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龙”计划在境外隐秘推进的同时,国内“归途”行动的收尾工作,特别是为那些已被解救但尚未找到亲生父母的孩子寻根,成为了“盘古”办公室另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
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烛龙”计划的境外情报流被暂时置于后台,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覆盖全国的、不断闪烁着光点的地图。每一个光点,都代表着一个被解救儿童或一个苦苦寻子的家庭。
“陆组,各省上报的被拐儿童信息,包括之前积压的、以及这次‘归途’行动新解救的,还有全国打拐dNA数据库里所有未比中的父母血样数据,已经全部汇总、清洗、标准化完毕,导入我们的核心服务器。”林婉站在主控台前,向陆野汇报。她的声音依旧清冷,但能听出一丝处理完庞杂数据后的疲惫与成就感的混合。
陆野看着屏幕上那浩瀚如星海的数据点,心中感慨。这背后是无数个支离破碎的家庭,是无数份日夜煎熬的等待。科技,应该成为照亮他们归途的灯塔。
“启动【全国dNA数据库比对】最高优先级任务。”陆野沉声下令,“系统,全程辅助,优化比对算法,确保效率和准确率。”
【指令已接收。全国dNA数据库比对任务已启动。核心算力资源优先分配。启用多维度生物特征交叉验证模块。预计首次全库比对完成时间:4小时32分钟。】
一道无形的指令发出,公安部强大的中央服务器群开始全速运转。来自天南地北的、承载着血泪与希望的dNA数据,在精密的算法下开始了跨越时空的“对话”。
办公室里,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目光聚焦在大屏幕一侧实时跳动的比对进度条和不断刷新的初步结果列表上。
陈凯负责监控数据流和系统状态,确保比对过程不受干扰。周婷则准备随时介入,为那些即将迎来命运转折的家庭和孩子提供心理支持预案。赵峰也暂时放下了国际联络,关注着内部系统的反馈,准备协调后续的认亲工作。
时间在数据的无声奔流中一分一秒过去。
2小时17分:
【比对完成度:51.3%】
【新增成功比对:3例。】
屏幕上弹出三个孩子的信息和其匹配到的父母信息,来自三个不同的省份。
“A省、h省、K省,立刻通知当地打拐办,核实信息,准备安排认亲!”陆野立刻下达指令。办公室里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和鼓励的掌声。好的开始!
3小时45分:
【比对完成度:89.1%】
【新增成功比对:11例。】
好消息接连传来!又有十一个家庭看到了曙光。指挥中心里的气氛愈发高涨。每一个成功比对的案例,都是一次生命的重新连接。
陆野紧盯着屏幕,心中却并未完全放松。因为还有几个在这次行动中解救的、身份特别模糊的孩子,尚未找到匹配。
4小时31分:
【全国dNA数据库首次全库比对完成。】
【总计成功比对:27例。】
【剩余未匹配被拐儿童:8名(含‘烛龙’计划关注的5名境外儿童)。】
27个孩子找到了回家的路!
这是一个足以让任何人动容的数字。办公室里爆发出一阵由衷的欢呼,连日来的疲惫仿佛都被这巨大的喜悦冲淡了不少。
然而,陆野、林婉和陈凯的目光,却几乎同时落在了那“剩余未匹配的8名儿童”上,尤其是国内的3名。
“立刻对这3名未匹配儿童,以及其相关的所有信息,进行深度二次分析。”陆野的声音将众人的注意力拉回,“林婉,重点分析他们的来源地、被拐时间、体貌特征描述是否存在矛盾或模糊点。陈凯,核查他们的影像资料是否与数据库其他失踪儿童存在面部特征相似性。周婷,重新审视询问笔录,看有没有被忽略的细节。”
喜悦是动力,但未解的谜题更是责任。这3个孩子,如同遗落在数据汪洋中的孤岛,需要他们用更精细的手段去定位。
“盘古”办公室,在初战告捷的兴奋中,立刻转向了更深度的攻坚。