轻松。
他的办公室被安排在市政府大楼,面积宽敞,视野开阔,但空气中还残留着上一任留下的淡淡气息。秘书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看起来颇为精干的男子,名叫王斌,是市政府办公室指派的。路远简单询问了几句,王斌对答如流,显得经验老到,但路远深知,在这种地方,秘书的背景和忠诚度需要时间来检验。
下午,路远让王斌拿来了近半年的市政府常务会议纪要、重点工作简报以及财政收支情况报告,开始埋头翻阅。他需要以最快的速度,尽可能深入地了解罗山的真实家底和运行逻辑。
厚厚的文件,冰冷的数字,背后是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和积重难返的现实矛盾。路远越看,眉头皱得越紧。罗山的情况,比他预想的还要严峻。财政吃紧,几个大型项目因资金链断裂或审批卡壳而停滞,信访压力巨大,尤其是涉及国企下岗职工安置的问题,更是敏感的火药桶。
夜幕降临,路远站在办公室的窗前,俯瞰着罗山市区星星点点的灯火。这座陌生的城市,将是他新的战场。没有了青溪那种如臂使指的掌控感,取而代之的是无处不在的制约和深不可测的漩涡。家庭的危机暂时被地理距离隔开,但并未解除;情感的网络依然在远方牵绊;而眼前,是堆积如山的难题和暗流涌动的官场。
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但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头也被激发起来。青溪他能搞好,罗山为什么不行?他深吸一口气,眼中重新燃起挑战的火焰。这场硬仗,他必须打赢。这不仅关乎他的仕途,更关乎他能否真正站稳脚跟,为自己,也为那些依附于他、期待着他的人,赢得一个可靠的未来。
路远的罗山时代,就在这种凝重与挑战交织的氛围中,悄然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